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相信一個人,有時候就是三言兩語的事。

文 丨 高Sir

董明珠曾對格力內部的員工說過:

“推薦好東西,不要低三下四。你若信任我,三言兩語就能成交,你若不信,

我就是把華夏五千年文明給你講一遍,你也會說,我考慮考慮。”

董小姐這番精闢的言論,並非空穴來風。

從一個業務員到一手打造出格力帝國的“鐵娘子”。

論營銷,她有絕對的發言權。


昨天,突然接到一個朋友發來的語音。

一個勁的道歉,說不好意思,他媽媽沒跟他說就跑去找其他醫生,說上一次給她看的那個醫生挺好的,balabala說了一堆。

前段時間,朋友想帶他母親來診所看牙。

因爲休假,所以我就交待另一個同事接手。

休假回來後,我就和朋友約了一個時間,準備後續的治療。

還沒到約定的時間,他媽媽就自己跑來找她之前看的醫生。

朋友怕我誤會,有想法,就一個勁的解釋。

其實,這種事很正常。

剛剛工作的時候,一個從縣城來看牙的老太,陪同的是她的女兒。

我給老太太看完牙那會已經拖班了一會,走廊上空蕩蕩的。

老太的女兒帶着歉意的感謝後從包裏拿出幾張疊好的鈔票,準備塞進我的手裏。

那時候剛工作,只是個愣頭青年,哪裏知道那麼多微妙的關係。

嚇得我左躲右閃,臉色煞白。

見我避諱,母女倆不好堅持,道謝後離去。

過了幾天,老太的女兒給我打電話,告訴我從老家帶了些特產放在某個地方,希望我能收下他們的心意。

說實話,那種感覺確實挺爽的。

但暗爽的同時也挺納悶,怎麼會對一個沒有名氣的年輕醫生如此熱情呢?

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接觸病人多了,遇到的“不爽”也就多了。

比如,病人對你的治療方案有疑議,有的乾脆拒絕。

總之,傳遞出來的信號就是“不相信”。

一開始,以爲是自己的溝通沒有做到位,別人無法理解。

於是,在溝通期間中我又添加了許多有公信力的信息。

除了專業術語,還和病人講起了文獻如何如何。

可是呢?人家照樣不買賬,“我考慮考慮哈”然後拍拍屁股走人。

爲了解開疑惑,我還特意在網上找來了一些關於醫患溝通的網課。

學了半天,自己的疑惑沒解開,反而被灌輸了各種令人作嘔的營銷套路和成交話術。

被拒絕,對於一個菜鳥新人來說是很受打擊的一件事。

時間久了,有些事不是看開了,就是自己的臉皮變厚了。

我們每天需要應付的環境錯綜複雜。

面對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種情況不可能總是洞察敏銳,思路奇清。

所以,我們需要依賴捷徑。

這個捷徑來自我們的潛意識,也就是我們的感覺。

人們會地通過一個人的學歷、形象和職業形成初步判斷。

但是,這僅僅是“物理反應”,能造成的影響很有限。

人與人之間交互,更產生深層更緊密的聯繫的關鍵是發生“化學反應”。

這種反應,很難用心理學來解釋。

信任的產生,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理性。

只不過,人們對不同信任感所能承受的代價不同。

人們在做出決定的那一刻,依靠最多的也是潛意識裏的直覺。

如果理性的判斷準確無誤,那麼堂堂博士也不會被電信詐騙給忽悠到報警。

儘管信任是一種極其複雜的內心活動。

我們還是能從一些成功者的身上發掘出一個相關的特質,氣場。

氣場分兩種,外在氣場和內在氣場。

外在氣場,包括權利、頭銜、職業等等。

這些外在條件能夠對人產生於一定的影響力。

人靠衣裳馬靠鞍,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是,光有外在氣場是不夠的,這種氣場也最容易被剝奪,被質疑。

內在氣場,其實就是一個人散發出的人格魅力,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產物。

儘管捉摸不透,但還是有跡可循。

比如博學的人大多有着不凡的談吐,一眼便能看到他的知識架構。

比如閱歷豐富的人外表雖其貌不揚,但是一開口就讓人感受到他的非凡與高度。

這種人,只需要和他有過短暫的交流便能產生強大的吸引力,讓人忍不住想靠近。

這就是人格魅力。

即使兇悍萬分的人也會對此俯首帖耳。

就像亞歷山大,再讓人生畏,他也會傾聽亞里士多德的教誨;

就像奧熱羅發誓要給拿破崙一點顏色看看,當他看見眼前這個“小個子”的時候,剛纔那種囂張的氣焰瞬間消失。


人與人之間的交互就是那樣微妙,有時候如隔山海,有時候又近在咫尺。

信任這東西,有時候簡單到令人發笑;有時候也複雜的莫名其妙。

依我看,不必糾結別人是否信任,關鍵自己要有“好東西”。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