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國學”

“隨筆雜談話復古。“國學炒成焦碳,五湖四海開班,身披漢魏舊長衫,扯起喉嚨狂喊。不讀詩云子曰,卻吹糠震於丹。羊頭一隻掛高杆,狗肉是燉的稀爛。”看罷此等淋漓盡至描述,老農不禁掩嘴竊笑,國學盛行成風,走在大街上,偶見着唐裝漢服者不乏其人。驚訝之餘,衆人如觀怪物,着裝者一副若無其人的樣子。經常遇着裝斯文的人,大呼小叫左右是國學,我都蛋疼了。”

以上是一微信好友在朋友圈發的一段話,一字未改。國學有精華,也有糟粕,一分爲二地看,如何留其精華,去其糟粕倒是值得認真研究。若是不分清紅皁白,一味地不屑一顧,一味地嗤之以鼻,也不見得很高明,很科學。“五四運動”時期,一位很有名氣的名人說,中國的落後,民衆的愚昧就是因爲“漢字”太複雜,太難寫,太難學,主張徹底廢除漢字,引入“洋文”。你看,他主張把老祖宗連根拔掉呢!若真如此釜底抽薪,是否就把“落後”與“愚昧”徹底埋葬?也未見得。漢字確有“太複雜,太難寫,太難學”的一面,但其實卻有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字不能望其項背的。單就書法而論,它就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峯——珠穆朗瑪峯,有那一種文字趕得上呢?寫出如此“恣意飛揚,恣肆汪洋,波濤洶湧,如詩如畫”的驚世美景呢?站在一幅絕美書法作品前,你會流連忘返,拍案叫絕,如癡如醉吧?雖然自己的字寫得賊醜,甚至以“孔夫子不言字醜”安慰,但喜歡看別人寫得一手好字,羨慕得直吞口水。當然,漢字的意境和美學也是獨佔鰲頭,象形文字,在山言山,在水言水,見字如面,豈不比死板板的“洋文”有趣多了?

一般來說,學國學,着唐裝,會認爲是不倫不類,滑稽可笑。其實國學也不全是糟粕,唐裝也並非全無可取。記得有一年開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峯會,大家穿唐裝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正如日本人穿和服,現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了,怎麼還穿老古董呢?但日本人就喜歡堅守老古董,死抱着不放。比方說唐詩,本來是我們的老古董,但日本人比我們學得好,而且活學活用,令我等瞠目結舌。如今年武漢疫情期間,日本援助物資上書寫“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就比單純講“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有意思些。並非主張復古,但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只是探討,並無成見哦[呲牙][呲牙]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包容之心越大越好,現在就缺這種情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些年輕人穿喇叭褲,弄波浪頭,着奇裝異服,許多人看不慣,直搖頭;幾十年後,許多人袒胸露背,穿得越少越好,一條好好的褲子,一件好好的衣服要弄出好多洞出來,有誰搖頭呢?所謂見多不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