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征途是星空大海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我國獨立研製的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獨立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月裝置。

目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下一步將會向着38萬公里以外的月球進發。

"我們的征途是星空大海"這是網上《那年那兔那些事》中的一句臺詞,但是這句臺詞卻深刻道出了一個道理: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呆在搖籃裏。

因此,進行太空探索是人類的本能,在未來人類移民其他星球並非是不可能的。

我們中國早先由於國家技術和經濟相對貧弱,開展太空探索的時間雖然不晚,但是發展速度明顯不如美俄兩個航天大國。

不過在新世紀來臨之際,由於我國國力的快速增長,中國的對外航天探索工程也不斷髮展,大有後來居上的態勢。

本次嫦娥五號進行月球探測相對於以往中國的航天探索,堪稱是地獄級別的難度。

這是因爲本次嫦娥五號探月工程要實現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集土壤樣本;首次從月球表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軌道實現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着月壤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可以說本次嫦娥五號探月工程將會是中國對月球探測的一個里程碑,在得到完整月球土壤樣本後,通過分析比對,我們可以獲得對於月球更多的認知,在未來可以在建設月球空間站,並向更深遠的太空進行探索。

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嫦娥五號本次探月飛行,並且從月面取土返回,這一過程看起來簡單,但是卻處處透露着中國高科技的發展。

首先,就是導航定位的問題:中國在地球附近有北斗導航定位系統,目前已經發展到北斗三期,因此對於地球上的任何地點都可以進行精確的定位。

但是月球不是地球,我們在38萬公里以外的月球上精確定位地點,所需要的科學技術要遠遠超過在地球上的活動。

在冷戰時期,一位蘇聯探月工程師曾經說過,從地球發射探測器並準確抵達月球,這個導航定位精度相當於用一支小口徑步槍,擊中10公里外一隻蒼蠅的眼睛。

而準確抵達月球表面某一特定地點的技術難度會比抵達月球再提升一個數量級。

同時,中國本次探月取土的設計也非常複雜,這個大概是受胖五最大載荷的制約,因此整個嫦娥五號探測器不能做得太大,但是卻還要分爲四個部分,分別爲:上升器、着陸器、返回器和軌道器。

其中着陸器負責在月球表面降落並採集月面土壤,然後由上升器發射帶回,在月球軌道上和軌道器進行無人空間對接,把採集的土壤樣本送入返回器,再由返回器返回地球。

所有這一切都是在無人狀態下進行,而且我們本次採集的月面土壤還分爲兩種:機械臂採集表土;鑽頭採集深層土壤。

如果以100年作爲一個時間單位計算的話,人類將來是肯定會走出地球,對宇宙進行深層探索的。而作爲目前地球各國的一個新的科技競爭點,太空探索目前已經成爲世界主要強國競相介入的領域。

在冷戰期間美蘇進行太空競賽,更多的是面子工程,爲了相互證明自己的科學技術和工業實力。但是如今的太空工程則帶有更大的實用意義。

我國早期的嫦娥3號探測器就帶去了豆子和棉花的種子,並嘗試使用月球表面的土壤進行培育。由此不難預計,在未來,中國的探月工程將會以最終在月球表面建立永久性基地作爲目標。

而月球距離地球約38萬公里,利用月球作爲前進基地,對外發射火箭,對更遠的火星、木星等進行探測,在未來一定會成爲造福萬民的創舉。

(未來的星際殖民已經不再是空想,在下一個100年,可能成爲現實)如今,我們嫦娥五號飛船的一小步,將會成爲開啓人類太空時代的一大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