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人老

文/原創

        “在什麼山就唱什麼歌 ”,這是現實面對的一種心態。當下不得不面對一個“老”字,無論歷史的、現在的還是未來的,只要是社會人就必然會要陷入老的困局,但現實人更應該儘早用良好心態來面對自然的老態。

        人非等同於物。人不是以老來衡量價值的,老古董物件隨着時間越長就越有價值,比如玉器、字畫、瓷器等,即便是現在社會的某些再造物,也因爲時間長短而價值不一,比如2012年我買了兩瓶茅臺,現在茅臺的價錢與當時的價錢相比就要高多了。關於人的生命價值問題不言而喻,有的人生命很容易就被金銀鎖定了,諸如車禍、事故等人爲致死的生命的賠償就很有限;普通常人的生命價值固定在日常生活裏,自然過着各自不同價值的生活;也有生命是無價的,有的生命因輕如鴻毛而毫無任何社會價值,而有的生命因爲重如泰山纔有無限的社會價值。回到人自然老態的話題上談論關於人老的價值不相同,根本的區別在於他們不同的核心本質,特別區別於其中思維意識因子的強弱度,有的人未老先衰於自然大腦的思維意識(弱智),雖然肢體行爲強大卻不一定有多大的價值;有人進入到我所認知的暮年(80歲~100歲),如果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這種大腦疾病,也就變爲沒有實用價值的人了(留給親人的感情精神價值還在),但並不是所有進入黃昏年齡(60歲~80歲)和暮年時段的人都毫無價值,高齡的科學家、專家大有人在,高齡的政治家更不鮮見,剛剛過去的一場美式大選印證了美國兩個高齡政客的核心本質比拼,他們對美國社會未來的發展是否有價值,或許只有美國民衆體會最深;對於暮年以上的老人,如果他們還能夠自理日常生活、還可以依照自我核心本質管控和支配自有財富,那麼她們對家庭和社會是有相應的現實價值的,但這種相應的實用價值會隨着年齡的增加而遞減,所以最明智的是在自己思維意識還足夠強大時,應儘可能安排好自己身後的事情,將自我一生積累的財富最大限度地用於去安排自己更愜意的生活。

        說到這種程度,顯然,老人和人老具有不同的區別。老人是指特定的處於暮年階段的人,由於生理機能原因而使得他自己的行爲能力每況愈下,此時,再有超強思維意識主導下的心理能力,如果不借助外力的支持也會導致他自己晚年生活的質量下降,因此,放下抱殘守缺的觀念,去順自然規律地在法理範圍內支配自我財富,過好晚年生活纔是最明智的。人老是指人生過程的人,我給一個人生確定過最明顯的五個階段,即0~20歲、20~40歲、40~60歲、60~80歲、80~100歲;常人活不過百歲,而當今中國羣體人的壽命平均爲76歲,在這個人生過程中的任何時段上的人,都可以相對地認爲自我老了,比如拿自己的20歲對比自己的6歲年齡,當然可以認爲自己老了,40歲比20歲、60歲比40歲……也一樣的類推;常人老到76歲就處於人的黃昏年齡底線並且開始過渡到暮年階段了,而當人老到跨入暮年的老人階段時,該慶幸的是自己已活一天賺一天、活一年賺一年了,此時,其實最需要的是徹底放下所有的牽掛去過好自己沒有負擔的生活。展望來看,時下中國以60歲爲分水嶺界定60歲以上爲老年人,目前這樣的羣體在中國已經達到2.6億人,他們佔全國總人數的19% ,而到明年在執行國家“十四五”規劃之中,中國的老人將達到3億人,這麼龐大的老人羣體將形成一個朝陽產業。我樂見中國早日實現老年戰略規劃,而我更希望老人們及早轉變養老觀念,把自己積攢的財富全部用到爲自己服務的養老機構中,這樣纔有利於促進國家就業,從而進一步助力國家發展壯大經濟。

        到昨天中午爲止,我已經把該爲伯父和伯母兩位老人做的事情,暫告一段落。昨天,把伯母暫時住院的日常用品送到位並辦理了她的就餐卡,醫院留觀一週雖然費用很貴,但卻可以不用擔心她的安全了;  把給伯父新買的高背輪椅也送到了醫養中心去,而且在那裏先組裝好才交給護理員……忙完開車回到家時已經中午一點整。

2020.11.29.北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