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6,讀《詩經》第六首《桃夭》有感

讀書筆記6,讀《詩經》第六首《桃夭》有感

文/徐志海

題記,由於是古詩生僻字過多,意思又難以理解的,所以把原詩,和百度解釋複製粘貼下來,以作溫故而知新吧。

百度,

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yao>,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en>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zhen)。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這是古詩三百首之六《桃夭》。是借桃花來比喻美麗女子、合格新娘的民謠。

爲什麼用桃花來作比喻新娘呢?也許是當年古時新娘出嫁時候正是三到六月間,桃花盛開的時候,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女子要出嫁,一位高水平的男人給她做的一首詩。也許作詩的人是這位女子的戀人,但是新郎不是他。但是詩歌還是作的這麼好,熱鬧非凡,場面開心不已,讓人羨慕且桃花心怡。我想,作者是想用桃花千朵萬開來形容她以後的幸福生活,同時也祝福她要像桃花一樣惹人喜愛和夫家和睦相處,做個合格的新娘。

那爲什麼又要用桃花比喻成美麗的女子呢?其實詩中沒有答案,心細才尋了度娘。我翻來度孃的頁面,查找“桃花”。是關於桃花所有的內容我都看了,才知道,桃花最初原始的生長在中國的中原地帶和北京以南、陝西,山西地帶。這說明,《桃夭》這首詩很有可能就是這些地方的民謠。

桃花在三四五六月之間開花,開的最旺盛的時候就是,簇擁樹枝、堆枝如霏雪,遠看近看都如一片芳菲的胭脂海。剛好少女如胭脂扣紅,其次女子又是繁延下一代的希望配偶,所以“桃之夭夭,妁妁其華”比喻怒放鮮豔紅似閨秀的女子。

以下是百度譯文及註釋。

譯文:

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

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累累大又多。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貴子後嗣旺。

桃花怒放千萬朵,綠葉茂盛永不落。這位姑娘要出嫁,齊心協手家和睦。

註釋

夭夭:花朵怒放,美麗而繁華的樣子。

灼灼:花朵色彩鮮豔如火,明亮鮮豔的樣子。華:同“花”。

之子:這位姑娘。于歸: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於:去,往。

宜:和順、親善。

蕡(fén):草木結實很多的樣子。此處指桃實肥厚肥大的樣子。有蕡即蕡蕡。

蓁(zhēn):草木繁密的樣子,這裏形容桃葉茂盛。

這些解釋在百度而知。我發現“其華”“其實”“其葉”,應該就是“桃花,桃子(即桃子的果實),桃葉”。這是從三方面不同程度的比喻和讚頌啊。

我這樣理解,這首詩就不難懂了。大眼一看“桃之夭夭,妁妁其華”,簡單的八個字,斷章取義以爲是“某人要逃之夭夭,耍耍花頭”的意思呢?其實不然。曾經上中學的時候就這樣嬉笑無聊的調侃,這些古的,難以理解的古詩。

像《臥春》肆意、齷齪的把它篡改成“我是大蠢驢”。其實那個時候我們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現在想認真學習,可是華髮已難青了。

題外話,總是帶着些許的悲傷和歲月的淒涼。

古詩《桃夭》被歷代詩人墨客當爲典範的應用且自如到圓潤極致。

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美。“人面桃花相映紅”,似乎顯得更美麗、動人心絃的女子之貌和桃花一樣美麗。

古人這樣應用高超的手法描寫“桃花”來比喻“美麗的女子”。讓人想象無窮,且垂憐不盡的愛戀着如桃花妁妁的女子。從而“桃花運”也伴隨着這首詩裏滲透出來了。

這首詩的確是歌頌美麗的女子出嫁了,不光外面很美麗,還要得“宜其家室,宜其室家,宜其家人”,使其一家人融洽生活,其樂融融和睦相處。纔是一個女子做爲一個新娘的美德標準。也就是在外的美和內在的美即善相結合纔是真正的美。

這其中蘊藏的道理,百度上是這樣解釋的。

那麼什麼叫美呢?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人很美,豔如桃花,還不能算美。“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還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這才完美。這纔是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結合十全十美。按我的話說就是:人面桃花相映紅,女子歸家,宜其室、宜其家,宜其融融,就是當世之美!也有斷章取義之嫌,但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是必須有的,乃至現在的社會也需要這樣的準兒媳、準媳婦。

在先秦人們的思想觀念中,豔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過是“目觀”之美,這還只是“盡美矣,未盡善也”,只有具備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麗的少女,合格的新娘。

古人給了我們學習“美”的標準,以至於延續到現代。所以要佩服古人,敬仰國學。

雖然美的觀念,具體內容不僅僅是“豔如桃花”,還要“宜其室家”,也就是美與善之結合,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和評價這種觀念呢?先秦人爲什麼把家庭和婚姻看得那麼重要呢?

  把婚姻和家庭看得十分重要,還不僅僅反映在《桃夭》篇中,可以說在整部《詩經》中都有反映。在一定意義上說,《詩經》是把這方面的內容放在頭等地位上的。《桃夭》是三百零五篇的第六篇,不能不說它在《詩經》中的地位是很爲突出的。如果把《桃夭》篇之前的五篇內容擺一擺,就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婚姻和家庭問題,在《詩經》中確實是佔有無與倫比的地位。

  三百篇的第一篇是《關雎》,講的是一個青年男子愛上了一個美麗的姑娘,他日夜思慕,渴望與她結爲夫妻。

  第二篇《葛覃》,寫女子歸寧,回孃家探望父母前的心情,寫她的勤、儉、孝、敬。

  第三篇《卷耳》,寫丈夫遠役,妻子思念。

  第五篇《螽斯》,祝賀人多生子女。

  第六篇,即《桃夭》,賀人新婚,祝新娘子“宜其室家”。

  以上是三百篇的頭幾篇(除掉第四篇),它們寫了戀愛(關雎),結婚(桃夭),夫妻離別的思念(卷耳),渴望多子(螽斯),回孃家探親(葛覃)等等,可以說把婚姻生活中的主要問題都談到了。

並且這一二三五六篇,加以結合、拉長情節不就是一部愛情小說嗎?關於戀愛,結婚,夫妻離別的思念,渴望多子,回孃家探親等橋段都有了,不就是一部瓊瑤的《梅花三弄+望夫+一簾幽夢》嗎?

  一部《詩經》,三百零五篇,開卷頭幾篇幾乎全部是寫婚姻家庭問題的,豈不令人深思?不論是誰編輯的“詩三百篇”,不論孔子是刪詩了、還是整理詩了,抑或是爲“詩三百篇”作了些正樂的工作,都不容置疑地說明了他們是十分重視婚姻和家庭問題的。

“婚姻大事無兒戲,家庭問題無小事”,就連現代人都十分重視的觀念。一個家庭不和諧皆怨母親,一個孩子不努力學習也埋怨婦道,這說明一個家庭做爲一個女人是多麼的承上啓下,多麼的重要。儘管這樣比喻有些勉強,可是一個家庭沒有女人不行,沒有一個好女人更不行。家庭首先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組成的,缺了誰都不行,但是當下一個男人缺少一個女人是萬萬不行的。

像張婆家的人言:劉家那二憨子沒了媳婦了,整天啥也不幹了,像丟了魂似的,還一天沒玩沒了的喝酒,孩子沒娘了真可憐,平日裏都沒人給個冷暖話!等等,盡是人五人六的、七嘴八舌的都出來了。所以古人重視女人,現在人更要應該重視起婦女來。不能像滴滴打車司機一樣,不能像出租車司機一樣,不能像見財眼熱的搶劫犯一樣,說殺婦幼就殺婦幼,說性侵她們就性侵她們的,這是法理不容的,人民、政府共憤的。會得到法律的制裁的。

 應該怎樣認識和評論這個問題呢?先就此詩來論。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還很低下,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每個人都仰仗着家庭迎接困難,戰勝天災,爭取幸福生活,當然希望家庭和睦、團結。娶親是一件大事,因爲它關係到家庭未來的前途,所以,對新人最主要的希望就是“宜其室家”。這很容易理解。

詩裏唱到“宜其室家”、“ 宜其家室”、“ 宜其家人”。

  宜,在這裏是爲和順美滿的意思,室謂夫妻所居,家爲一門之內的概括。如果說對新娘的貌容比作桃花是毫不掩飾的讚美之話,這裏就是含蓄的將女子的“善”,掩藏在宜家宜室宜人中了。試想,新人過門後,若能讓一大家子都和睦幸福,僅有美麗的臉蛋是不夠的,必得有顆善良的心,才能讓公婆姑嫂叔伯接受,才能被夫家的人所接納,日子才能和順美滿,其樂融融。

  從桃花到桃實,再到桃葉,三次變換比興,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興旺的景象。古人通過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內“善”結合起來,表達着人們對家庭和睦安居樂業生活的美好向往。

“詩三百”開篇,寫盡了愛情與婚姻生活的各個方面,說明家庭和婚姻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人們生活的期盼,也是統治者的希望,所謂“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說白了,就是建立在“宜家”、“ 宜室”、“ 宜人”上的“宜國”。

  不管怎樣,“桃夭”是中華民族延續到現在的喜慶與祝福,就是今天,我們也同樣祝願着如桃花般的女子,“之子于歸”,能夠生活美滿,家庭幸福,“宜其室家”。

對於這首詩不能光在表面意思上理解,還有更深層次的去理解和參透。

此詩的意義很深刻,家庭和婚姻值得深思。

今晚讀詩有感,寫至深夜12點47分,預前時間是12點睡覺的,又溫習了這麼長時間,晚好,自己好夢。

2018年11月13日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