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前段時間,兒子一直在聽《三國演義》,對於那段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人,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故事,印象深刻,一直認爲曹操是生性多疑、心狠手辣、狡猾奸詐的一代梟雄。

有一天侄子回來了,倆人在房間裏玩着玩着又開始討論起曹操來,一個說曹操是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一個說曹操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倆人誰都不服誰,兒子因爲還在聽《三國演義》,所以裏面的典故如數家珍,搬了一個又一個,口如懸河、滔滔不絕、面紅耳赤、氣喘吁吁,今天必須要他哥哥給曹操冠上“奸佞小人”的名號。

《三國演義》這本書讀起來畢竟是枯燥,侄子沒有從頭到尾地讀完,所以雖不認同兒子的說法,但又無力在那些典故中爲曹操翻身,只好一個勁兒地說:“不能這樣說。”

然後,兒子翻開《三國演義》找出幾段對曹操不利的典故,侄子乾脆翻開教科書,指着曹操的簡介讓我兒子看。倆人相持不下,找我判定。

難煞我也!哪個歷史上的名人是徹頭徹尾的好人,沒有辜負過任何一個人?又有哪個歷史名人是不折不扣的壞人,從未有一人惦記過他的恩惠?

《三國演義》裏面,兇殘霸道、蠻橫無理的董卓死後,也有蔡邕伏在他的屍首前痛哭流涕。雖然董卓辜負了千千萬萬人,他對蔡邕卻有知遇之恩。

“媽媽,你說,這兩本書爲什麼說的不一樣?”兒子把書翻給我看,聲音響亮,依然鬥志昂揚。

侄子也把教科書攤在我的面前,略帶無奈地說:“怎麼總是和他說不明白呢?”

是啊!怎麼才能說明白呢?

兒子爲了凸顯他的生氣,故意肩膀一聳一聳的,鼻翼一鼓一鼓的,他說他現在的夢想是長大了做一名醜劇演員,看來在這方面他還是有點天賦的。

“這就是文學。”我終於有了一點思路,“比如說你的眼睛長得特別的好看,但是鼻子不好看,如果我要寫你漂亮,那麼,我就突出寫你的眼睛,不提你的鼻子,如果我要寫你很醜,那我就突出寫你的鼻子,不提你的眼睛。”

“對!《三國演義》就是這樣,突出了曹操的生性多疑和殺人如麻,只寫他不好的事情,不提他的功勞。真正的曹操並沒有《三國演義》裏面那麼壞,它不僅統一了北方,還蒐羅文士,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學局面,用自己富有創造性的作品開創了文學新風氣。”是孩子就有表現欲,找到突破口,侄子馬上把學到的東西向倒豆子一樣“啪啦啪啦”全倒出來了。

“哦,那羅貫中有點過分,不能只記得一個人的過失,不記得一個人的功勞。”兒子說。

“那是一本小說,不是歷史書。道理是真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我說。

“名著耶!”

“名著也是小說,大部分都是虛構的。”侄子說。

“不管怎麼說,都不能只記一個人的過失,不提一個人的功勞!”兒子輸了,心裏不服氣,還在拗着來。

好像也不是拗着來,他的話似乎也有些道理,不能只記得一個人的過失而不提一個人的功勞。應用到生活中,應該也是有用的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