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理解的教學設計》內容梳理(第8章)

第8章 指標和效度

清晰和恰當的指標能明確提出我們在確定理解程度時應該關注什麼?並在判斷過程中提供一致性和公平性。

如何提出合適的指標,怎麼讓學習者弄清這些指標呢?

需要從目標中導出指標。

量規是基於指標的評分指南,有固定的測量等級組成,並對每一級別的特徵進行詳細描述。量規描述了質量等級熟練程度,獲得連續的理解。

在評估學生的作品和表現時,有兩種通用良規被廣泛應用:整體型和分析型。

整體性量規可爲學生作品提供一個綜合的印象,並對產品或表現產生單一的分數或等級排名。

分析型量規,將產品或表現劃分爲不同的特徵或維度並分別進行判斷。由於分析型量規單獨地評估每一個被標識的特徵,所以每一個特徵都有一個分數。例如普遍使用的作文分析型量規具有6個指標:觀點,組織,文風,選詞,句子流暢度,規範。

評估者應該考慮至少兩個不同的指標,不管這些描述是在一個連歸中體現,還是存在於兩個不同的量規中。建議一個連跪用於評估理解,而另一個良規用於評估表現的質量(包括恰當的產品和過程),在表現中體現理解。

基於指標和量規進行逆向設計。

根據學生工作來設計的完善量規,6個步驟:

1.收集能夠說明預期理解和熟練程度的學生表現的例子。

2.將學生的作品分類放置並註明分類的原因。

3.將這些原因歸結到統一的特性或者表現的重要指標中。

4.對每個評估指標進行定義。

5.挑選學生表現來舉例說明每個評估指標的得分點。

6.不斷完善。

效度的挑戰。

效度是指我們所採用的證據能夠準確測出所需要意義的程度,包括傳統的與測試相關的證據。

專注於理解會使得問題的效度受到挑戰。

逆向中的效度自評。

信度對評估模式的信心。我們需要的不僅是有效的推論,而且還應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推論,我們需要確定結果的一致性。

通用指導原則:

1.與從客觀測試中獲得的評估知識和技能的證據相比,關於理解的評估所需的證據更簡潔更復雜。在使用理解的評估中,我們需要深挖答案背後的原因和學習者做出這種選擇的意圖。

2.關於理解的評估需要收集在表現和產品中進行應用的證據,但這會是評判結果變得複雜。

3.既然理解包括6層面,那麼是不是有些方面又有另外一些方面呢?哪個表現更相關?又在什麼情況下相關呢?

4.嘗試對相同內容同時使用不同的測試形式。

5.試着去預測關鍵誤解,並且使用簡單的前側和後側來確定這些誤解是否被克服。

6.考慮到某個應用或產品可能與更大的目標相關或不相關,一般會要求學生展示他們的作品,針對他們的答案給出解釋,並且展示答案中的與主要原則或概念相關聯的內容。

7.假定學生在解釋時表達清晰,可能更多是得益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而非來自真正的理解。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要求學生把理解轉化一個新的或者不同的問題情景或事件。

8.利用不同側面來擴充證據。在很多時候可以結合洞察和神入兩個側面的要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