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讀《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爲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如是句讀讀法:

希言自然。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爲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如是慢讀簡析:

希言自然。

......比興言事。如是希言,本乎自然。

......直言要旨。老子之吾之希言,本乎自然。希言,非少言語,乃大音希聲之言語,即貴言。稀貴之言,自然不多,故老子五千言,足以言明大道。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故,原本。引用自然現象之事實。飄風,風之奇大。驟雨,雨之急暴。皆爲不能長時間持續下去的自然現象。

孰爲此者?天地。

......一問一答。人化天地,以假設天地之有爲,其爲則神而無限。如是以爲:天地無爲而常自然。所以說,天地有爲是人化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老子感嘆,天地之有爲尚且不能持久,人力則更加有限。希言之稀貴,故不可多。

......如是以爲:人的生命有限,能力也有限,故不可苛責於人,亦不可苛責於己。知常方明大道。若不知常,妄作必兇。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

.....故,本來。引出立論:從事於道者,同於道。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因爲人,纔有道可論。同爲人,共有人生大道。事有異,行不同,功不等,卻不妨礙共有人類文明。所以說,從事於道的人,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分論德和失。以道行事,在乎人。同心同德,則功大。失心失人,則無成。

......德者,行有功而惠及他人之人。失者,行未成而無惠及人的人。如是以爲:此處言失者,僅言事之未成,非言人之有過。諺語亦有言:失敗乃成功之母。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得,得到。行有所得,得人同行,得人認同。所以說,樂得之。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德者,失者,各樂得之。皆因從事於道,道既明,故從事於道者皆樂得之。德,失爲從事於道的結果之成與敗,非人力所能控制。故諺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老子亦有言: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樂得之,樂所行無悔也。從事於道的過程,就是人生大道的過程。如是以爲:凡事應允許人成功,也應允許人失敗。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凡事只有功成事遂,才能蓋棺定論。成功很容易讓人理解,失敗則不容易讓人理解。因此,很少有人能夠理解: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不難想象:有人不信,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是以爲:這是老子第二次自謙之語。並沒有自信到要去勉強說服天下所有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