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巴菲特和他的金融帝國

一個尋常工作日的早晨,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推開家門,只見他略微佝僂着身子,腳步穩健,走向家門口的凱迪拉克XTS車。這輛車2014年購買,因爲老者女兒實在看不下去老者開的破車,逼迫他買輛新車。老者開着車往公司的方向開去,沒多久,路過麥當勞,這是他每天喫早餐的地方,老者停下車,打開扶手箱,看到夫人放在裏面的3.17美元早餐費用,老者拿着錢推開麥當勞的門,買了一個漢堡和一杯可樂,回到轎車裏,一路駛向公司。

老者今年90歲,每個工作日都準點上班,至今已經50年了。

老者在公司擔任董事長,他持有公司的股票價值大概在688億美元左右,曾經問鼎世界首富。不過他一生從未出售過公司的股票,所以雖然身價很高,不過只是紙上數字。老者每年靠薪水度日,早些年年薪5萬美元,1993年上調到10萬美元。

這位老者,就是沃倫·巴非特,一個90歲還每天開着4.5萬美元的車,喫漢堡、喝可樂上班的打工人。

這位老者,用畢生精力搭建了一個雄偉的金融帝國,用實踐證明,在股市中通過價值投資的方式,是可以走向財富自由的。

我們把鏡頭往回撥91年,那是一個黑暗的時刻。

1929年10月28日道瓊斯指數暴跌13.47%,整個華爾街陷入了黑暗與恐慌,大量的賣單如烏雲般壓在交易所,開啓了美國長達十幾年的經濟大蕭條。

中國人中的偉人出生,總是會帶有一點預兆,比如說祥龍等吉兆。我們的偉大股神的母親,也正是在1929年大蕭條開始時的年底,懷上了巴菲特。

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巴菲特事後回憶說道:在我的內心深處,對於1929年股市大崩潰始終有一種親切感。

巴菲特少兒時期並未展現出特別的投資天賦,要說有,也可能是喜歡數字、閱讀、金錢,並且行動力非常強。


少年巴菲特大概從6歲起,就嘗試了各種賺錢方式,從雜貨店購買可樂、口香糖然後挨家挨戶推銷賺差價;在體育場賣花生米和爆米花;在小區撿廢書報賣給收購站;銷售郵票、檯曆、雜誌等等。少年巴菲特通過這些經營,在高中畢業時,已經賺到了5000美元(相當於現在的40萬元人民幣)和一個農場(出租給了農戶,並與20歲時翻倍賣出)。

在父親的要求下,巴菲特把精力調整花在學業上,以350名學生中第16名的排名從高中畢業,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讀書。

沃頓商學院出了不少名人,耳熟能詳的有傳奇基金經理彼得·林奇,上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還有我們的大嘴巴寶貝郎鹹平教授。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經歷,巴菲特想去哈佛商學院深造,不過哈佛拒絕了巴菲特。巴菲特不得已只能翻閱其他學校的介紹。在尋找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人:本傑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有兩本著名的著作,《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在巴菲特的一生中,對《聰明的投資者》一書評價及高,並在第四版中做序道:1950年初,我讀了本書第一版。當時,我認爲它是有史以來投資著作中最傑出的一本。時至今日,我仍然這麼認爲。

當今的投資,主要分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主要是看股票走勢,或者說看K線,技術分析認爲市場所有的信息都包含在走勢圖中。而基本面分析認爲股價的漲跌是無法預測的,但可以通過對企業的基本面分析,來判斷目前股價處於大概什麼位置,從而做出持有或者賣出的決定。

在閱讀《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之前,巴菲特雖然已經有大概7年的炒股經歷,不過主要沉迷於技術分析和各種熱點消息,和我們現在的大部分散戶投資者差不多,內心其實是無法從邏輯上確定自己可以從股市上獲利的。

閱讀之後,巴菲特反覆讀,甚至到了可以背誦的地步。他明白了,股票投資是具備邏輯,可以理性計算,並且充滿確定性的。於是,巴菲特終於確信自己可以通過投資實現自己的富翁夢想。

毫無疑問的,巴菲特給學校寫了入學申請,成功成爲了格雷厄姆的入門弟子。

格雷厄姆進入股市並形成自己的投資體系的時間段,正好是1917年美國股市開始復甦時,並於1919年5月突破新高,開啓了一段長達二十年的大牛市。

年輕時,格雷厄姆對於投資的認知是:好的投資就是好的投機。並建議投資人用“合適的價格買入具有遠大前景的企業股票”。10年後,格雷厄姆否定了這種理念,轉而推崇“撿菸蒂”的投資方法。70年後的1989年,格雷厄姆的弟子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認爲撿菸蒂是一種錯誤的投資方式,重新提出“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好企業,要比用低廉的價格買入普通企業好得多”的投資理念。

格雷厄姆在牛市中,受到投資人的青睞,委託格雷厄姆打理資產。格雷厄姆因此開上了賺錢快車道,創業成立格雷厄姆公司,並大獲成功。

1926年,傑裏·紐曼作爲合夥人加入格雷厄姆公司,負責除交易決策之外的一切事物。傑裏·紐曼能力非常了得,不僅畢業於名校哥倫比亞法學院,還是一位棉紡行業富商的女婿,特別善於賺錢和理財。1936年,公司更名格雷厄姆-紐曼公司。


隨着紐曼的加入,格雷厄姆的事業越做越大,管理資產規模達到250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2.5億元人民幣。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格雷厄姆賺取那麼多財富所用的投資技巧,其實五花八門。既利用錯誤定價套利,也使用我們現在稱爲“撿菸蒂”的投資策略,甚至利用資金規模拉高股價,當然也有“用合適的價格買入具有遠大前景的企業”。總之,格雷厄姆大師的投資手法和我們大部分投資者差不多,什麼賺錢就用什麼。

格雷厄姆在1928年的稅前收入就超過了60萬美元,大概相當於現在的6000萬人民幣,一時風光無二。不過遺憾的是,格雷厄姆的兒子於1927年夭折,次子於1954年自殺。

痛苦不堪的格雷厄姆,爲了排解喪子之痛,決定分享自己的投資知識,於是向母校哥倫比亞大學提出開設證券分析相關課程,哥倫比亞大學同意了。


這門證券分析的課程一開設,就廣受追捧。格雷厄姆在課堂中分析的股票並判斷爲低估的,通常會出現大幅度上漲。慢慢的,只要格雷厄姆說的股票,學生們立刻進行購買,進一步推動了股價的上漲。值得一提的是,格雷厄姆的助教歐文·卡恩通過販賣格雷厄姆的課堂講義和錄音磁帶賺了一大筆錢,並在1978年創立了卡恩兄弟投資集團,巔峯時管理了10億美金的資金。

1932年,格雷厄姆開始創作投資業的經典鉅著《證券分析:原理與技巧》,並於1934年出版。宣告格雷厄姆投資體系基本成型,奠定了格雷厄姆在投資領域無可爭議的大宗師地位。在這本書裏,格雷厄姆旗幟鮮明的否定了華爾街一直以來流行的圖表分析,即我們現在認爲的技術面分析。格雷厄姆在書中闡述:它建立在錯誤邏輯基礎和毫無根據的憑空想象上,只是患上不治之症的病人對靈丹妙藥的一種渴望和依戀。


1949年,格雷厄姆抽出時間完成並出版了《證券分析》大衆普及版《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的讀者羣體比《證券分析》更爲廣泛,沃倫·巴菲特被此深深打動。

1950年秋,20歲的巴菲特來到紐約,成爲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新生。

不過學校的投資管理和證券分析並非由格雷厄姆親自講,而是由多德教授擔任主講,雖然用的教材是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格雷厄姆只在第二學期的每週四下午股市收盤後,到學校講一堂大課。

巴菲特的聰明和勤奮,深深得到了多德教授的喜愛,不過格雷厄姆對巴菲特並無任何興趣,事實上,格雷厄姆對於結交朋友本身都無任何興趣。

格雷厄姆習慣於在課堂上分享他自己的投資公司正在投資或者打算投資的企業作爲分析案例。有次課堂上,格雷厄姆分享了一個投資機會,格雷厄姆判斷某家公司的價值被嚴重低估,巴菲特立即投入資金買了25股。買入不久,公司召開股東大會,在股東大會現場,巴菲特碰到了格雷厄姆投資公司的員工沃爾特·施洛斯。


沃爾特·施洛斯被評爲“格雷厄姆體系最純粹的傳人”,施洛特離開格雷厄姆投資公司後,自己創立了投資基金,在格雷厄姆投資公司的御用經紀公司布朗公司內佔用了一塊很小的區域,放了一張辦公桌,運營了將近18年。經過施洛特的介紹,布朗公司於1959年成爲巴菲特合夥基金的主要經紀公司。

衆所周知,格雷厄姆的投資體系,主要是“撿菸蒂操作模式”。施洛斯一生貫徹使用格雷厄姆的這一套投資體系,1955年,施洛斯帶着願意委託他管理的19名客戶合計10萬美金本金,開創了沃爾特·施洛斯合夥基金,該基金於2002年清盤,在47個交易年度裏,年化收益率爲20.1%。

施洛斯只有高中學歷,被格雷厄姆認爲沒有天賦的普通投資者,他性格內向,幾乎從來不去公司調研,也不喜歡參加股東大會,他每天閱讀厚厚的《標準普爾手冊》《穆迪手冊》以及報價單,不斷敲擊計算器計算數據,他每天就一個人靜靜的待在狹小的辦公室裏,和枯燥的報表數據打交道。

施洛斯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性格和喜好,這也是一種能力圈,施洛斯將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在具體一個方向上進化到了極致,即使收益率持續幾十年超越市場,仍然堅持自己所做的就是最簡單的統計工作。這是一種特別偉大的能力。

但施洛斯的投資規模與巴菲特相比,體量相差不是一個量級,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爲巴菲特控制了四家保險公司,爲其提供了長期鉅額低成本的資金。

回到巴菲特的求學生涯,巴菲特一邊如飢似渴的吸收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一變積極主動關注格雷厄姆投資公司持有的股票,他發現格雷厄姆投資公司重注購買了一家保險公司--蓋可保險,並親自擔任董事長。格雷厄姆投資公司的員工戴維森看到了這家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與發展潛力,於是從格雷厄姆投資公司跳槽到蓋可保險並擔任投資主管。巴菲特於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驅車來到蓋可保險,與戴維森交流了將近5個小時。

通過這5個小時的交流,巴菲特完善他的投資邏輯,並且貫徹至今,即找到利息低廉的長期資金,然後將其配置在能夠產生現金流的高回報企業上。

巴菲特行動力非常強,交流回來後,立馬賣掉手中持股,買入350股蓋可保險股票,大概投出全部身家的三分之二。

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格雷厄姆兵不待見巴菲特這位學生,但巴菲特仍然積極學習並且貫徹格雷厄姆的投資邏輯,並且用行動實施甚至深化這種理念。

通過鍥而不捨的努力,格雷厄姆算是承認巴菲特是那一屆畢業生中最優秀的一個,然後果斷的拒絕了巴菲特來公司工作的要求,並且建議巴菲特去類似寶潔這樣的大型企業找一份工作。因爲格雷厄姆判斷道瓊斯指數會跌到200點以下,認爲屆時巴菲特就可以來公司進行投資行爲了。

巴菲特並不認可他尊敬的導師格雷厄姆這個判斷,事實確實如此,在這時候,道瓊斯指數再也沒有回到200點以下了。

巴菲特不能如願以償做股票投資,只能去經紀人,但巴菲特內心並不喜歡,一直鬱郁,他不太喜歡這份需要慫恿客戶買賣的工作,他更希望幫客戶掙錢,而不是掙他們的錢。

於是巴菲特繼續效仿自己的導師,利用業餘時間開設了一門夜校課“穩健的股票投資”,巴菲特經常將自己分析的股票分享給客戶和學生,並且大部分都比較成功。這個行爲爲巴菲特在奧馬哈攢下了第一批忠實的“粉絲”。

1954年,巴菲特終於如願以償加入格雷厄姆投資公司。公司當時一共只有8人,除掉合夥人、會計和祕書,真正幹活的,只有巴菲特和施洛斯(前文有介紹),他們的工作,是在一間沒有窗戶的辦公室裏,翻閱《穆迪手冊》《標準普爾手冊》以及其他能搜尋到的一切股份公司的財報數據。按照格雷厄姆提出的撿菸蒂要求,閱讀、統計和計算,一旦發現有符合要求的公司就彙報給格雷厄姆,由他拍板買還是不買。

這期間發生了幾件重要投資事件,影響了格雷厄姆投資公司、巴菲特與施洛斯的未來發展。

下面說說特別重要的兩件事:

第一件事:有家老牌的巧克力片製造公司,大股東兼老闆尋求出售,找到了格雷厄姆。但面臨一個兩難選擇。因爲這家巧克力片公司庫房裏有一大堆賬面成本非常低廉的可可豆,但因爲對下游客戶的長期合作關係,無法因爲可可豆處於暴漲行情的基礎下提高產品價格。而如果將可可豆直接在市場賣出,則會面臨52%的超高所得稅問題。格雷厄姆詳細瞭解之後,表示毫無辦法。隨後,這家公司老闆找到了一位高人,這位高人找到了稅法中的漏洞,即如果公司縮小經營範圍,將退出業務對應的庫存分配給股東,則可以享受免徵所得稅,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位高人是傑伊·普利茲克,是美國商界的一位傳奇人物,凱悅酒店集團的老闆。)


這位高人打算提升自己在公司的持股比例,以此提供了一個有明顯套利機會的方案。格雷厄姆把它交給了巴菲特去落實,但巴菲特從中發現了一系列問題,認爲純粹套利賺錢空間非常有限,通過套利行爲持有股票才能獲得最大收益,並且是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這個建議直接被格雷厄姆否定,並且告誡巴菲特這是投機者乾的事。

巴菲特並不認可導師兼老闆格雷厄姆的建議,一邊按照格雷厄姆要求的方案替公司套利,一邊自掏腰包進行了重倉持有。這次交易中,格雷厄姆投資公司賺到了444美元,而巴菲特賺到了1.3萬美元。

這是一次巴菲特與格雷厄姆因投資理念不同而產生的巨大收益差異。

第二件事:巴菲特與格雷厄姆共識的看上了一個投資機會,於是格雷厄姆投資公司買入該公司股票。格雷厄姆的操作習慣是購買後靜靜等待市場發現,待股價上漲後賣出。巴菲特認爲應該主動一點,找被投資企業進行交流,推動他們做“某種正確的事”。

這個行爲遭到了格雷厄姆強烈反對,認爲這是一種獲取內幕消息的欺詐行爲。

巴菲特不顧格雷厄姆的反對,獨自去了被投資企業,在交流過程中,獲得了一個重要信息,該企業準備進行一筆大額分紅,分紅金額超過了股票價格。

巴菲特因此獲利超過2萬美元。

這兩件投資行爲,以及一些其他的事情,暴露出巴菲特與格雷厄姆師徒之間投資理念存在巨大分歧,也在巴菲特的心中埋下了重新審視格雷厄姆投資理念的種子。

巴菲特出色的表現獲得了格雷厄姆的認可。1956年,格雷厄姆準備退休,打算邀請巴菲特成爲新的合夥人。不過此時巴菲特已經對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產生了疑問,對於其風險觀也萌生不認同之感,因此拒絕接過格雷厄姆投資公司接班人的大旗,準備自起爐竈。同期,格雷厄姆投資公司另一名員工施洛斯,因感到不受重視,也提出離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1956年,巴菲特拒絕了格雷厄姆的邀請,回到家鄉奧馬哈小鎮,創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在短短5年時間內,先後成立了11家合夥基金,擁有近百名投資人,管理資產達到720萬美元,並且提前5年實現了“35歲時成爲百萬富翁”的夢想。

在成立第五家合夥公司時,巴菲特去投資人家裏講了一個多小時,巴菲特眉飛色舞的進行介紹,投資人其實沒有聽進去。結束之後,卻寫了一張10萬美元的支票給巴菲特。原因是有位小朋友經常去他家裏翻自己的書架,這位投資人非常喜歡這位小朋友,而巴菲特給他的感覺和這位小朋友特別像,因此徒生好感,直接給了巴菲特十萬美元讓他打理。

這位小朋友,就是巴菲特日後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

1958年,巴菲特被老婆蘇珊所逼,花了3.15萬美元買了屬於自己的新房,還花了1.5萬美元進行裝修。巴菲特很有自信原本這些錢可以讓自己未來獲得非常大的財富,投入到低迴報的房產投資中屬於一筆不划算的投資,所以心痛不已。好在巴菲特終於擁有了自己的獨立書房,蘇珊把書房的牆壁上貼滿了印有美鈔的牆紙,巴菲特每天都在美鈔的包圍中,愜意的閱讀和思考。

巴菲特管理的合夥基金,不斷給投資來帶來高回報,高回報同時吸引了新的資金。

1967年,合夥基金的規模超過7000萬美元,屬於巴菲特個人所有的資金接近了1000萬美元。1967年和1968年,兩年收益率分別達到了35.9%和58.8%,遠遠超過指數19%和7.7%的漲幅。

1969年5月,此時道瓊斯指數970點,基本接近3年前的歷史高點1001點,巴菲特怎麼都找不到符合投資標準的投資對象,巴菲特內心有點鬱郁,萌生解散基金的想法。

巴菲特打算解散基金,不僅僅是因爲沒有合適的標的物,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競爭對手的影響,其中包括一名中國人。

這個中國人叫蔡志勇,出生在上海,1949年,20歲的蔡志勇來到美國讀書,在波士頓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畢業後,進入富達基金公司任證券研究員。蔡志勇急切的想在投資界留下自己的聲音,他認爲,投資者不會因爲基金經理號稱規避了風險而付費,相反,當基金經理幫助客戶實現高回報時,客戶不會看見背後的風險,資金反而會大量湧入,大方的支付管理費。這種激進的投資思維,正好碰上了1952年的美國牛市開啓,爲蔡志勇打開了一扇通往財富的大門。

蔡志勇擅長圖表分析,加上其激進的風格與巴菲特不同,偏好投機與風險,因此進行了大量投機與冒險性投資,在牛市中,蔡志勇管理的富達基金收益頗豐。1959年、1960年、1961年的投資收益超過了50%,而巴菲特同期收益只有25.9%、22.8%與45.9%,完全落後蔡志勇。

(不過,蔡志勇管理的基金,1969年虧損36.8%,1970年虧損28.8%,1974年,累計虧損70%,基金規模迅速縮水了70%。當然,這是後話)

由於市場火爆,且存在許多蔡志勇之類的激進投資經理,因此巴菲特的投資業績並不怎麼閃亮,部分投資人對巴菲特保守投資風格表示不滿。1967年,道瓊斯指數漲幅19%,而巴菲特基金收益率高達36%的時候,次年1月仍然有160萬美元的資金退出了巴菲特合夥基金。

1969年開始有人質疑巴菲特的能力,開始根據“別人的言辭”來評判巴菲特。

巴菲特很清楚自己的投資認知與能力圈,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和大部分基金經理不一樣,自己的投資“絕對沒有任何虧錢的可能”,巴菲特也很清楚,沒有虧錢可能的前提是長期,短期能否戰勝市場,巴菲特並無把握,如果沒有長期資金,巴菲特認爲有可能會被逼到跟隨市場先生的瘋癲步伐買入或賣出。

所以,巴菲特萌生尋找長期資金的想法。

巴菲特選擇在1969年解散基金,不僅僅因爲上述略帶負面的情緒,從理性角度來看,他已經具備了三大條件:

第一:巴菲特通過13年代客理財的業務,積攢了2650萬美元的財富。此時巴菲特只有39歲,已經具備了擺脫客戶資金的能力;

第二:從成爲格雷厄姆的學生到1969年,道瓊斯指數上升了5倍,市場中很難找到足夠的菸蒂去配置過億美元的龐大資金。巴菲特不得不面臨一個選擇:要麼放棄菸蒂模式,要麼縮減資金規模;

第三:查理·芒格給了巴菲特持久的推動力與精神鼓勵,讓巴菲特的目光不再侷限於菸蒂股,他開始考慮和偉大企業長期共存的模式。

終於,輪到查理·芒格登場了。

芒格家族地位顯赫,和巴菲特的中產階級家庭不同,芒格家族的社會層次非常高。芒格的爺爺托馬斯·芒格在45歲時被西奧多·羅斯福總統親自任命爲聯邦法官。芒格的父親是個律師,他有個至親好友,是當地知名的醫生,芒格小時候經常和醫生的幾個兒女一起調皮玩耍,也經常翻閱醫生書架上的書籍,醫生甚是喜歡小芒格。多年後,剛出茅廬的年輕巴菲特拜訪這位醫生,試圖發展醫生爲他的投資人,醫生並沒有聽進去,但感覺巴菲特身上有芒格的影子,於是二話不說開了一張10萬美金的大額支票交給巴菲特。

查理·芒格生於1924年,芒格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法學院畢業之後,先在MPG律師事務所工作到1962年,然後和同事一起離職創建“芒格和托爾斯律師事務所”。芒格工作很拼很努力,同時還做房地產開發生意,結交了很多有價值的朋友,並且賺到了140萬美元。

巴菲特和芒格正式相識於1959年,首次碰面後,兩人就很快成爲了惺惺相惜的好朋友。

巴菲特說:是查理推動我在投資領域從猿進化成人,如果沒有他,我會比現在窮的多。

芒格則被巴菲特的投資所影響,1962年拿出全部積蓄約30萬美元,和客戶和牌友傑克·惠勒成立惠勒-芒格合夥公司,照搬巴菲特合夥基金模式,替親戚、朋友、同事和客戶打理投資。

芒格剛接觸投資,投資體系受到了巴菲特的影響,走的也是格雷厄姆的撿菸蒂路線。不過,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都是從學院畢業直接進入投資行業,屬於學院派投資者。而芒格有豐富的商業經驗,他把他的經商經驗結合投資理論,輕鬆的發現了一些“嘗試”:

第一、有些生意天然就更容易賺到錢;

第二、同樣的生意,由不同的人管理可能產生巨大的差異;

第三、越是優秀的人,找律師處理麻煩的概率越低;

芒格認爲,通過撿菸蒂的投資方式找到的被投資企業,就像生活中麻煩不斷的人,註定解決了一個麻煩,後面可能跟着一串麻煩。在芒格看來,菸蒂投資就類似於尋找一些爛人,和他們做完一次生意就絕交,再重新尋找下一波爛人,週而復始。一旦資金量變大,必然面臨心力交瘁的困境,活得非常累。

相反,買入那些由優秀的人掌控的優秀企業則不同。優秀企業和優秀的人一樣,因爲優秀所以更優秀,反而經常挑戰成就的上限。投資者買下優秀企業後,往往並不需要再做什麼,只要坐享優秀者努力的成果就好了。好人、好企業不斷用自身努力製造驚喜,而爛人、爛企業則經常給我們製造驚嚇。

芒格經常對巴菲特說:格雷厄姆有些思想非常愚蠢;他的盲點在於總是認爲未來充滿危險,而不是充滿機會。

巴菲特說:格雷厄姆教會我買便宜貨,而芒格把我推進了不要光買便宜貨的投資方向。他讓我視野變得更開闊。

巴菲特內心逐步接受了以合適價格購買優質企業,開始嘗試把格雷厄姆和查理的投資知識結合起來加以運用,其標誌性事件,就是對喜詩糖果的投資。

1972年,伯克希爾買下了喜詩糖果。當時賣方報價4000萬美元,賬上有1000萬美元現金,真實報價即爲3000萬美元,但賬面淨資產約爲700萬美元。最終伯克希爾用2500萬美元收購了淨資產只有700萬美元的喜詩糖果。

這事情如果被格雷厄姆知道,一定會被巴菲特這個叛逆學生氣暈。

巴菲特買下喜詩糖果後,並不干涉其經營,也未進行人員調整。其後十幾年,喜詩糖果年度淨利潤從1972年的208萬美元增長到2007年的8200萬美元,累計爲伯克希爾貢獻利潤13.5億美元。更重要的是,喜詩糖果不依賴於資本投入,公司產生的幾乎每一分現金,都可以迴流給伯克希爾,讓巴菲特不斷進行投資。巴菲特嚐到了甜頭。

巴菲特沒有讀過法律專業,芒格給巴菲特提供了許多專業的法律意見,並且提供給巴菲特許多高質量人脈資源,芒格總是能夠迅速看到問題的本質,能迅速看到巴菲特投資決策中的缺陷,這無疑給了巴菲特一面很好的鏡子來審視自己的投資。而巴菲特極度專注於投資,在投資領域有及其深度的思考,也讓芒格不斷增加了投資知識。

巴菲特和芒格認識後,就如同親密的戀人一般,每天都要聊好久。正如蓋可保險CEO路易斯·辛普森所說:巴菲特將查理作爲最後的檢驗。如果查理也想不出任何理由不做某件事情,他們就會放手去做。查理沒有思維定式,他的想法與衆不同,常常得出一些有趣的結論。他能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對決策非常重要的事務上。查理會提出很多否定意見,不過他和巴菲特最終會得出相似的結論。

巴菲特和芒格合作沒多久,因爲一件投資,被美國證監會認爲這樁投資違反《證券法》,考慮以“民事欺詐”進行起訴,起訴對象包括被投資企業,巴菲特和芒格。劇情和美劇《億萬》及其相似,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藍籌印花公司當時正處於官司纏身狀態,芒格通過計算,認爲可以打贏官司。巴菲特發現藍籌印花公司有投資價值時,迫不及待的用自己能使用的賬戶不斷投入,陸續使用自己個人、太太蘇珊個人、巴菲特合夥基金、伯克希爾公司、國民賠償保險公司等等多個主體買入藍籌印花股票,哪個賬戶有錢就用哪個賬戶買。同時還使用了芒格和其他朋友的關聯公司參與,總計超過了40個持股主體。由於這些公司之間互相持股,任何一筆交易都可能引發超過40個主體之間利益波動。最終,當藍籌印花開始啓動收購維斯科金融時,被證監會盯上了。

1975年,美國證監會簽發傳票,執法處開始追蹤巴菲特和芒格的行蹤,並全面調查藍籌印花收購活動。

這對視名譽如生命的巴菲特來說,簡直如同得了絕症一般,找不到可以治病的解藥。

關鍵時刻,芒格的強大關係網再次爲巴菲特提供了幫助。前文說道,芒格打理着自己的律師事務所,該事務所全名叫做“芒格、托爾斯和裏克肖賽爾律師事務所”。其中的一名合夥人裏克肖賽爾是證監會執法處頭頭的鐵桿朋友,這個頭頭這麼說他這位朋友:裏克肖賽爾是我一生所見到屈指可數的優秀律師質疑,無論他告訴你什麼,你都可以相信。裏克肖賽爾對這位證監會頭頭說的原話是:巴菲特將是“華爾街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並且“他也是你見到的最爲正派和可敬的人”。

巴菲特的這場危機,就因爲芒格合夥人的一句話,化解了。

巴菲特和芒格合夥,逐漸摒棄了撿菸蒂思想,開始接觸偉大的企業,也賺取了更多的財富。然而,巴菲特並未被上流社會所認可,接着,巴菲特碰到一個投資案例,可以讓其使用最新的投資理念。通過這次投資,給巴菲特帶來了鉅額收益,豐滿了巴菲特的投資體系,同時,幫助巴菲特進入美國上流社會圈,成爲歷任總統、外國元首的座上賓,也終結了他和蘇珊的感情生活。

這到底是一筆什麼投資呢?

1973年,巴菲特開始買入華盛頓郵報,並且持續買入,累計投入1062萬美元,成爲僅次於格雷厄姆家族(非巴菲特導師)的第二大股東。

說說大股東格雷厄姆家族。菲爾·格雷厄姆的岳父邁耶曾在7位總統手下獲得各類任命和高級政府職務,早年在華爾街開創投資銀行,1915年身價已經差不多6000萬美元。作爲對比,同年巴菲特的導師格雷厄姆一個月月薪才100美元。邁耶的女兒凱瑟琳與菲爾·格雷厄姆一見鍾情,很快結婚了。菲爾畢業於哈佛法學院,能力出衆。1946年菲爾的岳父邁耶受杜魯門總統邀請擔任世界銀行第一人行長,年僅31歲的菲爾成爲了華盛頓郵報的掌門人。

藉着華盛頓郵報的影響力,菲爾與歷任總統、參衆兩院議員等各類政治人物關係緊密,力促肯尼迪和約翰遜搭檔,成爲他們贏得總統候選的關鍵人物之一。不過沒多久,菲爾患狂躁症,開槍自殺,其美貌與智慧一體的妻子凱瑟琳扛起了權力的大旗,執掌華盛頓郵報。

巴菲特持續買入華盛頓郵報股份成爲第二大股東之後,凱瑟琳擔心這是一場惡意收購,異常焦慮,遂提出回見巴菲特。

這次會面,相談甚歡,開啓了一段長達28年的友誼。當晚,凱瑟琳爲巴菲特夫婦舉行了盛大的歡迎晚宴。晚宴時,巴菲特左手邊坐着1972年總統競選民主黨候選人馬斯基的夫人,右邊坐着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老布什總統夫人。

這筆1060萬美元的投資爲巴菲特帶來了每年700萬美元的分紅,同時市值達到4億美元。

凱瑟琳經常向巴菲特尋求建議,無論是投資事宜還是公司經營,甚至是家庭瑣事,巴菲特都耐心的給予回答。在這過程中,巴菲特的妻子懷疑兩人有私情,於1977年兩人開始分居。結束了第一段感情。

每年5月初,奧馬哈小鎮都瀰漫着熱鬧的氣氛,全球各地的投資者湧向小鎮,參加每年一度的巴菲特股東大會。股東大會上,巴菲特習慣於邊分享投資信息邊喝可口可樂。

巴菲特對可口可樂,不是一般的愛,這是他投資生涯中非常重要的案例,這個案例幾乎包含了巴菲特巔峯時期所有的思考,以及最重要的遺憾和反思。

2019年是可口可樂上市一週年。如果我們在1919年可口可樂上市時購買100美元的可口可樂股票,然後股息再投入至2019年末,市值約爲5200萬美元。

1985年,可口可樂董事長和總裁啓動新計劃,研製出一種新型可樂,口感評價在各項盲測中都優於可口可樂。消息披露後,每天有數不盡的消費者致電甚至寫抗議信,聲稱可口可樂打破了美國人的夢想,剝奪了自己人生唯一的樂趣。很多顧客搶購和囤積老可樂。董事長和總裁併未屈服,將大量推廣費用傾斜於新可樂,這麼做的後果,並沒有提高可口可樂的銷量,反而影響了消費者的認知。百事可樂趁虛而入,在美國本土市場獲得主導地位。

1987年10月大股災,可口可樂股價從53美元左右下跌至29美元后開始反彈。

1988年,可口可樂董事長和總裁放棄新可口可樂的宣傳,重新聚焦可口可樂。

這次新舊可樂之爭讓巴菲特認識到,即使替代品可以拿出可信證據,證明品質更好,它也無法替代可口可樂在美國人心中的地位,無法對可口可樂公司競爭力形成傷害。因此,可口可樂公司的無敵投資價值才真正被巴菲特確認。

此時可口可樂股價已經反彈至41美元附近,巴菲特開始追高買入。兩年期內,合計買入2335萬股,約佔可口可樂公司總股本的6.9%,累計投入10.24億美元。

1989年,可口可樂股價漲到77.25美元,巴菲特持股市值漲到約18億美元,期間收到約1600萬美元分紅,收益超過77%。期間公司兩次10送10,巴菲特持股數量變成9340萬股,然後巴菲特強迫症犯了,追高買入660萬股,將持股數量湊齊1億股,至此,巴菲特在可口可樂上的全部投入結束,總投入12.99億美元。

之後的10年內,巴菲特在可口可樂的股票中獲利超過13倍,但到了1998年,可口可樂市盈率已經超過了50倍,已經處於高估位置了,巴菲特該如何選擇呢?是拋出還是繼續持有,享受泡沫呢?

1969年,市場整體高估時,巴菲特曾清倉離場。但在1998年,巴菲特變了,這次他拒絕高位離場,選擇陪伴優質企業走下去,巴菲特毅然決然的離開了導師格雷厄姆的投資準則。

不過,這次巴菲特栽了,可口可樂股價在1998年下半年開始下跌,這次下跌,經歷了14年,差不多在2012年,才重新恢復到1998年的股價。事後,巴菲特反省到:我當時到底在想什麼,我自己也覺得非常奇怪。

1998年以後,巴菲特再也沒有表示過對哪隻上市公司股票“死了都不賣”。

在深刻學習了陪伴優質企業成長理念的同時,巴菲特再次撿起了導師格雷厄姆教他的“利用市場先生的錢包”理念,小幅度迴歸了格雷厄姆。

隨着巴菲特財富的增長,伯克希爾管理資產的膨脹,巴菲特的煩惱卻越來越多了。

1999年7月的《商業週刊》上,巴菲特開始談論錢多的煩惱。他說:就在幾年前,我們還因爲資金不足,不得不經常賣掉這個去買那個。那時候我的主意比錢多,現在開始我的錢比主意多多了。

2000年至今,巴菲特的投資收益率顯著下降,罪魁禍首有兩大原因:一是錢太多,二是投資方式受限。

2020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上,90歲的巴菲特和他一生摯友與合作伙伴96歲的查理芒格依然向股東與投資者們分享他們一年來的收穫與成長。令人回味的是,除了現場兩位老者的妙語連珠,巴菲特喝個不停的可樂以及芒格喫個不停的零食,讓直播現場彷彿有一種喫播的感覺。

巴菲特意識到自己老了,在遺囑裏叮囑,自己去世後遺產的10%配置短期國債,90%配置先鋒SP500指數基金。佔99%以上的伯克希爾股份,將在巴菲特去世10年內分批捐給多家慈善基金。

我看完2020年巴菲特股東大會的現場視頻,看到臺上坐着的兩名年近百歲的老人,看到他們眼中流露出的真誠、善良,以及對未來的期待,就像看見兩個孩子,仍然在投資的大海里遨遊。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