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端凝大愛 滄桑歸平淡

知道楊絳先生是讀她的譯著《堂·吉訶德》,漸漸地,瞭解就多起來了,大學者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我的同鄉——無錫人,《洗澡》的作者。後來又因爲教學,讀到了她的寫人散文——選入新教材的《老王》,不禁歎服她的白描筆法,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個活靈活現的人物——那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善良而又不幸的老人。

再後來又讀到了《我們仨》。一個耄耋老嫗怎麼能夠經受喪女失夫之痛?記得,當時的我是懷着一種深深的同情和擔心打開書本的。“我們仨失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樣平淡而淳樸的話語,全然沒有一種歇斯底里的哀傷,有的只是一懷靜靜的思念,一段綿綿不斷的柔情,滿腔超越親情的人間大愛。

就在那絳紫色的封面上,她插着手斜着頭,站在歐洲的某個著名建築的前面,淺淺地向你微笑;抑或是在扉頁裏,在那午後的秋陽下,她端坐在靠椅上,微側着頭,戴着那副圓圓的眼鏡,八字的臉頰略略抿着一絲笑意,那淡淡的眼神似乎能夠洞穿人生一切的滄桑。

這一部《楊絳作品選》包括了她的主要作品,如《幹校六記》、《洗澡》還有一些回憶錄如《回憶我的父親》、《記傅雷》、《回憶我的姑母》。

也許是心境的關係,或是早就過了浪漫的年齡,雖然也有些喜歡小說《洗澡》,那應該是富於激情和幻想的年輕人的專利吧,我卻偏愛她的回憶錄。讀楊絳,聆聽她述說人生經歷,彷彿是與一位智者交談,更像在閱讀滄桑。這裏麪包含着一種人生的智慧,浸透着先生的學識和情感。

曾經叱吒司法界、剛正不阿而又慈祥和藹的父親逝世了。平日的慈愛還在眼前,昔時的教誨依舊在耳畔,搭喪棚、纏白布,喪事就在當下忙碌起來。女兒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禁想起了不久前結婚纏紅結綠的喜慶場面,她感慨萬千於“盛衰的交替,也就是那麼一剎那間,我算是親眼看見了”時光荏苒。軍閥混戰的煙塵已經消散,抗戰的風雲也漸漸遠去,歷經戰亂和流離,父親的收藏被變賣。在霞飛路看到父親昔時的愛物——竹根雕塑的陳摶老祖像和一些古錢幣、善本書籍的時候,女兒又想起往日父親豐富的珍藏,然而現在已經是“一概散失,不留痕跡”,“財物的聚散,我也親眼見到了”(《回憶我的父親》)。盛衰榮辱就在轉瞬之間上演,又悄悄地在季康先生的心裏慢慢沉澱,凝結成爲一種感懷和睿智。

與季康先生攜手,讓她帶着你慢慢地走、慢慢地看。聽老人如數家珍般地道盡人生滄桑、人情冷暖和家國鉅變。輕飄飄的話語裏,沉重之處見出了淡泊和輕靈,絢爛之處都歸於了平淡和悠遠。

《大王廟》對童年深刻的記憶,是如此的真切。童年恍若昨天,這是一顆怎樣靜如止水的心啊!心無雜念,世界方能夠靜靜泊進童年。還有《林奶奶》、《回憶我的姑母》、《花花兒》,不管是回憶至親,還是近友,還是一個鄰居,甚至是心愛的貓兒,回憶的文字是那麼從容而又溫婉,其間有一種愛,一種溫情,在緩緩地流動、在娓娓地述說。真的,那是塵世之間的一種極其樸素的真情,但是,它卻能夠打動你,引起你的共鳴,因爲你也有這樣的一些回憶,也有與之相近的喜怒哀樂。

“若愛君家好巷坊,無多歲月已滄桑。綠槐恰在朱欄外,想發濃蔭覆舊房。”讀錢鍾書先生的《昆明舍館(七絕四首之一)》,一種懷舊的情緒彷彿是黃昏的雲霧慢慢地在夕陽下升起,這是一種在寧靜的時候突然來臨的心靈顫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