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湯喝多了,就容易雷同


雞湯喝多了,能變成甘露嗎?

我親身體會,不會。

每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別人寫的文章。我能信手拈來的理論,給我的感覺是怎麼寫來寫去就這些東西,就沒有什麼新意嗎?

而我的文字來源與書籍。

有的時候我會想不通,我是怎麼知道這些的。孰不知有些字看着看着就印在了腦海裏。

等什麼時候我想起來或者輸出的時候,原來這些東西只是照搬數據裏的。

換句話說,我是沒有吸收的。

總是能看到我寫的文字可以在某些文章裏找到一樣的或者類似的。

你以爲這樣,文字就是屬於自己的嗎?

如果只是照搬就是自己的,就沒有舉一反三隻的說法了。

我一直覺得我寫的東西沒有自己的靈魂,沒有自己的想法,寫的都是別人的。

如有雷同,那不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

什麼是自己的呢?

當我把跟自己共鳴的文章或者詞句經過自己的大腦分析,並用自己理解的話表達出來,纔是自己的。

而那麼多的東西,我能一一消化嗎?

肯定不行的,不僅不行,理解的也只有一二點。

那些不被自己消化的文字就會以雷同的方式表達出來,那是不屬於自己的。

所以無論我讀多少書,記多少東西,我所能內化的東西其實少之又少,這就是爲什麼我們需要大量的閱讀了。

你說你看一本口才的書,就能口若懸河了嗎?或者看大量的口才書,你就能成交際高手了嗎?

其實不會,讀了那麼多,你最多隻能理解怎麼樣練自己的口才,怎樣少走彎路,尋找到更合適的方式去訓練。



而真正對自己有用的在於練習,你不去實踐,看再多的書都是不成實踐的文字。

就像我,我想管理時間,然後會找各種軟件,實物控制時間,但我不把時間利用到需要做的事情上來,我找在多媒介,還是會覺得時間不夠用。

我不做,這些東西都是虛的,我去做了,沒有這麼些東西我照樣能夠合理安排。

口才也是如此,最重要的就是實際訓練,如果不實際操作,看再多書都是紙上談兵。

如果我們先練,不看書,或許比你大量閱讀來的更有用,用實踐的方法尋找適合自己的,不是先找適合自己的再去練。

如果兩者能結合,那就更能相輔相成。

雞湯喝多了,營養不是全吸收的,而我們做的就是在每次的少量吸收,大量閱讀。

不是每次的閱讀都能讓你有所收穫,所以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尋找適合自己的。

久而久之,你就能找到你想要的。

量變達到質變。

凡是都要順其自然,不能一蹴而就。



總結在最後:

雞湯喝多了,那就換種口味。

接觸的面廣了,自己吸收的東西也就多了。

是不是甘露也就不重要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