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有書: 何爲良好生活

——· 關於本書 ·——

《何爲良好生活》對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提供了系統而全面的解答,本書從倫理學的角度出發,通過對事實與價值,快樂與幸福,知與行的關係等倫理學經典命題的討論,深入淺出地爲我們呈現出一套完整的具有生命力的倫理學說,爲我們的人生帶來莫大的啓迪。

——· 關於作者 ·——

本書的作者是陳嘉映,曾執教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後擔任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現爲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他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哲學家,被認爲是“中國最接近哲學家稱呼的人”。陳嘉映擅長用深入淺出的風格講解哲學命題,代表作有《哲學•科學•常識》,譯有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他的多部著作、譯作都被全國多所高校採用爲教學用書。

——· 本書金句 ·——

1.過得快樂不一定就過上了良好生活。

2.愈是發達的理論,離開我們對事物的直接經驗愈遠。

3.惟明理才能更明慧地實踐。

4.快樂並不是在外部伴隨着活動,多半時候,快樂內融在活動中。

5.知行應當合一,按道理你應當知行合一,這個道理不只是一個高懸在那裏的理想,而是聯繫於我們已經知道的道理。

——· 核心內容 ·——

一、存在的不一定就是真理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有一句廣爲流傳的名言:“存在即是真理”。然而,存在的就一定是真理嗎?存在和真理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係?本書從倫理學上的一個經典議題“事實”與“應該”的角度出發,探討了這個問題。

在這一部分內容裏,作者通過“借錢應該還錢”和“沉船應該逃生”這兩個例子,論述了倫理學的經典議題“事實”與“應該”的關係。作者認爲,存在的不一定是真理,事實也不能直接推出應該。我們應該做什麼,取決於你的生活態度和你遵守的價值法則。

二、良好生活不是簡單地追求快樂

哲學上有一個流派是“快樂主義”,這類學者把快樂放在至高的地位,認爲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樂。比如英國哲學家休謨就是這種觀點的支持者,休謨認爲,快樂與痛苦決定了道德上的善與惡,這種觀點相當於在快樂和美德之間畫上了一個等號。那麼,快樂是否就能代表美德?

在這一部分內容裏,作者通過對兩種不同的思想流派“快樂主義”和“痛苦主義”的探討,指出無論是追求快樂,還是避免痛苦,都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良好生活應該有一種向上的姿態,而實現這種良好生活則需要有健康向上的人格作保障。

三、良好生活是對美德的知行合一

良好生活不是空談理論,它與行動不可分離,生活的意義不是想出來的,而是在生活的點滴行動中感受到的。知行原本就是一體的,不可能分成兩回事。

在這一部分內容裏,作者通過對知行分離的兩種情況“行而不知”和“知而不行”的探討,指出只有把知識內化成品格,才能跳出知行分離的誤區,做到知行合一,最終實現良好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