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分享的

前兩天聽了一個小講座,講座的內容有一部分是關於新概念英語。

主講老師說,現在對於新概念英語這套教材,大概分成了兩個極端:

一種觀點認爲新概念教材非常的經典,非常值得大家學習;另外一派的觀點呢,認爲應該用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教材。

主講老師說,他認可第一種觀點,他認爲新概念英語非常經典,是非常好的教材,不存在過時,大家可以拿它來進行英語的學習。

主講的這位老師,曾代表中國參加世界英語最高賽事,在國際英語演講比賽中,打敗衆多英語爲母語的演講家獲得世界冠軍,並受到英國菲利普親王接見並頒獎,成爲中國第2個該皇室獎學金的獲得者。

不但如此,這位老師還有着豐富的教學及教師培訓經驗,對英語教學法有着獨特的研究。

關於這位老師本人的英語學習經歷,我也看過一些資料。

他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具有多麼高大、洋氣、遙不可及的生活學習經歷。他在讀大學之前,一直生活在貴州省的一個偏僻小縣城(是的,不在一線城市,甚至都不在貴陽)。在他的中小學時期,沒有現在這樣豐富的教學資料,當然也沒有這麼多的教學流派和教學理論。他說他小時候,比身邊別的孩子在英語學習上,顯得先進的地方,就在於他比較早的就開始接觸新概念英語。他小學五年級開始到貴陽的一所英語學校系統學習英語,風雨無阻,堅持了六年。幾乎一直是以新概念英語爲主要教材和主要的學習來源。

雖然不直接教授基礎階段的學生,但這位老師對於處於基礎階段的學生有這樣的建議:

“對基礎階段的同學,系統性意味着遵循語言學習從易到難的方式開始學習,不會一開始上手就手足無措。最好的系統性的代表便是教材。教材的編纂要循環上升,逐層進步。我之前有篇文章提及了《新概念英語》,這套教材惠及了近半個世紀的中國英語學習。亞歷山大先生在這本教材中出神入化的使用了reoccurence(重現)的方式,奠定了現今評價教材的金標準之一。換言之,對於基礎階段的同學,如果沒有按照一本教材來學習而是眉毛鬍子一把抓。這應該被稱作學的不繫統。”

這位老師強調說:

“另一個評價是否系統的標準是,誰是你的英語老師?武學也好,書畫也好,都特別強調傳承有序。老師是科班出身,即便教學中沒有激情與活力,甚至是照本宣科,但給學生的基礎訓練,往往是最紮實的。非科班的老師,很有可能在英語其中幾項中做得出神入化,但是平衡感與相關性。還是略微欠缺。”

主講老師還提到他自己大學進了英語系之後,發現自己的幼功不好,底子薄,尤其是在寫作上,行文造句都不得法。回想起來,還是小的時候說的多,寫的少,背的量也不夠。

大學4年,他每週至少要寫1萬字的英語作業。而且大一大二兩年,天天下午和他的一位大學老師練演講,老師幫他逐字逐句的改稿子。

主講老師說:“這應該是我科班訓練的起點。”他說,他的那位大學老師的口語發音不算驚豔,但是出口沒有錯誤的句子,一旦落到寫作上,絕大多數英美人士會自嘆不如。科班出身的老師如果做不到“長板特長”,但是一定可以做到“短板不短”。

主講老師說:“至於買本教材,甚至是在網上找些免費資料就開始學起來的同學,錢看上去是省了,但學習的效果要麼是進步緩慢,要麼是中途放棄,總之是浪費了時間。在初學階段,教材和老師一個都不能少,這樣才能確保學的是系統的。”

對於如何教授新概念英語·,主講老師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新概念英語的一篇課文就在講一個語法點,所有的句子都是在圍繞這個語法點來展開的。所以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大量的觀察,然後從觀察之中能夠習得或者總結出規則理論。其實這也是國外的語法教學方法。

二、在教新概念英語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教得太快了。實際上,新概念這個教材,當年亞歷山大先生編撰的時候是爲全日制英語學習者編撰的。他沒有要求學生一天必須學完一課,很有可能是一週才學了兩三課這樣的一個教學進度。

現在市面上的英語培訓機構,恨不得一天教你四課。在這種情況下,其實不是教材的問題,而是學生根本吸收不了。

主講老師說,他認識一個北京的孩子,初一的時候新概念三冊就學完了。老師說:“但是你說他的水平夠嗎?他肯定不夠。我跟那小孩聊一聊,發現他其實也就是剛剛摸到新概念二冊的這個門檻的水平。”

老師說:“學習其實是一個很自然的週期,它需要慢慢兒地去進行堆積,而不是說報一個暑假班,一口氣把第二冊學完,他的英語就好了。”

老師建議,應該還是比較常見的以一年爲週期,學完一本。甚至對於部分同學來講,一年的週期學完半本也不慢。


關於這一點,我其實很有感觸。當年韻韻學習新概念英語,由於跟着我的培訓班學,一週上一次課,而且由於絕大多數孩子在家沒有聽讀的習慣,我們課堂上還要花大量時間教讀,所以,其實一個課文最少得上三週,兩週的課用來聽讀訓練,一週的課用來學習語法。所以,從三年級開始學新概念第一冊,其實差不多到五六年級才真正學完第一冊。當然,這只是以新概念第一冊作爲主要教材,其中還補充了相當多的習題課。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中小學生,而學生,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在考試中拿高分。拿高分,跟學習真本領,沒有一絲一毫的衝突,相反,是否能拿到高分,是學生是否學到真本領的一個檢測。而要拿高分,適當的刷題必不可少。

我認識的很多媽媽有這個困惑,孩子已經學完了新概念第二冊,可是英語成績仍然一塌糊塗。媽媽們困惑,問題在哪裏?我的孩子還要繼續學習嗎?

我覺得,這個得問問家長自己,是否有急於求成的心態?

有時候,培訓機構的老師,不得不迎和家長這種心態。

“學習其實是一個很自然的週期,它需要慢慢兒地去進行堆積,而不是說報一個暑假班,一口氣把第二冊學完,他的英語就好了。”這句話,真知灼見,值得思考。

三、要聽、跟讀新概念英語。

主講老師說,他一些年齡較長的英語學習者,他們好多人都口語特別漂亮,發音特別好。他問過他們,說你們的這個語音是從哪兒學的?那時候也沒有美劇,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材料。大家給出來的答案,就是模仿新概念的教材。當年北外有一個非常厲害的教發音的老師,給北外英語系的學生大一,用的就是新概念英語。教發音,不是僅僅的去講音標,而是把它放在了文章當中告訴學生,與此同時,讓學生多去聽。所以新概念的教材一定要多聽。

四、新概念是非常好的一本寫作教材,它體現在了課後的練習當中。其中有一個對寫作特別有幫助。比如一篇文章有20行,他針對每一行每一句給你提一個問題,這些問題,你如果回答出來了,基本上就是文章的全部的內容。所以它其實也是一個默寫練習,非常有效果。主講老師說,他非常推薦大家要去這個練習。

我對我的學生的要求是每課都要背誦、默寫,第二冊,要求模仿寫作。應該是同樣的原理與要求。

主講老師認爲,新概念這本教材比現在的很多所謂國際流行的教材都有一個巨大的好處,在於它很適合中國人的一種學習習慣。

很多所謂國際流行的教材,其實對老師要求特別高,而且對同學的要求也特別高,甚至對課堂有多少個學生要求都很高。所以那些所謂的國際主流教材很多老師沒法兒用,不能說這些老師不努力不用功,是有些教材確實不適合具體情況。

像《走遍美國》、許國璋英語等,就是當年改革開放從70年代末開始,在80年代堆積出來的一些非常好的教材,其實都是值得我們中國學習者重新再去發掘。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些教材。雖然有點老,但仍然是經典,值得大家好好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