王樓:《山海經》裏聲音的極致運用——以黃帝爲例

聲音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上的聲音常指在空氣中以340米毎秒的速度傳播的那種;廣義上的聲音不僅能在空氣中傳播,更能穿透時間和空間,比如千古流芳抑或遺臭萬年。

《山海經》這部上古奇書裏有很多古老的智慧,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點“眼耳鼻舌身意”裏的“耳”,也就是聲音。

除卻雷神這種“鼓其腹”自帶音效的,能把聲音的運用發揮到極致的,非黃帝莫屬。

《山海經·大荒東經》裏有一段生動翔實的記載:“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裏。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爲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大意是深入東海七千裏有座流波山,山上有隻叫“夔”的野獸,吼一嗓子像打雷。黃帝一看,哎呦不錯哦,就捉住了它,扒了它的皮,做了個鼓面,再用雷獸的骨頭敲它,方圓五百里都能聽到,小夥伴們嚇得不要不要的……

這是狹義上的聲音,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一門藝術,黃帝深諳此理。

關於廣義上的聲音,不得不提一個人:蚩尤。我曾在《蚩尤的真實姓名》一文中提過,蚩尤的本來形象非常之好,畢竟是堂堂一方領袖,但後來因與黃帝爭奪江蘇、山東、安徽等地的鹽礦,他的名字首當其衝!當我們口口聲聲說“蚩尤”時,實際上是在罵人:蚩者,無知愚昧也;尤者,甚也。蚩尤,也就是愚昧至極之意。好比有人突然指着我鼻子說:“王樓不是個東西。”一定會有人陸續站出來質問:“王樓挺好噠,怎麼不是個東西?”你看,先前想詆譭我的那個人便不能達到目的。他只有隨即換種表達方式:“那個傢伙不是個東西。”隨着姓名的替換,“王樓”在人們的口耳相傳中就成了沒有概念的“那個傢伙”,傳多了也就自成概念了。

戰爭是殘酷的,蚩尤由此成了歷史上憋屈至極且頗受爭議的一個人,姑且認定他是一個人,而不是一羣人,因爲,從常識的角度考慮,幾千年前,撇開當時的醫療水平和傳播媒介,三個恰好年富力強的領袖“黃帝、炎帝、蚩尤”在地廣人稀的天地間打得分分合合壯懷激烈,現實嗎?此處不展開。

黃帝與炎黃被共同尊奉爲華夏始祖,定有過人之處,對聲音的運用僅是微不足道的一例。着此文,聊以自娛。


作者簡介:王樓,南京山海經行影業創始人。1992年出生於江蘇省揚州市,2014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商學院,已出版圖書《大荒青衣》、《逆風追風》、《做最優秀的人民教師——徐悲鴻“關門弟子”惲宗瀛從教啓示錄》,參與編寫《中學生輕閱讀江蘇名篇》等。另創作有《行走江湖需要一把吉他》等影視劇本。山海英雄聯盟書系業已立項創作。現兼任中華《詩詞月刊》南京站站長、中緬經濟合作發展促進會高級顧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