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福之人

有些福氣是他人給的,比如出身。出身好的人,一開始就享受着別人沒有的東西;有些福氣是時代給的,你之所以能安居樂業,是因爲身處和平年代;有些福氣是自己修的,同樣的外部環境,不同人卻有不同的結果。

出身無法改變,外部環境也難以選擇,能夠改變的是自己的內心和處事方式。

曾子曰:“人而爲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曾子認爲,人如果懂得行善,福氣雖然暫時沒有到來,但禍患其實也已經遠離自己。

心地善良之人,能主動伸手去幫助他人。佛家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那些在危難之中勇顯身手的都是心地善良之人,那些盡己之力扶貧救困之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人,那些有求必應助人爲樂之人都是心地善良之人。

心地善良之人,能給他人改過的機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心地善良的人面對他人的過錯總能有一顆寬容的心,相信對方並非故意,相信一定會改正。孔子的學生顏回也才做到“不二過”,普通人如果能做到“事不過三”就算不錯了。給他人機會,其實也是給自己機會。

心地善良之人,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世間之事,難免江湖險惡、爾虞我詐。可是,善良之人始終以一顆慈悲之心看他人,相信大多數人是善的。

羅貫中說:“寬宏大量,何所不容。”

一個有福氣的人,是一個能容天下事的人。如果度量不夠大,天天氣呼呼的,哪有什麼福氣可言?《三國演義》中,周瑜算是個一等一的人才,令多少人羨慕,可是在與諸葛亮的對決中難平心中鬱悶而亡,實在是福氣不夠。既生瑜何生亮,是一種無奈,更是胸懷不夠寬闊的表現。朋友能讓自己成長,對手能讓自己強大。周瑜如果能把諸葛亮看成是自己成長的好對手,那就會有更好的結局。

心境寬闊之人,不會吹毛求疵。孔子曰:“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池塘裏的水如果清澈見底,大概魚也很難長大。如果把別人一丁點毛病都抓出來,恐怕也沒有人會喜歡。

心境寬闊之人,不會患得患失。心境寬闊的人,行事果斷,不會患得患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心境寬闊的一種表現。

心境寬闊之人,不會斤斤計較。與他人合作,不會分毫必爭。他們比較關注合作的默契和愉悅,而不太糾結於利益之爭。

心境寬闊之人,不吹毛求疵,不患得患失,不斤斤計較,並且能容天下之事,福氣自然不請自來。

古語云:“平生不作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有福之人是生活坦然、不怕鬼敲門的人。那如何才能不怕鬼敲門呢?最主要就是心思純正。

心思純正之人,平生不作壞事,自然不懼。一個常做壞事的,不管是偷雞摸狗,還是江湖大盜,總怕事情敗露,哪有個安穩。一陣風吹動房門,就要驚醒,以爲仇家上門。如此心神不寧,何談福氣?

心思純正之人,沒有害人之心,必然安詳。相由心生,如果一個人天天琢磨如何害人,他必然一臉兇相。相反,一個心存善念之人,便神態安詳。您說,是一臉兇相的人更有福氣,還是一臉祥和的人更有福氣呢?答案不言自明。

心思純正之人,對人沒有虧欠,必定坦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我不喫你,不穿你的,也不拿你的,我還怕你不成?”是啊,不虧欠,心坦然,這也是一種福氣。

心思純正之人,不作壞事,無害人之心,更不虧欠他人,必然過得舒坦,福氣也就不請自來。

蘇洵在《心術》中寫道:“爲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蘇洵認爲,一個帶兵打仗的將領,最重要是心態的修煉。要做到泰山在面前崩塌臉色也不改變,身旁突然跑過一羣麋鹿,眼睛眨都不眨一下。

蘇洵談的是一個出色將領的平和心態。我們普通老百姓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一個有福氣的人,生活肯定也不是一驚一乍的,而是有條不紊的。心態平和,是人生至高境界,真正能做到的恐怕也不多。

心態平和之人,能看透名利得失。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爲名而拼,爲利而搏,實在不可厚非。然而,凡事過猶不及。若爲名利患得患失,甚至做盡壞事,必然損耗自己的福氣。

心態平和之人,能看透生老病死。生,是偶然;老,是當然;病,是未然;死,是必然。人到世間,本是一種偶然。能有福分到世上走一遭,本來就是大幸事。然而,萬事萬物都有對立面。獲得了,必有所失。有生就有死,這是事實。

心態平和之人,能看透世俗人情。人是感情的動物,會因一人或一事而牽動情緒,或喜或悲。人生之事,過眼雲煙,又何必如此看不開?

心態平和之人,看透了名利得失,參悟了生老病死,深諳世俗人情,窗外風捲雲舒,窗內笑對人間。

福氣,是一個人的好運氣,它特別青睞心地善良的人,特別喜歡心境寬闊的人,特別鍾情心思純正的人,特別喜愛心態平和的人。

《左傳》雲:“禍福無門,唯人所召。”禍患或者福氣,不是天註定的,而是人造成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