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民間,給娃找媳婦, 有“一看窗子二看簾”的說法

陝西位於黃河流域,在這裏有我們的祖先軒轅黃帝的陵墓,有仰韶、龍山文化以及商周文化的遺址,並有許許多多的漢代墓羣。 聞名中外的萬里長城和古絲綢之路也在陝西經過,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在此曾繁榮昌盛,都直接對陝西的民間藝術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宋元時期,由於天災人禍,加之交通的閉塞,致使陝北經濟、文化等方面與內地發生了隔離,外來的經濟、文化對這裏的影響在縮小。包括剪紙在內的陝北地區古老的風俗習慣和民間藝術,也就在這個特殊的地理及文化環境中,被獨特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淳樸、善良的陝西農民爲求四季平安、五穀豐登,爲了追求超越自然的力量並征服自然的災禍,人們崇信巫術,請神漢、跳儺舞。每逢新年佳節,人們會鬧起社火、吹響嗩吶、敲起鑼鼓、接祥納福。

因此,陝西黃河流域的剪紙從內容到形式同其他地區的剪紙風格有着明顯的不同。它的功能以自我欣賞和裝飾美化自己的環境爲主,不受商品價值和政治方面的影響,隨心所欲,剪紙的表現手法簡練,體現出它的隨意性、意象性和抽象性。


陝西的剪紙在藝術風格上是單純、概括、淳樸和莊重,講究剪紙本身的文化內涵。其中,陝北民間剪紙在內容上,始終圍繞生產、生活、生命三大主題,流傳在這一帶的巫俗剪紙和民間用於招魂辟邪的抓髻娃娃剪紙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抓髻娃娃它的基本特徵是正面站立,圓頭、兩肩平張,兩臂下垂或上舉,兩腿分開,手足皆外撇。抓髻娃娃有性別之分,一般多爲女性,也有不象徵性別的。


女性抓髻娃娃頭梳雙髻或雙辮,頭立雙鳥或戴花冠、花蔓或雙手外撇或上舉,或雙手抓鳥,或一手抓鳥抓兔,或一手抓鳥抓魚,或雙手抓魚,或雙手舉蓮。還有雙襟雙鳥、雙膝雙鳥、雙足雙鳥、雙腳蹬兔等。

男性抓髻娃娃爲圓頭或一長辮,或戴圓形尖頂帽。雙手外撇或上舉。有的腹下垂陽飾象徵男性的牡丹、雲勾紋等圖案。


古時的陝北農村,在其獨特的自然地貌和艱難環境中,人們考慮最多的是生存繁衍,所以每當誰家娃娃有病後,有錢的人家或者孩子病比較重的,就請巫師來幫忙,巫師就用黃表紙剪5個或7個手拉手的抓髻娃娃,用來辟邪招魂。

跟我國其他大部分地區一樣,陝西的剪紙也大都出自農家婦女之手,不過其淳樸、粗獷、簡練、明朗的特點,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她們創作的剪紙飽含着濃郁的泥土氣息和強烈的感情色彩,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具有古樸的民風。


陝西的農村剪紙藝人,她們一方面受民間文化的薰陶,另一方面對生活進行仔細入微地觀察和理解,凝聚着普通勞動人民的智慧,心到手到,並通過大膽豐富的想象,用剪紙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對美的理解。

剪紙是婦女們創造的文化,在陝北就有“找媳婦要巧的”的習俗。在民間,給娃找媳婦,“不問人怎麼好,先看手兒巧”,手兒巧就是看剪紙繡花。 有“一看窗子二看簾”的說法,看窗子,就是看剪的窗花,看門簾就是看繡花的本事。這裏的人們普遍認爲,剪花好的女子肯定聰明,以後生下的娃娃自然也是聰明的。直至後來的陝北農村,誰會剪花,仍被全村人所敬重。


每至臘月天,這裏的婆姨女子們便湊在一起相互學習剪花,有好樣子出來,爭相看樣。正月裏婦女們相互串門,看誰的窗花好,也是看誰手最巧。

陝西剪紙形式多樣,一是單色剪紙;二是色紙拼貼剪紙;三是點彩剪紙;四是滲染剪紙;五是紙塑窗花,六是剪紙薰樣。陝北以單色剪紙爲主,造型簡潔質樸,注重誇張變形,傳承着古老的審美情趣和造型觀念。在內容上多以動物花草爲主。


不過,在陝北的靖邊、安邊、定邊這“三邊”,剪紙變成了另一種風格:纖細入微,小巧玲瓏,小中見大,刻畫精緻。剪出的線細如髮絲,既不同延安剪紙的粗獷,又不同江南的工巧與寫實。據考證,“三邊”原是邊關重鎮,朝廷常派南方將領在此地鎮守,他們常常帶着家眷在這裏生活,也帶來了南方的民間文化,與當地古拙的民間藝術相結合,產生了獨特的“三邊剪紙”。

陝西有些地區因爲經濟基礎較好,剪紙的形式變得多樣起來,單色、點彩、拼貼、紙塑等多種形式相互運用,內容上以戲曲人物爲主,花鳥動物中常常加進象徵文化符號的琴棋書畫、八寶等,有濃郁的中原文化特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