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和小說家的年齡和精力

讀文學史,優秀的詩人大多在很早離世,小說家相對長壽。


詩歌需要性靈支撐。優秀的詩歌大都是單純人物寫出,比如王勃、李煜和納蘭性德等,充滿幻想生氣,每個詞語都吹彈欲破,猶如夏夜的露珠,優雅直觀充滿真情地表現情緒和感受。隨着年齡增長,物慾萌生,繆斯之曲也就很難奏響。

當然,個別詩人是一定年齡才成熟的,語言藝術日益完善,如杜甫、岑參等,詩歌是因爲寫實而被認可,因爲特殊的情緒被認可。

所以對於詩人,常讓人感覺情深不壽。如李賀活了27歲,賈誼32歲,曹植40歲,李煜42歲,杜甫58歲,李白62歲。當然,也有特別長壽的,余光中90歲,這真是少之又少。

世界對於詩人來說,總是過於嚴苛。叔本華認爲,在這個“鐵製造的骰子已經扔出”的世界,我們需要鐵一樣的感覺意識,戴好盔甲以承受命運,拿起武器以防範他人。伏爾泰也說:“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挺着劍前行才能取得成功,死去的時候手上仍然緊握着武器。”

但是,三島由紀夫曾經說過:“人一旦鑽進美里不出來,勢必就會不知不覺地撞見這世間最黑暗的思路。”

單純的詩人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可想而知。


才華和精力一樣流逝。威廉·華茲華斯是英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1770年生於英國坎伯蘭郡考克茅斯的一位律師家庭。1798年他與繆賽爾·柯勒律治聯名出版了《抒情歌謠集》,開創了英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詩歌的一代新風。

從28歲到40歲是他創作的旺盛時期。他的《每當看見天上的彩虹》、《致雲雀》等等都是這個階段的作品。然而,1813年他擔任了年俸500磅的郡稅務官之後,他的詩才逐漸退化,越來越少可誦的名篇,1835年後,到了江郎才盡的地步。

1843年,他接受了桂冠詩人的稱號,1850年與世長辭。

他是一個例子,同樣的人舉不勝數。

有人說,作家就像是一個和魔鬼做交易的職業,他們在成就偉大作品的同時也將自己作爲了代價。他們感性、敏感,能夠捕捉到人最隱祕、最脆弱的靈魂,同樣也容易悲傷,容易絕望,在享受這種天賦的同時,也承受了以本人不會承受的悲傷。

所以,很多創作者走上了自殺的道路,如山島由紀夫、太宰治等。


小說需更多社會經驗。經歷過生活的磨礪和考驗,才能夠逼真的臨摹生活,才能夠給人切身體驗,充滿故事的人,才能夠寫的出優秀小說。

“現實生活對於大衆來說就是目的,但是對於精神卓越的人而言,那只是手段而已”。無論是毛姆、還是海明威,無論是納博科夫,還是村上春樹,都在顛沛流離中找尋生活的積累。他們也主動接觸不同的語言和生活環境,提升自己感性理性認知,寫出與衆不同的作品。

但是,最好的作品都出現在藝術壽命最好的那幾年,物極必反,藝術的頂峯又通常都意味着下坡。比如餘華,蘇童,莫言。比如海明威精力強悍,一直寫到死,沒有力量後思前想後,乾脆一槍結果自己。

魯迅是戰鬥的一生,“死後我一個都不原諒。”他的戰鬥意志是他成爲民主魂的關鍵。

人到晚年後,極易走向閒淡,俊逸,散文和隨感寫的越來越好。王鼎鈞先生,董橋先生,晚年作品都漸入臻天化境。但年還有強悍有力的作品非常難,即使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後,也無法完成其《卡爾瑪佐夫兄弟》。

比較起來,小說家們沒有單純的詩人那樣脆弱,雖然他們也寫詩。莎士比亞活了52歲,泰戈爾活了80歲,托爾斯泰活了82歲,雨果和歌德活了83歲。


對於企圖創造傑作的人來說,應像村上春樹一樣,規律的生活,減少世俗的打擾,同時,持續用長跑等方式鍛鍊自己。

身體健全,精神才能健全。強悍身體才能爲強悍作品提供支撐,才能爲這個世界提供更多的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