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鐘》——就算它是一部記錄片,也是值得看的。

先補充一個大前提:這部電影中那位"一秒鐘"的女兒因故身亡了,所以也就是爲什麼張九聲說一秒鐘不夠看,最後範電影給接了一個電影循環;還有就是爲什麼張九聲被放出來爲什麼不去着自己的親生女兒而是又跑回來找劉閨女。在張九聲在放映室和範電影交代的,後來刪了。

對於電影的主力消費者來說,這部電影的背景有些遙遠和陌生。從小就可以走進電影院或者在大院子裏看露天電影的觀影新生力量來說,爲了放映一部電影,竟然要如此的奔波,以一種我們無法理解的堅韌和倔強去看一個在電影中出現1秒鐘的親人。拋開電影的故事本身,我們來看看《一秒鐘》作爲紀錄片來看到底合不合格,從紀錄片的題材、角度、細節和真實性來看的話是做到了:


1.題材:

這是一部關於70年代人的娛樂方式的縮影,二分廠(一個村莊)如何像期待過年一樣去期待一部電影以及爲其所作的各種努力。

2.角度:

從放映電影的時間安排、播放地點、放映工具以及觀影對象的狀態來呈現電影在70年代特有的一個媒介狀態。

3.細節:

風沙中行走的人、吹紅的臉頰、風中凌亂的髮型、黑白膠片、黢黑的放映儀器、28自行車、印着“放映員”的搪瓷缸子,膠片燈罩等。

4.真實:

村民對於電影的愛屋及烏,使得電影放映員這一角色自帶光環,成爲炙手可熱的職位,由此對於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範電影利用環境,審時度勢,打擊異己,保全自己的放映員一職。

物質的匱乏和渴求精神上的滿足,所以人們像期待過年一樣期待看電影,所以在麪館,“多加了一勺辣油”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物質饋贈了。

真實還原了70年代的學工學農,一切百廢待興,積極表現個人先進性,爭取被評爲“好的成分”,一個站隊、貼標籤的時代。特別像《歸來》一開始也是不顧一切的逃亡,故事背景也是在70年代初,也是張藝謀導演的片子。張藝謀導演出生於50年代,對於70年的各種政治變遷,正發生在他而立之年以前,人在血氣方剛的時候特別想要不顧一切、不顧代價的做點事業,所以這段時光也就顯得格外寶貴。對70年間的種種也是瞭解的十分到位。這樣看,這部電影可以說是70年代人民羣衆媒介的紀錄片,人們通過看電影來獲得愉悅、談資以及精神指示,在現在想來是難以想象的。

這個世界現在已經用抖音、微博、公衆號等作爲個人娛樂消遣的方式,年輕人甚至不需要電視。而電影中的年代,電視還沒有出現,還需要通過2個月的翹首期盼等來一部電影,全村人像過年一樣把電影院擠得水泄不通,通過電影瞭解世界,瞭解國家大事。之後越來越多的紙媒、更高端的電影院、電視、收音機、到後來的電腦、智能手機,世界一直是年輕人的世界,而有些人更喜歡講述過去,讓我們知道曾經可以爲了“理想”,放棄肉體的舒適,奔波於沙漠的各個角落。而我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溫度舒適,一隻手牽着同伴另一隻手握着心愛的飲料,我們再也回不去漫天黃沙,穿着補丁的衣服,喫不飽飯的過去了,好在有人爲我們記錄下這樣的時刻。就當是一部紀錄片,也是值得看的。

演員真的是非常棒,除了劉閨女的飾演者,做爲一名無依無靠的農村貧困姑娘,少了些混不吝的倔強,一說話更是奶生奶氣,還有她的弟弟,雖然出場就是貢獻眼淚,但是掩飾不住眉宇間的秀氣,雖然略違和但未來可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