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孩子應該跟誰?——婚姻觀的心理學探討(下)

自從上一篇談離婚的文章寫完後,很多老鐵覺得寫得挺有道理,這下讓舵主放心了。於是今天斗膽來說一說關於離異孩子的話題。

還是那個問題,我雖然沒有離過婚,沒有面對過孩子跟誰的這個選擇,但是我有孩子,我也愛孩子,就憑這一點,我想來談談,應該並不過分。

先分享一組網絡上很火的漫畫,一個印度尼西亞孩子小男孩叫做Azka,在父母離異後,畫了這樣一組漫畫,從他善良而純真的筆觸中,我們或許會體會到這個看似難以回答的問題,其實總有好的解決方案。

1、我的名字叫Azka,下面的漫畫是關於一個破碎家庭的故事。

2、媽媽和爸爸相遇後墜入愛河,後來他們決定生一個寶貝。

3、我出生於2006年6月4日,爸爸媽媽爲我取名爲Azka。

4、在我6歲之前,所有的事情都很好,我們是美好的家庭。

5、爸爸媽媽開始在很多事情上有了爭吵,幾乎無法忍受彼此,於是他們決定分開。

6、他們將決定告訴了我,讓我不用擔心,不用選擇跟誰一起生活。

7、我依舊生活在原來的房子裏,我發現我的爸爸比以前更好玩,所以我經常讓他陪我玩。

8、媽媽則住在離我們房子很近的地方,幾乎每天都會來看望我們。

9、他們不再吵架,我們依舊一起去購物和海外旅遊。

10、我經常和爸爸一起睡,因爲我害怕有殭屍,而我的爸爸很厲害!

11、我的媽媽也經常留下來照顧我。

12、很多人問我,生活在這樣一個破碎的家庭是怎麼樣的感覺。

13、但事實上沒有什麼變得破碎,僅僅是他們不再是對方的丈夫和妻子,卻依然是我的爸爸媽媽。

14、相比於以前,我更喜歡現在的生活,他們不再吵架了。

15、當人們問我,我是否希望爸爸媽媽複合,我說“不願意”,因爲我希望他們都能快樂。

16、當你依舊能夠享受來自爸爸媽媽的愛時,這個家就不算是破碎的。

17、我愛你,媽媽!

18、我愛你,爸爸!

19、我很快樂!

20、謝謝你們做我最好的父母!


如果用《道德經》第38章來看這個故事,你就瞭然了爲何這不是一個“破碎”的家庭故事,而是一個充滿了愛的家庭故事,因爲他沒有失去“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下德爲之而有以爲。

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

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在婚姻關係中,如果夫妻都遵循“道”,就是那個道法自然的“道”,那個“道生一,一生二”的“道”,那個“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道”,“唯恍唯忽”,“綿綿若存”的“常道”。

不用說,這樣的遵循“道”的婚姻,一定就是幸福得純天然,不含防腐劑。

現實存在嗎?或許存在,但是爲數不多。因爲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想Azka這樣的家庭。

所以沒有了“道”,至少留着德吧。男女雙方各自德性修爲,還得把握住,別因爲離婚,就缺了“德”,沒有了正常的喜怒哀樂,滿肚子只有怨恨。

如果德性這條線沒有防住,那至少還有點“仁”吧,仁者愛仁,你可以不愛對方,但是還得愛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愛朋友,愛這個世界,不要因爲情感上受了傷,覺得所有人都欠你。

就像Azka的父母,德和仁都在,所以,他們依然可以給Azka滿滿的愛,在孩子的眼中,他們只是不再是“丈夫”和“妻子”,就像孔子說的親疏有別的仁,但是至少他們之間沒有“恨”,也不再吵架了。

那如果連仁也做不到,至少講點“義”,陌生人還能見義勇爲,那麼何況對於自己的孩子,怎麼肩負着撫養長大的“義”在吧!對方如果養育孩子遇到點困難,你出手幫個忙,即不丟臉,還挺講義氣!

假如說,連“義”也不講了,也得剩下個“禮”吧!別在孩子面前都撕破臉,有話得好好說。

所以,真有像Azka的父母那樣,不得不離婚的朋友,請看一眼舵主的上篇,在來看這篇下篇,關於孩子應該跟誰,這個問題,還不容易解決嗎?

有商有量的,孩子跟誰都是好事。

恩斷義絕的,孩子跟誰都是悲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