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學札記28風骨|風清骨峻,篇體光華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風骨有兩種解釋,一是指人的頑強剛正的氣質,一是指文學作品獨特的風格。風骨二字最初用於人物品評,指人的風神骨相,人的精神樣貌。對於文章來說,風是感化人的力量,且這種力量符合人的情志和才氣。文風與內容有關,要求文章的內容能夠感化人。與風相比,骨強調的是文章的藝術形式,骨是對構辭的要求。情感的表達有風,猶如身體裏有了生氣,而骨對文辭的意義,則如形體需要樹起骨架一樣,有了骨,文辭才能挺拔有力。也就是說,風是一種以思想感情、精神面貌爲基礎表現出來的感染力量,它是由氣勢、情調、韻味、風姿等因素凝聚而成的。骨的實質內涵爲事義、命意、中心題材,藉助端直、精練的文辭表現出來的文章的中心和主幹。

《風骨》篇論述風骨對文學作品的基本要求。風骨和風格有一定聯繫,卻又有顯著的區別。作爲情與辭的最高要求的風骨,和作者的情志、個性是有其必然聯繫的,但風骨並不等於風格。因爲風格指不同作家的個性在作品中形成的不同特色,風骨則是對一切作家作品的總的要求。“風清骨峻,篇體光華”,風力清新,骨力峻拔,整篇文章都閃耀着光彩。風骨論,是針對晉宋以來文學創作中過分追求文采而忽于思想內容的傾向提出的,對後世文學創作和文學評論都有一定的影響。

辭之待骨,情之含風。文辭的運用必須有骨力,思想感情的表達要有教育作用。要求文章“捶字堅而難移,結響凝而不滯。”即文辭方面要準確不易,教育作用要豐富有力。詩經六義中第一就是風,也就是教化的作用,這同作者的情志和氣質是一致的。作者內心興感要抒發就應該先注意風教的問題。而在考慮怎樣用文字來表達時,就應該注意到骨力。文字具有骨力,就好比身體必須有骨架一樣;情感起教化作用,就像人都具有某種氣質似的。文辭如寫得整飭準確,文章便有了骨力;能表達出昂揚爽朗的意志和氣概,文章便能起到感化作用。如果辭藻繁多,風教作用不大骨力軟弱,那麼文采必然黯淡無光,難以動人。所以,在構思謀篇之前,要培養自己的氣質,做到辭句有力而內容充實,作品方能放射出新的光彩。如果內容不多而辭句拖沓,雜亂缺乏條理,就沒有骨力;如果內容枯燥而氣勢不足,就無益於教化。司馬相如寫《大人賦》,由於它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量,被稱爲有凌雲之氣,蔚然成爲賦家的宗匠。

風骨和文采要兼備。曹丕曾說:“文以氣爲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文章的氣勢隨作者的氣質而定,氣質或剛或柔的主要傾向,那是勉強不來的。他評論孔融的風格很卓越、徐幹有齊地的特點、劉楨有俊逸的特色。劉楨也稱讚孔融很傑出,具有不平常的特色,別人很難超過。這些話都是重視作者氣質和文章氣勢的意思。野雞有着不同色彩的羽毛,但最多隻飛一百步,那是由於肌肉過多而力量缺乏。老鷹沒有什麼彩色,卻能一飛沖天,那是由於骨骼強壯而氣概雄健。創作的才華和能力,與此差不多。如果文章寫得既在內容上能起風教作用,而又在文句上富有骨力,但是缺少辭采,就好像是飛集文壇的老鷹;如果只有辭采而缺乏教化作用和骨力,就恰像文壇上亂跑的野雞。只有既具備動人的辭采,又富於感化作用和骨力的作品,纔算是文章中的鳳凰。

風骨要兼學經史子集。學習經書的寫作典範,同時參考子書和史書的寫作方法,並深知文學創作的變化,詳悉各種文章的體勢,這樣能產生新穎的意思,錘鍊出奇特的文辭來。明確文章體勢,就能意思新穎而不紊亂;懂得創作的繼承革新,就能文辭奇特而無瑕疵。假如文章的骨力和文采配合得不圓滿,風教作用和辭藻聯繫得不恰切,卻想擺脫原有的規範,追求新的寫作技巧,是行不通的。《尚書·畢命》講:“辭尚體要,弗惟好異”,文辭應該抓住要點,不能一味追求新異。這是爲了防止文辭的浮濫。不過寫作手法不止一種,各人有自己所喜愛的。所以優秀的作家也難於傳授給別人,學習寫作的人也沒法向別人領教。如果能夠確立正當的寫作方式,使文章寫得又明暢又有力,那麼風教作用既明顯,文辭骨力又高超,全篇都能發射出光芒來了。思想感情和氣質要相互配合,文辭和風格要統一協調。文章寫得明暢而有力,才能像珍貴的玉器那樣爲人所重視。既要起教化作用,又要能增強骨力,這樣才能體現作家的高才,作品發出光彩。

篇中總括對各體文章的內容和形式構成提出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說,看一篇文章的好壞,不管其是什麼風格,什麼基調,先要從總體上看它是否有風骨。把風與骨結合起來看,如“徵鳥之使翼”。風是文章內容與形式的一種結合體,其在作者方面是情與氣,表現在文章中則是風。而風又是情的外在表現,是文章具有風化、感染力的原因。骨也是文章內容與形式的結合體,其在作者方面是思與義,而在文章中則是借辭表現出來的。文章中有了骨,或者說作者練於骨,那麼就會表現爲“析辭必精”,而如果沒有骨,那就會“瘠義肥辭,繁雜失統”。

篇中強調了風骨的重要性,辯證地闡述了風骨與文采的關係,具體提出了樹立風骨的方法,從而明確了寫文章要“蔚彼風力,嚴此骨髓”的總體要求,解決了文章寫作實踐與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風骨是內容與形式的結合體,與文采有着密切的關係。一方面,風骨對文采的決定性影響,如果一篇文章之中,缺乏飛揚、靈動的風骨之力,那麼即使辭藻十分豐富華美,也不會有鮮明的文采和富有感染力的聲調。另一方面,文章只有風骨沒有文采,是一種缺陷,要重視文采的作用。當然,只強調向書本學習而忽視現實生活的重要作用,是論風骨的侷限。

風骨論對後世有着很深遠的影響,糾正了當時南朝文壇中喜於“言貴浮詭”的萎靡不振的文風,開啓了唐代文風。陳子昂曾稱“骨端氣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就是說文章需要有語言端直的骨與富有靈動感和生命力的氣。對於符合寫作美學,並有風骨的文學作品做出了規範化的要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