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大和小 (共五篇)

道德經的大和小 (共五篇)

文/林海

        何分大小不相干,智慧之門智慧寬。道德經書知道德,有無萬物共平安。 

          老子在道德經裏,借用水來解釋道。水,隨着地勢任意流淌,涵蓋所有流過的地方,寬泛而無所不包,沒有選擇,不會排斥,更沒有取捨。道,也是這樣,所到之處影響無所不及,水還避高就低,而道無所不在。老子曰: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萬物生長離不開水,水,是外因,道,是萬物生長的內生動力。水,不會因爲萬物生長的需求而有所推辭,道,也不會因爲成就了萬物而居功自傲,從來不試圖主導萬物的命運,因爲,道是的無慾無求的。老子曰: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爲主。

        物質有大有小,大似乎比小要好,因此很多人喜歡大,這是一種慾望的驅使,無慾,也就沒有了大小的概念,就會安於小,也就沒有了榮辱的概念、得失的概念、貧富的概念、貴賤的概念等等,所以,老子曰:常無慾,可名於小。

      道,可聚可散,可大可小。道,在宇宙各個角落,進而形成萬物,萬物做爲一個個的個體,相對於宇宙是渺小的,由道,生成的一個一個的個體組成了大千世界,所以,可名於大。道的本性是無爲,所以,萬物不是道所強制的,而是一種自覺自然的行爲,萬物包括人類,其實並沒有意識到道的存在,所以,老子曰:萬物歸焉而不知主。

【七絕】道德經的大和小

文/林海

何分大小不相干,

智慧之門智慧寬。

道德經書知道德,

有無萬物共平安。     

平水韻十四寒 


       

道德經的執大象

文/林海

        聖人大象水流潺,智慧之門智慧攀。道德經書知道德,有無萬物本同班。 

          道,玄而又玄。但是,道不是虛無縹緲、不可捉摸的,而是存在於世界萬物之中,因此,可以通過物象表現出來,而表現形式可大可小

          那麼怎樣纔算大呢?大到無邊無際,大到一般人感覺不到它的存在,老子曰:大象無形。象,現象、形象,指的就是形狀和樣子,常常被引申爲氣概、氣度,說一個人很有氣象。大,不僅僅說的是形狀有多大,更多的是說精神層面足夠圓滿優秀,有品行修爲的人稱:大德,就是這個意思。

          大象,是最高和最佳表現形式。象,是道的表現形式,一個人一旦具有了大象,也就是掌握了道,就會有一種特殊的氣質,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因此,老子曰:執大象,天下往。

【七絕】道德經的執大象

文/林海

聖人大象水流潺,

智慧之門智慧攀。

道德經書知道德,

有無萬物本同班。   

平水韻十五刪   


       

道法自然

文/林海

        過多幹預不成賢,智慧之門智慧全。道德經書知道德,有無萬物共蒼天。

        老子曰:道常無爲而無不爲。道,永遠順應自然,任由萬物自由生長,看似無所作爲,但是萬物由道而生,循道而長,因道而亡,所以沒有什麼是它做不到的。

        無爲,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擅爲、不妄爲、不強爲。因爲無爲的核心是順應自然,順應規律,該怎樣就怎樣,不過多地干預,老子曰: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所以,看上去就像是沒有什麼作爲,實則萬物因此而自由生髮,這就是無不爲。

        老子曰:道法自然。就是希望我們,特別是君主,要遵循自然規律,以道治理國家。所以,老子曰: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侯王,君主,守之,就是遵循規律,這個規律在自然界叫順應自然,在社會就是順應民心,自化就是自我化育成長。

          老子反對過多幹預,主張不尚賢,行不言之教,認爲大道廢,有仁義。你越主張什麼,越能激發人的慾望,一旦慾望戰勝了天性,道,就不在了。

【七絕】道法自然

文/林海

過多幹預不成賢,

智慧之門智慧全。

道德經書知道德,

有無萬物共蒼天。

平水韻一先   


     

無名之樸

文/林海

        無名之樸路迢迢,智慧玄門智慧驕。道德經書知道德,凡間萬物自逍遙。   

          什麼是無名之樸?無名,不可描述。道,原本無名,世界萬物也原本無名,是我們按照自己的理解爲它們命名,這個名,本來就是強加上去的,並不能全面準確反映它所代指的內涵,所以老子多次說過,起名都是勉強而爲、不得不爲的事。無名之樸,說的就是沒有命名的狀態,也就是最初的狀態,沒有任何人爲改變的狀態,道的狀態。

        迴歸到無名之樸的狀態,所有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就會煙消雲散,也就不再因此而糾結和折騰,內心於是歸於寧靜。大家都安靜了,安分守己,就像宇宙裏面的那些行星一樣,各循自己的軌跡運行,相安無事,天下自然就安定太平了。

          人,經歷了悲歡離合,看慣了恩怨情仇,厭倦了委屈逢迎,最終渴望的就是內心的平靜與生活的安寧。那麼,放下各種慾望,迴歸簡樸的生活,無慾則無求,無求則無爲,無爲則無不爲,無意之間,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生活,各種折騰就顯得多餘了。

【七絕】無名之樸

文/林海

無名之樸路迢迢,

智慧玄門智慧驕。

道德經書知道德,

凡間萬物自逍遙。   

平水韻二蕭   


 

積德

文/林海

        行爲規範不能拋,智慧玄門智慧交。道德經書知道德,凡間萬物綻新苞。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真正的德,最高境界的德,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德掛在嘴邊,以德自居,看似有德,不過是刻意表現給人看的,這種形式重於內容,並不能代表其真正有德,甚至於根本就是道貌岸然的僞君子,老子曰: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德,是道的外在表現,老子曰:孔德之容,唯道是從。具體到我們身上,德,就是一種行爲方式、行爲規範和行爲習慣。德,標準不一樣,起點不一樣,上下高低就不一樣。最好的德,就是順其自然,無意爲之,看到需要幫助的,自然就會施以援手,既不會有所選擇,更不會視而不見,老子曰: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以爲,態度、觀點、目的。無以爲,就是沒有先入爲主的態度、觀點和目的,不是爲了讓人知道有德,纔去做那些積德的事,更不是選擇性的有德。

          積德,我們該怎麼做呢?老子曰: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做人要敦厚、厚重、厚道,而不淺薄、輕薄、膚淺;要實在、踏實、真實,而不浮華、虛僞、輕浮,只有這樣才能積德。

【七絕】積德

文/林海

行爲規範不能拋,

智慧玄門智慧交。

道德經書知道德,

凡間萬物綻新苞。       

平水韻三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