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撒哈拉故事

這是我第一次完整的看完三毛的書,大學的時候也買過這本書,依稀記得封面是一個身着白衣的女子站在沙漠中,風吹起了她的衣襬,遠處是滾滾白雲,只是遺憾照片是黑色的,要不興許能看到湛藍的天空與金色的沙漠水平相接。

當時對看書興趣並不濃厚,買書也只是爲了讓自己不顯得過於頹廢,不過看了幾頁後,終究忍不住遊戲的誘惑,便被我棄在一旁沒在打開過,之後畢業,書也一併捐給了圖書館。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作者的名字叫三毛,大多數人第一次看到三毛這個名字時,應該都會想到《三毛流浪記》裏那個喫不飽穿不暖頭頂着三根毛的小流浪漢,那時便想着會起這樣一個筆名的人,應該也和小三毛一樣,是個四處漂泊的人吧。

我個人還是蠻喜歡看這種由不同小單元的故事集體在一起的書的,因爲不像看長篇小說一樣,中間若是有事,斷了幾天沒看,又得費些腦子去回想前面的情節,或是每次看了都停不下來,等回過神來時,只能聽到樓下貓兒“喵嗚喵嗚”的發情聲。

而這種書對於我來說,用來解解悶,彌補彌補我讀書少的腦子最合適不過了,故事不長,讀完後,還能再細細品味,不至於囫圇吞棗。

這不只是單單講一個愛情故事,而是兩個人在所經歷的風雨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有夫妻間浪漫的小細節,有鄰居間人性的冷漠,也有戰爭時令人心碎的悲鳴。

最讓人無奈的,應該是《娃娃新娘》那一章,三毛所生活的阿雍是信奉伊斯蘭教的荒涼城市,對於一個被殖民地所統治的動盪不安的地區,除了生活資源極其匱乏之外,人們的思想,教育等也處於極度落後的狀態,這樣的一個社會環境導致女性地位低下,沒有自主權,對於那裏的男性來說,女性充其量是一個延續後代的附屬品,而姑卡便是這個城鎮中萬千女性的一個縮影。

姑卡是鎮上警官罕地的女兒,三毛認識她時,姑卡才十歲,十歲對於現在大多數的女孩子來說,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年紀,扎着髮辮,揹着書包,撲閃着明亮的大眼睛,沒有任何的煩惱,而姑卡的十歲卻已經要成爲別人的新娘,當我看到這裏時我和三毛是一樣震驚的,因爲我無法想像一個十歲的小女孩,還不知道愛情是什麼時,卻要嫁給一個自己見都沒見過的新郎,甚至連結婚這件事都要通過三毛這個陌生人來告知,這是一個多麼諷刺的事情,但這是他們撒哈拉威人的風俗,三毛即使有再多的憤怒也無從表達,就算看到姑卡被一堆男人拖着拉出帳篷時,她也只能別過臉不去看她。

打破黑夜寧靜的不只有鼓聲,還有姑卡的令人心碎的哭泣聲。

現在想來,慶幸的是姑卡遇見了三毛,至少,她不會在她還10歲時就要承受分娩的痛苦,成爲一個娃娃母親,按着書裏算來,現在的姑卡也大概60歲了吧,如果她還活着,她是否還會想起,那時候給她避孕藥的三毛呢。

看着最覺輕鬆的應該是《白手成家》,家之所以稱爲家,不僅是因爲有了你的存在,還有我們一同將一間家徒四壁的屋子,一點一滴,慢慢堆疊成我們愛的小窩。

三毛在這篇講了她是如何把自己簡陋的房子變成一個充滿藝術情調的小屋,你看她在寫這些故事的時候,就好似在看《夢想改造家》一樣,雖然你看不到最終這個家是什麼樣的,但是透過她的文字,你就可以想像到這個家一定是充滿着愛與藝術的房子,換做我們現在的話來說,肯定是去阿雍必不可少的打卡聖地。

一棟白色的房子出現在墳場的對面,與小鎮內土黃色的房子一比,就如鶴立雞羣般,走進去牆上掛着龍飛鳳舞的中國書法,棺材做的沙發椅子,書桌上放着的是駱駝的頭骨,還有用廢舊輪胎做的“懶人沙發”,還有花瓶裏着的紅豔似火,下一刻就要迎風飛翔的天堂鳥。

記者說這是羅馬,三毛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其實就像愛一樣,一見鍾情墜入愛河的故事很少,更多的愛都是日積月累而成,我們走過人生的每一道坎,在合適的時候遇見或是重逢,你看向我時,眼裏佈滿的星塵,我望向你時臉上盈盈的笑意,都是在彼此相處中自然而然發生的,而三毛和荷西的愛情,就像他們所鑄造的城堡一樣,是兩個人在烈日嬌陽下,在荒涼沙漠中,攜手並肩共同達成的。

這是一種很平淡深遠的結合,我從來沒有熱烈的愛過他,但是我一樣覺得十分幸福而舒適。——《白手成家》

最後想寫的是書裏的最後一個故事《哭泣的駱駝》,在看前面的故事的時候,我最多的感嘆是他們思想上的迂腐以及對人權不公的憤怒,而這個故事若是現在再去回看的我是不願意的,故事的結局至今我回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而標題一開始也註定了故事的結局是悲傷而又慘痛的。

駱駝是沙漠的象徵,沙漠人稱駱駝是他們的神,若是沒了駱駝沙漠裏的人便會失去方向,就好像荒野中沒了指南針,他們會迷失在茫茫的沙漠中,然後在風沙中化作森森白骨。

故事的背景是以戰爭開始的,三毛那時所在的阿雍屬西撒哈拉,做爲曾經西班牙人的殖民地,而當時撒哈拉威人與摩洛哥的政權紛爭也是不斷的,所以,三毛是那個戰火紛飛,動盪不安的時代的一個見證者,她沒有參與到所謂的戰爭中,但是民族戰爭中,人類的愚昧,槍火的無情,人性的脆弱與骯髒她都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纔會在她心裏久久徘徊不去。

沙伊達是這本書裏面唯一一個三毛給過最多讚美的人,因撒哈拉威人的五官本就深邃,而沙伊達的的眼睛更是漂亮動人,就像她所說的,當她坐下時,像一輪初升的明月,突然籠罩了一室的光華,衆人不知不覺的失了神態。但她的魅力不僅僅於此,她比這裏的撒哈拉威女人更有教養,也更加開明,這樣一個兼具內在和外貌的女子又怎能不吸引人呢。

當三毛覺得沒有人配得上她時,在魯阿的介紹下,三毛才知道游擊隊的領頭巴西里是魯阿的哥哥,而巴西里在三毛眼中和大多數人的撒哈拉威人也不盡相同,他談話有禮溫和,就像一個王子一樣,成熟穩重,英俊脫俗。

若不是魯阿的介紹,三毛或許也不會想到,這個人正是沙伊達一直隱瞞着的愛人,是啊,也只有這樣一個氣度不凡的男人才能配上美貌善良的沙伊達。

但一個令人垂涎的女子,一個遊擊在烽火邊緣的領頭,在這樣一個充滿愚昧的社會,他們民族自決不僅要面臨外來侵略者的進攻,還要警惕內部愚民的背叛,在這樣一個內憂外患的環境中,註定了他們的對抗是失敗的,也註定了他們的愛情故事會在夜裏死去,在槍響之後戛然而止,最後只見人羣散去,留下一地浸滿血液的黃沙,和死去的英雄。

風吹起了屠宰場外的沙,露出駱駝的腐肉白骨,遠處的太陽已落下,寒風帶來了駱駝的悲鳴聲,像是在哭泣他們的領袖已經死去。

聲音越來越高,整個的天空,漸漸充滿了駱駝們哭波着的巨大的回聲,像雷鳴似的向我罩下來。——《哭泣的駱駝》

看完這個故事,我久久無法釋懷,我不知道故事裏面是否有多少的藝術色彩在裏面,但是帶給我的震撼卻是由內而外的,當我閉上眼睛時,我也會像三毛一樣,去想像那樣一個畫面,但是我們卻像被鐐銬銬上了一樣,哭喊着,任憑自己如何發出聲響,周圍的人們都不爲所動,冷漠的注視着眼前的一切,而我們,就看着眼前的悲劇一次一次的重演,無能爲力,然後陷入沙漠裏的悲愴,巨大而無邊際。

或許,很多時候,我們都想和三毛一樣去灑脫的生活,但是生活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你可以說三毛的一生是漂泊的,即使她回臺灣後,但是她的心依舊在流浪,我們沒有三毛那樣的灑脫,沒有她那充滿故事性的人生,但是希望我們都和三毛一樣,擁有愛,擁有自己想要去過的人生,這樣,也不枉人生白白走一遭。

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嚐嚐是什麼滋味,纔不枉來走這麼一遭啊!——《白手成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