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復當年……

文‖道玄齋主尚澤(集雅閣主諾伊)

南街北路一望通,昔時喧鬧今日空;

繁景僅盛二三載,轉瞬葉落花謝紅。

創業皆因難就業,夢想盡赴夢幻中;

海淀石坊今猶在,不復當年圖書城。

——諾伊題記

註釋題記小詩:

昔時的海淀圖書城已成爲今日的中關村創業大街,且號稱是我國第一條以創新創業爲主題的特色街區,全長220米、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

街區曾經集聚了一大批創業服務機構。有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車庫咖啡、3W咖啡、Binggo咖啡、飛馬旅、36氪、氪空間、言幾又、創業家、聯想之星、JD+智能奶茶館、創業黑馬、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等45家創業服務機構入駐街區。

然而短短几年時間,名噪一時的大學生創業聖地、互聯網+創業打卡地,已商家凋零、人跡罕至……

後記

車庫咖啡創業的故事,這是中關村創業大街從無到有發展起來的一個典型案例。

2011年4月,蘇菂在這條街上創建了車庫咖啡,這也是創業大街第一家以創業爲主題的咖啡館。

他沒想到,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淘金熱般的“車庫效應”,使中關村創業大街成爲創業者心中的聖地。

在正式改名爲中關村創業大街之前,這條街的名字是中國海淀圖書城。不用猜也知道,其主營業務是圖書。甚至有一段時間,這裏成爲各類考試輔導書籍的聚集地。隨着圖書行業的不景氣,不斷有商戶搬走。冷清的人氣讓這裏的房租比周邊相對廉價些。

蘇菂給咖啡館取名“車庫”(garage),源於美國的“車庫文化”。谷歌、惠普、微軟、YouTube等等,都是從車庫走出來的。在蘇菂看來,“車庫”有早期孵化的意味。“我們希望這裏未來出現偉大的公司。”他說。

蘇菂覺得,中國的創業文化,最缺的是環境。要想打造美國硅谷一樣的街區,必需要有雨後春筍般的創業企業,減少創業者的創業成本,令其“後顧無憂”,纔會不斷地碰撞出靈感。

2011年,一個三人的團隊在中關村租用辦公室,每月至少4000元以上。

而在車庫,買一杯咖啡就能工作一天,一個月只是1000元。並且,車庫還提供打印、複印、掃描等服務。

車庫咖啡一創立就吸引了一些創業者入駐。當中,拿到第一筆投資的創業者是Luyi.com的創始人莫小翼。當時,剛從國外歸來的莫小翼組建了一支4個人的創業團隊。

因爲沒錢租辦公室,他僅僅能每天坐兩趟公交再換乘地鐵,從東五環外趕到車庫咖啡辦公,而且因爲缺少資金而面臨着團隊隨時解散的命運。

“我以爲他們須要的投資一定不是小數目,結果一問,他們僅僅須要20萬元。”

蘇菂給莫小翼引薦了投資人林欣禾。終於,林欣禾和鮑嶽橋、安盟一起,給莫小翼一筆天使投資。

隨着入駐車庫咖啡的創業團隊的增多,車庫咖啡也引起了投資人的注意力。徐小平、雷軍、險峯華興的投資經理王京、戈壁投資董事總經理童瑋亮、高禮天使基金副總裁簡江、清科創投投資經理劉一昂、上地天使投資經理商克偉等先後來到車庫咖啡尋找項目。

車庫咖啡的每張桌子上都配備了插線板,而且還準備了十幾個帶有USB接口的移動插線板。當年僅僅要30元就能夠在車庫咖啡過夜,並享受免費的飲料、照明和空調服務。

當年的8月27日夜晚,包含“小畫家”、《財經天下》週刊記者以及從美國回來探親爲了不倒時差而選擇熬夜的愛瑪在內,一共同擁有6名顧客,這對於擁有800平米麪積的車庫來說,顯然是不划算的。

從這裏走出了大大小小超過100個成功項目,最知名的創業公司是女性健康管理軟件大姨嗎。

部分資料援引趕走屌絲創業者:中關村創業大街瘋狂而殘酷的變遷記 - hrhguanli - 博客園 (cnblogs.com)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