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的常見問題

科技論文是科技工作者研究成果的總結和體現,是知識轉化爲生產力的重要介質。很多科技工作者在寫作工程中,由於研究經歷、研究深度和廣度、寫作水平、工作態度等多方面原因,致使論文出現很多問題和錯誤,嚴重影響了成果的發表和轉化。每年的 3—5 月是高校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的高峯時期,本人作爲研究生指導教師和編輯,每年指導學生完成學業論文和課程論文,發現無論是畢業論文還是投稿論文,都存在很多問題,且這些問題似乎沒有引起作者和同行的重視。他們認爲作爲老師給學生修改論文或者作爲編輯給投稿人修改論文理所當然,作者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也沒有專門的文章對這些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一次犯錯可能下次再犯。因此,有必要對科技論文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筆者將其大致歸結爲 3 類:研究能力的問題;寫作能力的問題,寫作態度的問題。

1 .研究能力不足導致的問題

每個科技工作者的研究能力不同。一般來說,資深專家學者都具有較高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研究問題都比較深遠;而剛從事科學研究的研究生則大多淺顯而片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選題無新意

很多研究生在進行了半年或一年的學習以後,就開始嘗試着寫論文,選題一般來自老師的課程作業或導師的研究項目。課程作業一般涵蓋本專業的基礎性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在後期的研究中經常要用到的知識、技術方法和手段,其目的是要求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沒有多少研究價值,但很多學生在完成這種課程作業以後,就迫不及待地投稿,其結果往往是被拒稿。另外,還有很多學者沒有相關的研究課題支撐,自由選擇研究內容,要麼與當前研究熱點相悖,要麼與國家資助政策、研究指南不符,這類稿件也大多了無新意,不存在研究價值。

這種選題沒有新意的科技論文造成“雞肋文章”的大量湧現。雖然從文章中找不到作者的知識性錯誤,且作者爲之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這類文章確實是沒有發表價值,發之無用,棄之可惜!

1.2 研究內容不恰當

很多學者在導師或者學科帶頭人的指導下,選擇了較好的選題後,在確定具體的研究內容時,常常會出現以下一系列的問題。

1.2.1 研究內容太多太雜,毫無重點可言

有的作者確定的研究內容幾乎涵蓋本專業領域的所有內容,沒弄清楚自己主要研究內容是什麼。例如,有的學生要做的是遙感數據在塵霾監測中的應用,既要對多種影像波段數據進行對比試驗,選取最合適數據源,這本身就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還要與實測數據進行對比反演驗證,建立反演模型又是一項繁複的工作;更要對監測範圍、監測結果、預警系統的建設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還有遙感圖像的獲取、大氣校正、幾何校正、解譯,實測數據的獲取,塵霾與霧的區分,各類數據和處理結果的精度校正等更多細節問題,涉及的內容太多太雜,在短短的一篇論文中很難全部闡明。

1.2.2 內容提煉不清,研究內容與研究基礎、研究結論混雜

筆者參評某篇碩士畢業論文,作者要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利用遙感數據與實測數據進行葉綠素反演研究,而作者列出的主要研究內容完全是論文的寫作提綱,應稱爲寫作內容而非研究內容。具體爲:①確定研究意義和選題背景;②釐清研究的理論基礎;③選取實驗數據和實驗區域;④數據處理與建立反演模型;⑤反演結果分析;⑥研究結論,包括研究結論、不足之處和創新之處。縱觀這 6條,真正的研究內容是④中的遙感數據與實測數據之間的葉綠素反演模型建立和⑤中的反演結果分析。而①、②、③是研究的前期準備和基礎,最後一條是對全文的總結和評價以及後續研究方向的探討,也非研究內容。

1.2.3 研究難度過大或關鍵問題太多,難以達成預期目標

有的作者在確定研究內容後,不考慮當前理論基礎、實驗條件或數據儲備等因素的限制,樹立了一個“高大上”的研究目標,其結果是研究結論與預期目標相差甚遠。

一項研究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文章的核心內容,決定研究內容能否完整。關鍵問題的選擇與研究內容一樣,不宜太多,且與研究難度一致,不宜太過“高遠”,否則,受時間、經歷、能力和其他條件限制,不能圓滿解決,影響整個研究項目的實施。

1.2.4 文章的創新點過多

一篇文章的創新點是指研究內容上有新意,包括研究方法、思路、技術路線等的創新。對一個初涉科學研究領域的年輕學者來說,其研究中出現一個名副其實的創新點就是一篇有分量的文章了。然而在一般的碩士畢業論文中,至少都總結出 3 條以上的創新點,有的創新點是不能稱其爲創新的,比如說“採用了最新的……數據”等。

1.3 研究方法陳舊老套

隨着信息技術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從定性描述到定量計算到預測模擬未來發展方向,從宏觀到微觀,從膚淺到深入飛速發展,研究方法也大多采用定量計算、數學建模、計算機模擬等,這些方法也在不斷地改進和創新。而在一些科技論文中,很多方法顯得過於陳舊,比如在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確定某區的人口分佈狀況時,傳統方法是對該區內每一行政單元的人口進行簡單的人口密度計算,但擅長空間技術方法的研究者會採用地理信息系統網格分析方法,利用GIS中DEM(數字高程模型)生成原理,用人口數據代替高程數據,生成一幅該區域的數字人口模型,不僅直觀地體現了該區域的人口分佈數量和密度,還可以充分利用系統中的社會、經濟、自然生態等多種數據進行空間自相關、鄰域相關等空間分析,這種方法的採用將人口分佈問題的研究推向了高遠。

可見,好的研究方法可以拓展研究內容,更易完成研究目標,在某種程度上也較傳統方法更加方便、快捷,同時也更有新意,研究問題也更全面,當然也更容易打動編輯和審稿專家,文章也更易發表。

1.4 實驗數據不合理

實驗數據是科技論文的基礎。有的學者在研究中,由於實驗條件的限制或者時間的限制或者採用原有數據得不出預期的結果而採取以下行爲。①採用過時的數據。如採用過去好幾年的土地利用狀況數據來研究當前土地利用分佈現狀;採用過時的交通運輸量來分析當前的道路分佈格局等。②採用不恰當的數據。比如以某一時間點的遙感數據來代表某一年的土地利用整體狀況。③漏掉數據。爲了收集數據的方便,只採用易於收集的數據,而直接忽略難以收集的數據。④運用錯誤數據。對必不可少又難以收集的數據採用僞造的方式填補,或者是篡改實驗數據,以期達到設定目標。

1.5 實驗設計有紕漏

作者在進行實驗設計時,要綜合考慮已有的研究基礎(理論基礎、軟硬件條件、難度係數等)、實驗數據、實驗方法等多個要素,根據作者設計的實驗步驟,要能夠順利地達到預期的研究目標。然而在有的實驗設計中,要麼缺少關鍵步驟,要麼方法不恰當,要麼數據不合理,據此設計,難以達到最後的結論,因此作者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和正確性就值得懷疑。

2. 寫作能力不足導致的問題

一篇好的科技論文不僅要有好的選題、好的方法、好的實驗設計,得出理想的實驗結論,達到預期的研究目標;也要在寫作上做到層次清楚、條理清晰,各部分之間具有很強的邏輯聯繫,語言言簡意賅、科學嚴謹,符合科技論文的寫作規範要求。然而在很多科技論文寫作中,常存在作者寫作能力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層次不清,邏輯關係混亂

主要表現在同一類型的問題出現在不同的章節或層次下。比如研究的理論基礎,有的作者在前言綜述部分總結前人研究成果時涉及,在介紹本文的理論基礎時也提及,在後文的研究內容中或者實證研究中又涉及,不僅重複累贅,也使文章顯得非常混亂。

2.2 表達語言過於口語化

一篇文章涉及的所有工作,都是研究團隊或者筆者的研究任務,因此在寫作中儘量不用“我們”開頭的句式。而有的作者通篇多次用到“我們”,如“我們採用層次分析的方法,擬定以下指標體系……”“我們通過計算,得出……”,等等。其實,去掉“我們”兩字全文也不會產生歧義,語句也是通順的,並且使語氣也顯得正式嚴謹。除此之外,還有“筆者”“本人”“本項目組”等名詞也存在着類似的問題。

還有一種常見的口語化的表現就在於全文表述類似於課堂講義。比如:“下面,從三個方面就該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接下來,證明……”,等等。

2.3 論文寫作不符合科技論文的寫作規範

科技論文的寫作規範比較明確,國家也出臺了很多的標準要求 [1-6],專門針對公式、圖表、參考文獻、引用等項目的表述,爲作者的規範寫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依據。有的作者由於年齡、寫作經驗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對這些規範要求不是很清楚,而產生很多的不符合規範的問題。

2.3.1 標題過長

一般來說,一篇科技論文的標題不超過20 字,不低於7 字。過長的會顯得累贅,過短不能表達題意。而很多科技論文標題的最大問題是過長,似乎要在標題中表達出所研究的區域、內容、方法等諸多方面,比如“貴陽市土地整治項目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耦合關係實證分析—基於InVEST 生態系統服務評估模型”,長達38 字的標題,既包含了研究區域“貴陽市”,研究內容“土地整治項目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耦合關係”,也指明瞭研究方法“基於InVEST 生態系統服務評估模型”,可謂面面俱到,顯得臃腫也不利於排版設計。修改後的標題爲“土地整治與生態文明建設耦合關係研究—以貴陽市爲例”。再如,原標題爲“一種用於高分辨率遙感影像預處理的幾何與輻射同步相對校正模型”,作者是從多個校正模型中挑選出一種最適合的模型同步進行幾何與輻射校正,“一種用於”就沒有必要;幾何校正和輻射校正都是遙感影像預處理的內容,不需要再指出“預處理”;幾何校正和輻射校正同步進行,分別校正,因此“相對”就不必要。修改後的標題爲“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幾何與輻射同步校正模型探討”。類似的標題問題不勝枚舉。

另外,科技論文的標題與科普文章、文學著作、社科論文也有很大區別。科技論文的標題一般是短語結構,不帶感情色彩,簡潔、明快,而非單個名詞(如《白鹿原》《紅樓夢》等)或者口號式語句(如“加強素質教育,增強國家實力”“立足學科教育,實現德育功能”等)。

2.3.2 作者姓名、單位

英文作者姓名大小寫不合要求,作者單位標示不清,要麼沒有二級單位,要麼多個二級單位混雜,要麼沒有城市名稱,要麼沒有郵編等。

2.3.3 摘要、關鍵詞

有的文章摘要複製前言部分,沒有簡明扼要地闡明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結論和研究意義,或缺少其中之一,或太長或太短等;摘要應以客觀闡述爲主,不宜出現“本文”字樣。關鍵詞的個數太多或太少,或不關鍵;英文摘要部分和關鍵詞部分與中文不一致等。

2.3.4 正文

前言部分語言不精練,複製比超高;綜述部分沒有提煉只有簡單的羅列;正文部分的理論與研究過程混雜,邏輯不清;文章的層級編號混亂;圖表不合規範;公式編排混亂;變量單位沒使用國際標準單位等。

2.3.5 結論

結論部分缺乏有針對性的意見或建議,而使用放之四海皆準的對策或措施;結論不精練簡潔等。

3 .寫作態度不端正導致的問題

現在學生畢業要發表文章,評職稱要發表文章,升職也要發表文章……有很多人不是爲了科學研究而寫論文,而是爲了某一憑證而寫,這樣就出現了很多“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現象。

3.1 一稿多投

爲了達到文章發表的目的,同一篇文章羣發給幾個甚至是幾十個編輯郵箱,撒大網,總是能捕獲到一點信息,在獲取的錄用信息中再來篩選等級好的刊物發表。由於每個刊物處理稿件的週期不同,刊期長短不同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對稿件處理的進度不一樣,這樣就造成了很多編輯做無用功,幾經初審、外審、複審甚至是到了校樣階段,才接收到作者“已經在其他刊物上發表,需要撤稿”的信息,一些抄送的投稿郵件可以直接看出是一稿多投,而一些密送的一稿多投的稿件就不容易識別了,遇到這種情況,編輯除了氣憤以外毫無他法。

這類稿件除了從投稿郵件上可以甄別以外,還可以從文章格式上可以看出。一般一個嚴謹的學者在投稿前,都會研究該刊物所刊發的文章類別、欄目,文章的基本格式,文章所需要的基本項目(比如中英文摘要、關鍵詞、英文圖表標題、參考文獻的表示方式等),併力爭在格式和形式上與刊物要求一致,大多也不會一稿多投。而一稿多投的文章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有的內容和形式都和刊物要求相差甚遠。

3.2 文章複製比過高,涉嫌抄襲

很多年輕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查閱大量資料,參考了很多前人研究成果,在寫作過程中沒有很好地歸納吸收,直接照搬原文的相關字句到自己文章中,這樣就造成了文章的複製比超高。還有的作者爲了湊成一篇文章,甚至是直接在網絡上實行“剪切”“複製”“粘貼”等重複操作,湊成一篇新文章,複製比幾乎高到不忍直視。有的居然連網絡的段落標誌“↓”都沒有更換。

3.3 論文修改不認真

有的作者投稿只要稿件接收就萬事大吉,後面的修改全部交於編輯甚至是不願再修改,需要有詳細的修改說明的也只是寥寥幾字了事,甚至是直接給編輯說:您看着修改吧,我只要發表就好。遇到這種作者,也只能遺憾地退稿了。

4 .結語

科技論文寫作中出現的問題很多,由於研究能力不足而出現的選題陳舊、內容不合適、研究方法老套、實驗設計不合理等問題常常可以通過不斷學習而提高和改進;由於寫作能力欠缺而出現的論文條理不清、邏輯混亂等問題就需要指導教師和編輯的指導和再加工,作者也可以多看看已發表的相關文章,或者參閱國家出臺的標準規範;而由於寫作態度不端正而出現的諸多問題,纔是最讓人感到痛心疾首,這需要作者從根本上改變寫作態度,國家職能部門從體制上對科研獎勵制度進行相應的變革,尤其要加大對學術不端行爲的懲罰力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