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一个姑娘对家的美好期盼,初心都美啊!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词讲解: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注释:

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

“归”。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

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有蕡即蕡

蕡。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音频手稿:

一提起桃花,我们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就会浮现“桃红柳绿,李樱点缀,蜂飞蝶舞,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怡人景色。

林徽因在《一首桃花》里写,“桃花,那一树的嫣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朵朵露凝的娇艳,是一些玲珑的字眼;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的匀的吐息;含着笑,在有意无意间生姿的顾盼。”

桃花分红白两色,于颜色细微处,又有千差万别。桃花有单瓣、重瓣之分,再加上时节、地域之分,细赏起来十分有趣。所以,历来吟咏桃花的诗词层出不穷,杜甫爱其娇艳的颜色,就问“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白居易不舍桃花开罢,四处寻觅,感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其中的桃花不仅给人视觉上的美感,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在中国古典的诗意世界,借由一朵小小的桃花,给予了我们精神上的无上享受。

其实,中国是桃树的故乡,桃花第一次在古典诗词中崭露头角,就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两句诗出自《诗经》的《国风·周南·桃夭》。

这首诗很短,共48个字,以16个字为1篇,共3篇,称为“桃夭3篇”。

这首诗非常有名,尤其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许多人第一次读到这首诗,不由得眼前一亮,心生明媚,春天仿佛已经扑面而来。

“桃之夭夭”,就是桃树树枝矫健的样子。“灼灼其华”,就是桃花灿烂耀眼的样子。“有蕡其实”,就是果实鲜艳硕大。“其叶蓁蓁(zhēn)”,就是枝叶繁茂。“之子于归”是指女孩子出嫁了。“子”在古汉语中常常是子女的意思,既指男子,也指女子。于归,出嫁。古人认为女孩子先是寄养在父母家,出嫁后的家才是她自己的家,所以把出嫁叫做“归”。“宜其室家”,就是女孩子建立自己幸福的家!宜,和顺,幸福。室,男有室;家,女有家。

这首诗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个姑娘要出嫁啊,家庭和睦又美满呀!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啊,早生贵子后嗣旺呀!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啊,齐心协力家业大呀!

整首诗喜气洋洋、欢乐非常。透过这热烈欢快的歌声,我们似乎看到:在那桃花盛开的时候,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千年的春风从“灼灼”的桃林中穿过,摇曳着艳丽的桃花,婀娜着多姿的桃枝。一个身披嫁衣的美丽女子,两颊飞红,面带娇羞却又忍不住兴奋地顾盼,在夭夭桃实、灼灼花枝的衬托下,面若桃花,两相辉映,怡人的快乐迅即涌上心头,我们甚至可以听到女子的心声:“今天我要嫁给你啦,今天我要嫁给你啦......”从今往后,她将成为贤妻,成为慈母。

通篇以艳丽的桃花、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起兴、作比,祝福新娘艳若桃花,爱情象桃树般长青;祝福姑娘婚后很快怀孕生子,就像桃花结出鲜艳硕大的桃子,果实累累;祝福他们的家庭人丁兴旺,像桃树枝繁叶茂,从而婚姻幸福其乐融融。

全诗运用重章、叠句手法,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每章结构相同,只更换少数字句,反复咏赞,朗朗上口,曼妙非常。优美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欢乐交融在一起,十分贴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将那种对家的美好期盼表现得实实在在又浪漫温馨。

时间慢转,千年已过,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艳丽,“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祝福,还有那奔放的桃花和像小桃树一样年轻、像春日骄阳下桃花般鲜艳、美丽的少女,宛如一图美丽的画面,仍然清晰地存在我们的心底,历久弥新。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诵读一遍这首诗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