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情結

兒時住在羊城東山,從幼兒園到高中,一路玩耍打鬧讀書識字,未曾離開過。近日聽聞爲了建造地鐵10號線,要將東山的廟前直街拆了,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是一個伴隨我成長的地方,我在東山住了18年。我走過天剛矇矇亮的恤孤院路,見過熙熙攘攘的龜崗大街,坐過東山口的107路電車,玩過東湖公園的遊船,它的每一處風景我都記得。

若干年前,因爲政府調整行政區劃,將東山區併入越秀區,至此,新地圖上再無東山區的稱號。可是在老廣州的心裏,還是對東山有着一絲懷念。

舊時有“西關小姐”和“東山少爺”的說法,住在東山區的人,一般都是達官貴人,因爲許多政府的機構,如省委、人大常委會均設立在此。還有中共三大會址,民國時期的花園洋房等歷史建築羣,也頗有味道。東山區還是教育強區,在紅磚綠瓦,綠樹成蔭的街道里,座落着一所所省一級學校,那些穿着校服揹着書包的身影,那些洋溢着青春氣息的臉龐,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特意找了一天空閒,乘坐地鐵一號線來到東山口站,用兩條腿交替使勁行走,找尋兒時的記憶。

地鐵口旁還矗立着東山百貨大樓,以前我的衣服鞋子都是媽媽帶着我來這裏買的,這裏能包攬你所有的生活日用所需,週末的商場尤其熱鬧。

繞過一號車總站,順着煙墩路一直往裏走,能看到我的小學,初中和高中。噢,在這條小小的街上,完成了我的九年義務教育呢。我彷彿看到學齡前小小的我,被爸爸媽媽牽着走進華華照相館,因爲掉了門牙,拍下一張抿着嘴板着臉的照片;我看到穿着校服的我,放學後和同桌一起喫完路邊的牛雜,鑽進了新華書店;我看到週末回少年宮排練的我,在仁信老鋪喫完了冬菇蒸雞飯和紅豆雙皮奶,才心滿意足地邁着步子前進;我還看到聖誕夜的前夕,下了晚自習和同學跑到基督東山堂聽唱詩班的我,嘴裏還在一唱一和。

走過龜崗大街,那裏的菜市場還是人頭湧湧,街坊們在這裏能買到最新鮮最便宜的肉菜。不過,東山酒家已經不在了,三號車站對面的螺螄粉店也不在了,時過境遷,留在腦海裏的只有那口鮮湯的味道。

東山,它變了很多,又似乎沒變。這個承載着無數人回憶的地方,留存了歷史的光影,展現了人們最初生活的模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