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秋,長江之歌(32):千年恩愛 泛舟蠡園

長篇散文遊記·連載


10月11日(2):江蘇無錫·蠡園

        遊覽蠡園,乃慕名而至。它座落在無錫西南的蠡湖之濱、五里湖畔,曾是范蠡與西施泛舟之處,極有名氣。

        相傳,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吳越在太湖夫椒交戰,越國戰敗乞降。吳王夫差不聽謀臣伍子胥殺掉越王勾踐的勸告,將越王夫婦及大臣范蠡囚禁於姑蘇。勾踐君臣假意順從,取得夫差信任,三年後獲釋,又獻美女西施給吳王,使之整天沉溺酒色,荒殆國政。越王勾踐乘機伐吳,迫使吳王自刎。越國遂成爲東南大國。范蠡深知勾踐“可與共患難,不可共安樂”,於是帶了西施,改名隱姓,泛舟太湖。蠡園(湖)皆因此而得名。

        據說,蠡園與太湖相通,僅水域面積就佔了三分之一,小巧玲瓏,以假山真水、亭閣長廊著稱。不知此說真否。

         踏進蠡園,便是一片迷離景緻。進園而左,過石屏通道,入盤旋迂迴的假山羣峯。峯遮人影,水映峯像,上上下下,進進出出,饒有興味,不覺暗暗稱絕。假山都以“雲”字爲題,有“雲窩、雲腳、穿雲、朵雲、盤雲、歸雲、留雲”之名。當我們攀撓到石路的假山羣峯之巔,高12米的歸雲峯,眼前豁然開朗,一個小湖,把石拱橋、三層閣樓、草頂圓亭與樹叢,異常清晰地投影水中。啊,如此景緻,優美得讓我們忘乎所以了。難怪英雄與美人終日纏綿,不忍離去。

        走在沿湖環路上,見湖中游船盪漾,湖岸垂柳拂浪,是秋色而似春景,倒有些迷亂了人心。在湖的中央,有春秋四季亭,東西南北各據一方,從湖岸的柳蔭中望過去,步移景換,那四個長方形的小亭子,時隱時現,間距時寬時窄,別有情趣。四季亭建於1954年。四亭造型完全相同,一律黃頂紅柱,三面置有坐檻靠背,棟樑間彩繪四季花卉。亭旁種花也很有講究:春亭旁種梅花,夏亭旁種夾竹桃,秋亭旁種桂花,冬亭旁種臘梅。

        環湖路南,便是碧波綴浪的五里湖(蠡湖),湖面闊大,有打魚小船自在逍遙,展開一幅江南真山水與我們欣賞,不知范蠡西施當年是怎樣玩賞這江南風光的。我們坐在湖畔的長靠背椅上,賞景,想象,心中舒坦,覺得一切世間煩愁皆不能擠進心中了。在環湖路盡頭,可眺望五里湖中倚岸依天的湖心亭和凝春塔,時遇薄雲蔽日,湖面渺然,而亭塔亦朦朧也。



        緊連環湖路的,是曲岸枕水,一側依牆而築的千步長廊。在這裏漫步,不僅可以繼續觀賞蠡湖的水色天光,而且可於長廊側壁上,眼描目畫幾十個花窗圖案(實際雕窗用一色中國小青瓦砌成),亦可欣賞蘇軾、米南宮等名家的書法碑帖石刻,一飽線條藝術這一中國藝術源流的眼福呢。

        長廊末,湖心亭和凝春塔轉到了右邊,而左側有一小園。入內,頓覺進入仙境般,不禁拍手驚呼。林蔭中,呈現一泓秋池波平如鏡,池畔曲曲折折,小橋錯落有致,樓亭稀疏點綴,其幽靜之極,玲瓏之極,讓人瞠目結舌,歎爲觀止。這裏靜無一人,縱深裏有柵欄,圍着蔥蘢林木,大約是一處官家別墅。我們悄然繞過這個小池塘,唯恐因爲驚喜的喧鬧與激動的慌亂,而使步履無法輕盈,以至攪擾了這個處女般的安寧祕境,呵呵,但我們真想再久一些地呆在這裏啊。



         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陽光復出,蠡園春秋閣居中而立,彷彿一位雍容華貴的少婦,對鏡梳妝,體態萬方。我們讚歎:“這個蠡園,怎麼這麼美啊!”瞧,微風拂動着一片水塘,前景是稀疏的樹和嶙峋的石,中景是飄忽不定的倒影,後景是長廊和樓閣。左邊一線低低的長廊,或柱或壁,琉璃或高而寬,或低而窄,富於變化;右邊隆起高樓低廳,交錯參差。春秋閣高三層,兩重飛檐,中間只設乳白色柵欄,與彩色琉璃瓦形成雙金夾銀的明快對比。整個佈局協調均稱,平面、立體及色調疏密相間,相得益彰,極富中國古典特色之美。閣前懸現代畫家劉海粟(1896~1994)書寫的春秋閣匾額,兩旁一聯:落花流水千古夢境;濃妝淡抹絕色佳人。


        真不願離開這人間仙境啊……做詩一首《蠡園》:

        五里湖畔話當年,

        范蠡西施醉如仙;

        也道如今幸遊此,

        癡我情侶暗驚歎。


         中午,在熱鬧的大街上,找了一家小餐館,吃了一頓很有滋味的便餐:海味餛飩和小籠包子。餛飩味兒很鮮,包子略帶甜味,是典型的南方口味。

        (待續)



        注:此文(原標題《1983·秋,長江召喚,我們出發……》,爲了標題更具時代背景,也更加含蓄和洗練,故改之)是記敘散文體裁中的遊記,且是沿着時間場景順序,以日記形式和場景變換爲行文結構(進行連載);同時,爲了使內容更加豐富,採取“時空疊加”的方式,加入了同一空間的不同時段的內容。

        本文爲作者斷續歷時11年於1994年底完成,然後壓箱底25年;2019年第一次修改,增強了文中歷史事實、時代特徵、地理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史料性與真實性,儘可能做到顧言而見貌,即字而知時;2020年6~11月第二次修改,對第一次增改再次補進文史地情內容,進一步加強了行遊中從感受到感悟的內心演進,並修辭潤色完善;全稿約8~9萬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