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理解的教學設計》內容梳理(第6章)

第6章架構理解。

界定理解:1.理解是一種從專家經驗中得出的重要推理,表現爲具體有用的概括。2.理解指的是可遷移性大概念,具有超越特定主題的持久價值。3.理解包含了抽象的違反,直覺的容易被誤解的概念。4.獲得理解的最好方式是揭示式學習(即必須通過循循善誘,在學習者共同建構的情況下得以發展)及“應用”(即在真實的環境中面對現實問題時運用概念)。5.理解總結了技能領域的重要策略原則。

主題性理解和綜合性理解:有些理解是全面的,有些理解則是更具體的。

理解與事實性知識。理解通過事實來說話,理解是人們基於證據和邏輯得出的結論,事實是資料,有助於形成理解。理解是從事實得到的推論。

對技能的理解。與緊緊依靠,死記硬背及操作和練習方式的教學相比,基於理解的技能教學,更能促進技能的流暢性,有效性和自動化。

內容標準和理解。

確定和架構理解的技巧。

價格理解的一個使用方法,就是將理解陳述爲一個命題或格言。因爲理解不是事實,而是推論。

理解和發展的問題。

專家盲點:不知道包含理解的關鍵課程必須要通過設計去推動,而不能通過講授去傳遞。

教育工作的弱陽成功必須不斷的站在學習者的角度,理解他們在學習上的糾結與困難。

下面4個主要規則可以幫助設計者對所提出的理解進行設計選擇和編輯:

1.將預期理解放在首位。一個單元應該聚焦於與所提出理解有關的,少量的可遷移的大概念,否則本單元就真的沒有重點了。

2.預期理解最好以命題形式“學生將理解……”進行陳述。

3.雖然屬於通用或抽象的概念,但預期理解必須以清楚明確的方式進行陳述,就像具體而深刻的概括一樣。

4.理解有兩種類型,主題性理解和綜合性理解。主題性理解針對具體的單元,而綜合性理解則更廣泛,並提供了與其他單元和課程建立聯繫的可能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