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當講究格調與牽掛的風格

文/原創

        我理解作者和作家的意思大概比較直觀,把相應的語言文字有機地組合一起表達某種意思的人就是作者,而專門從事把語言文字有機組合一起形成自家特別風格作品的創作人就是作家。文學是靠作者或作家創作產生的,因此,作者或者作家的作品自然就表現着自己的一定文學水準 ,但不論作者、作家的某個作品水平程度如何,要想達到某種整體的文學高度,最起碼應該講究自己作品的風格,即格調和牽掛。

        我從來不否認他人的文學觀,相反,特別需要抱着學習的態度接受別人的文學認知觀。我曾妄爲定義文學, 認爲文學是關於表達內心、反映生活、認知世界的語言文字的藝術表現形式。顯然,這種形式首先是由個體的作者、作家所爲,然而這又不是單一的作者、作家的“獨唱”作爲,而是現實社會中的無論何種社會形態或哪個國家社會,都存在着一羣人在爲文學而創作,展眼看社會歷史更可見文學作者、作家的羣星璀璨景象,因而文學是具體人和羣體人共同通過核心本質作用而產生的社會的一種表象元素。不難看出,文學有兩個鮮明的特點,首先是表達內心、反映生活和認知世界的特點,也就是說凡是文學作品都離不開自己的內心感受、所處的生活環境和對近的或遠的世界看法,我把這種文學的表現特點看作是與自我有關的牽掛風格;其二是語言文字的藝術表現的特點,它主要講究表現思想和內容的風格,也就是說思想和內容的有機統一纔可以達到讓人們能接受的藝術結果。實際上,歷史上和現實中的作者、作家們,都在文學藝術上始終不渝地孜孜以求,我認爲這就是作者、作家作用於文學的自我格調,其與牽掛程度不同也就有了明顯與不明顯、成功與失敗之分。因此,文學當是格調和牽掛的風格的語言文字的藝術表現。

        格調並不是虛無且高不可攀的文學風格,而是很具體的文學作品的顯著風格。格是格局,調是基調。我打造自己的作品格局的方向是高、廣、深,高是高點,亦是思想所處的高度 ,所以,有時難免因爲思想的自高處向下作自由落體衝擊時會傷害到現實社會的陳舊思想格局;廣是事物面的邊界,涉及社會的意識形態、戰略、政治、經濟、文化、科技 、軍事等表象元素在內的事物的方方面面,這些是可以在當今認知中有邊界着落的,所以有時思考會因爲超越邊界而和國家社會的規則發生衝突;深是深度,亦指對某種事物認知的深度,就比如對社會的認知,我不否認先人和當下精英對社會的認知觀,但我對社會的認知深度就是“核心本質論”。我也講究作品的基調,倡導和諧基音又要有犀利的“有如廚師調劑食品含有的辛辣味道”的那種基調。作品中如果不講這種格調風格,又怎麼能表現出獨特文學的厚度和立體感呢。

        格調是人生在作品上的定型和逐漸升華,基礎卻源於自我人生經歷的內心感受、生活體驗和世界認知拓展,它們是彼此相輔相成、互相滲透、相互融合影響的,終歸回到思想情感和情緒上去。就內心感受而言,由於自我核心本質的存在及其與關聯的人性作用,永遠促成內在的心理變化而產生出可見的一些情感和情緒來,落實在語言文字上則是不折不扣的外在表現,比如當年我以村琛的筆名發表在《大文豪》期刊(2011年11月第8期總第8期)上的《愛你》散文詩就是表現:

或許  該感謝緣份

把你我牽扯在一起

因你的存在

往後的日子

有着無盡的引力


或許  你該明白我的心界

澎湃起伏

總不平息

當你的笑容出現

陽光燦爛

這世界充滿了美麗


或許 你是月亮

牽着渴望

雖近卻又不可觸及

因你的清澈

記憶深處

姽嫿的你重重疊疊


只好讓這種感覺繼續

把紛亂的思緒留給時間去梳理

如果你願意打開心閘

我會把全部積蓄的情感

爲你狂泄

        我喜歡去讀有“格調和牽掛”風格的文學作品,不喜歡沒有生活內容的、思想空洞的那些文學作品。大致也不喜歡限制表現“格調和牽掛”風格作品的平臺,這讓我轉身要去的地方很多。

2020.12.4.北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