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嶼大道》之第六章,紅團祭品

《秀嶼大道》之第六章,紅團祭品



紅團祭品,六,1


  莆田沿海的美食,以秀嶼區爲主,笏石小喫有代表性。小喫中的紅團,文化含金量高。一團紅金大圓鏡,盡銷雲霧照乾坤。“紅團祭品”紅紅火火,喜氣洋洋,歷史悠久,相沿成風,天、神、祖、人都喜歡。四時有典,百事來祭。過年,拜天地,房成“謝天”,必“祭”,與“天”有關,依據《禮》。禮之用,和爲貴。和諧是目的,形式爲“和”服務。心誠則靈,心到就和諧。

  “祭”在古代,一般以“社”爲單位。笏石有一些地名,如“頂社”、“三社頭”、“後社”等,三社直從平地到,寸心原共老天通,體現傳統文化特色。紅團祭品,寓意深刻。禮經之重,祭典爲宗。紅團也用於在社廟中排宴桌,人神共享。流光浮紅鏡,萬象皆包涵。紅團皮着紅色,印吉祥的漢字和圖案,寄美好夢想。

  紅團,皮是用糯米、晚稻米舂成的“祭”末做成。浸過的糯米、晚米舂成細末,篩出細粉曬乾或晾乾。“祭”粉做成,那歡樂味彌散開來。紅團可用糯米“祭”加食物紅成皮,也可用麪粉勻揉刷紅蒸熟,它的餡鹹的,是以糯米加入蔥花、香菇、蝦皮、花生、肉絲等。甜的以綠豆爲餡,加入紅糖、茴香,別具風味。還有一種,以地瓜乾絲碾細爲餡。

  紅團用木印模印,主婦們圍“大笠孤”配合默契。製作有情趣,分工合作,說說笑笑,拋開煩惱,和諧氛圍中制團。紅團,是深受喜愛的特色食品,充滿人情。早晨起來喫一雙,飽得自家君莫管。莆田沿海風俗,做紅團示喜慶,也做紅團祭祖。笏石人做壽或小兒滿月時,也做紅團。人間貴賤不須論,此物古來從至尊。紅團好喫、富於鄉土趣味,並能帶來祥瑞。

  莆俗稱男子結婚爲“成人”,要分紅團。《禮》:已冠,而“以摯見於鄉大夫、鄉先生”,告知上天,新人已成人。圓滿光華映紅鏡,掛在青天是我心。“摯”是見面禮,用紅團。“成人團”製作,婦女穿紅衣,花好月圓,又紅又吉。筵開吉席醉瓊觴,華國樓頭鸞鳳翔,印證同心臨綺閣,影傳笑吻粲蘭房。當時豈意兩家子,此地更爲同社人。

  成人米團要分親友、同社人,個大,“雙孩兒”印模,取早生貴子之兆,襯底的“雞蕉葉”連在一起,取成雙成對、百年偕老之意。蓮開並蒂,帶結同心。燕爾新婚正妙年,親朋爭說好姻緣。結婚“拜天地”,用“婚團”祭天、分給親族,新人可得到老天爺的祝福。迎新娘給女方送去紅團、菜丸、素面、米粉等“起轎腳”的禮品,俗稱“排四粉”。

  古時迎娶,要行上頭禮。鸞鏡金波澀,紅衣玉彩凝。新娘在閨房內,請一位福壽雙全的長輩婦人,梳頭飾發,並把紅綢五芯花,插在新髻兩邊,俗稱“上頭”。“上頭”俗久遠,《花蕊夫人宮詞》稱:年初十五最風流,新賜去鬢便上頭。男冠禮、女加笄,俱稱“上頭”。“上頭”後,分“成人團”給族親。成人團圖案是“雙孩兒”,寓意子孫滿堂。

  拜堂,俗稱“成人”,拜天地,在廳堂神案前行婚禮。新郎新娘先拜天地,再拜祖宗,夫妻對拜。接着請出新郎父母端坐八仙椅,接受拜禮。婚禮,新郎新娘與天地籤最神聖的契約,此後,漫長的、形形色色的嚴峻考驗,在“家”的前方等待着他們,需要天地關照。何人作此無聲詩,展開如照乾坤鏡。婚禮,需要許多人見證,“紅團”作信物合適。

 

車丸小喫六,2

 

笏石小喫打動人心的,是骨子裏蘊含的一種精神,一種氣質。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圓。笏石車丸有文化底蘊,既久遠,又具韻味。車丸,就是湯圓,糯米做的。笏石車丸,包着小城故事,故事的經典魅力,傾倒莆田沿海人。車丸,戲飯,笏石燈,故事千折百轉,令人心醉癡迷。

車丸有傳說,流輝燭笏街。車丸傳說,不同時期有不同版本。書生九家親戚喫不到中飯,後在司馬橋上喫車丸,開了竅,福至心靈,時來運轉,勵志勤學,中舉發跡,回笏石請人喫戲飯,供笏石燈歡慶。一顆車丸穿心過,兩行眼淚上臉來。小喫故事,經典,有辛酸,也有勵志的元素。

笏石街的西邊,錯錯落落的低矮的瓦屋,住的是做小生意的,賺血汗錢,所以對人小氣、和氣,凡事忍讓,和諧、簡單。書生的九家親戚,是做小本生意的。世態炎涼,人之常情。書生喫不到中飯,借不到進京趕考的路費,平常不過。錢財來之不易,書生考得上考不上是問號。一枝草,一滴露。若能考上,蒼天自會開眼,自會安排貴人

書生的貴人是費熙,風水寶地是司馬橋。賣湯圓的費熙樂天知命,司馬橋讓他世事洞明,人情練達。賣車丸中,費熙學習人情世故,認識了各樣人物。費熙信奉天道酬勤,粗中有細,到了歲數,處世謙和,心地寬厚,爲人隨和又不馬虎。書生喫車丸,費熙作保,唾沫橫飛說情,布店老闆借出趕考路費。海風吹拂的人性,多豪爽。

夢入故園千里遠,覺來湯圓在笏街。車丸的故事人物三個,書生、費熙、布店老闆,概括了笏石各式人等。書生家境貧寒,欲去趕考,笏石街親戚挨家上門拜訪,均遭冷潮熱諷,午飯都喫不上。有懷每恨交朋遠,無食方知日月長。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書生悟自求多福之理,喫車丸,聰明花頓開,化悲痛爲力量,克服艱難險阻。

費熙那麼辛苦,尚且用汗水養家餬口,書生當刻苦好學,樂觀進取。便作遠謀勝肉食,他年無愧作詩篇。勞動者的奮鬥精神,激勵着書生。結局是大團圓,皆大歡喜。柳外晚風元宵節,花間天氣雨晴時。正月十五,古笏石燈如晝,明淨溫馨,不染塵埃。紅燈籠像隔世的眼睛,對應着浩浩夜空。車丸一食不掛意,萬卷讀書曾用功。糯米飄香,往事煙雲。

司馬橋頭添雅供,不知此味更誰家。小城故事伴以搖曳長歌,由日到夜,不知休止,如詩一般流水,流過歲月,使人們珍惜生活,勤奮謙虛,並對歲月保持虔敬。平生食祿何從避,留取香名百世垂。車丸故事給人文化美感,那種敘事的自然、歷史的滄桑、感情的真摯和質感的緩和——產生出無盡的感染力。

一夏湯圓食,幽意晚晴中。司馬橋的夕陽有文化韻味,教人懂得堅韌,明白人間正道是滄桑的道理。儘管小城故事衆說不一,有些過於完美和理想化,但人們仍然要爲夢想而歡呼。流年漸解人間事,湯圓再食亦自奇。車丸表現的文化歡樂,純真、樸實,摯熱的思想感情,充滿浪漫色彩,引許多人共鳴。

豆腐丸六,3


民以食爲天。秀嶼區小喫豐富多彩,雅俗共賞的是豆腐丸。夏日黃昏,人們親近豆腐丸的方式,酣暢淋漓,闡揚盡致。啊,豆腐丸!透過時空,一個別樣的聲音在夏日黃昏悠悠綻放,一個熟悉的身影從夕陽粼粼的笏石街走來。豆腐丸,夕陽裏的美食。清晨裏的朝霞,美麗且富有生機;正在中天的驕陽,激勵着拼搏、開拓者奮勇向前;夕陽寬厚、祥和,用無邊的愛撫摸着芸芸衆生……

凝眸夏風中的夕陽,思緒遊漾,情趣紛飛……夕陽下,豆腐丸挑子映斑的微晃中,夏風吹拂的吆喝招攬聲中,我回味人生,漸行漸悟……乾坤開玉宇,日月豆腐丸。笏石豆腐丸質地柔潤、風味獨特,幸福的風格,莆田沿海人喜歡。豆腐系列,美味小喫的永恆經典,“腐”和“福”諧音,多麼開心,多麼幸福。

笏石鎮秀山村後鄭豆腐有名,做豆腐丸的第一選擇。我有一丸豆腐做,喫時還解濟蒼生。笏石豆腐,來源於仙遊人。豆腐發源地,是安徽淮南的八公山。何氏九仙從八公山來九鯉湖隱居修煉,並教百姓豆腐製法。九仙平時喫丹藥和豆腐,身輕可飛。厚福人間無處著,豆腐一笑上瑤池。後來,九仙道成,昇天而去。仙遊豆腐,原料和加工講究,觀之潔白,撫之柔嫩,食之馨香。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笏石豆腐源於仙遊,文化有超越,特別是“油炸豆腐”、“豆腐丸”。風月滿街關不住,他時須喫豆腐丸。豆腐丸,超級美食,明朝正德君下江南,遊玩笏石街時喫過。信不信由你。正德君笏石街喫豆腐丸,與民同樂,版本許多。事隨笑去戶門福,詩爲夏來豆腐香。最幸福的版本,有笏石燈,風情萬種,百媚千紅。盡把餘生享天福,亦無慚愧食豆腐。活靈活現,如在眼前。

後鄭豆腐以滷水點漿,一是顏色雪白,光滑細嫩;二是味道鮮美,清香爽口;三是韌性強,切成塊,拉成條、裹成丸,隨意成形,不碎不爛;四是品味多,炸、炒、熘、燒,燉、熬、煎、涼拌皆可。翻手雨雲人事改,豆丸日月夏光流。豆腐丸是圓形的,象徵團團圓圓。喫丸子,爲一天劃圓號,也預祝明天更美好。豆腐丸還有自由的靈魂,自然溫暖,豐盈飽滿,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製法:豆腐瀝乾捏成泥,瘦肉、香菇切成末,蝦肉切碎,加入精鹽、味精、花生仁、澱粉,用水攪勻。澱粉放案板,用木棍研成粉末,鋪篩上。豆腐泥,手抓擠圓子,放澱粉篩上,滾動蘸粉。鍋置火上,入油燒熱,下蒜末煸炒,加湯燒熟,把豆腐丸入鍋燒沸後,淋入少許清水,再沸一下,調入醬油、味精,撒蔥盛碗,加醋,酸爽適合夏天。

夕陽下,一生意人忙碌着,挑子一頭裝柴火,另一頭是鐵鍋。柴火這頭三層,下層放柴火,中放豆腐丸,上擱調料。鐵鍋這頭三層,下放碗,中是竈,上架鍋煮湯。吆喝着,招攬客人。一日再食豆腐丸,春風吹我入仙家。喫熱氣騰騰的豆腐丸,增許多溫暖。豆腐丸的哲學教人,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改過不吝,從善如流。危難之中,仍不失自信;困惑之時,當努力求索。

一板雪花白如玉,豆腐享此亦清福。秀嶼區的夏天美食,豆腐丸,人氣高。事隨笑去戶門福,詩爲夏來豆丸香。豆腐丸喫法率性,味覺上的滿足感意味無窮。幸福的豆腐丸,我有一顆能爲現世光影而跳躍的心,感覺很夠了。情高氣爲爽,德暖春亦隨。豆腐丸不完全屬於時空閾限中的那方水土,而是莆田沿海廣大心靈的情感共鳴,併成爲秀嶼區幸福的精神家園之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