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爲什麼需要理由呢?對,它不需要理由。”丨《自信思考》

​“擁有自信並不難,可以說非常簡單,而且,每一個人都可以瞬間獲得自信。”——泉忠司·《自信思考》

作者丨謝丹儒

來源丨最後一米陽光

1.

在日夜顛倒了數天之後,我終於決定強制性的扭轉自己的作息規律,正確性,或者說科學的解釋,又或者靠近自己認知的安全區、舒適區,這給人以信心。

一個充滿信心的人,他在面對問題時和消極的、悲觀的時候是不同的。

過去,我也曾聽聞,信什麼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有信心。

那時候,我自然也認爲自己確實理解了這句話。信心嘛,我時常信心十足,如果不去觸碰現實的話,我甚至可能朝着相反的方向,變得自負也不是不可能。

當然,發展成自大或自戀,也是有可能的。

要知道,這其中的尺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把握。

信心過頭的事情總是時有發生,而這也不見得就一定是好的,它還可能是盲目的,衝動的,以及會有點無法落地的感覺。

那麼,要如何才能正確把握信心呢?即僅僅擁抱自信,而不自卑,更不自負、自大、自戀,只擁抱信心。

按理說,這些事情不可能同時發生,只要擁有了自信,那麼自卑就不攻自破,其它的也應當如此。

但就我所熟悉的情況而言,人的情緒或心態並不總是穩定的。更多的時候,它很善變。比如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自信是毫無緣由的,這結果令人着實心慌,緊接着就可能開始懷疑了。一旦開始懷疑,自信也就開始動搖了,越是懷疑,自信就變得越加搖搖欲墜。之後,別的情緒和心態就會快速而熟練地侵佔我們的理智,或主觀,或感性,或本能的傾向於否定自我、自我批判、自我懷疑等等。

老實說,我不喜歡這樣的狀態,甚至我可以武斷的講,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喜歡這種狀態。那是一種瀕臨失衡、失控的狀態,而這樣的狀態,誰會喜歡呢?

糾結、迷茫、困惑、無力、無助,甚至不知道該何處入手去重新建立自信。過去我總是很輕易的便陷入這種境地,忐忑不安,誠惶誠恐,惶惶不可終日,乃至於面對當下無所適從。這是情緒和心態對生活的影響,對個體的影響,影響之深遠超自己所想象。

這個時候,心智的作用甚至都變得微乎其微。

一個經常自我反省的人就更是容易受這種情緒所影響了。尤其是,當回顧一天的收穫,或回顧過往的所得,再到當下,經過認真審視之後發現,自己一無所得,這該是多麼令人悲傷的答案啊。

這個時候,若是再有旁人的推波助瀾,我所指的是比如別人的榮耀,就我們所知道的別人的收穫,和我們相比,他們簡直太優秀了。那就更加令人倍感悲傷而不安了。

所以,從某個程度上講,這是否說明不自信的源頭,和我們所想象的僅來源於比較是有差距的。它有時甚至壓根不需要別人的參與,僅自省,或自我審視,再加上自己的期待,以及諸多的求而不得,然後就是一無所獲的判定,瞬間就足夠擊垮我們的自信了。

當然,如果我們擅長分析,足夠理智,再加上確實具備一定的才能,而且內心也能夠接受這樣的事實,就是任何一種事實我們都能夠接受,並誠實以對的話,如此一來,興許我們的情緒和心態都能夠相對保持一個平和的狀態。但就事實而言,我們知道的,我們大多數人都難以接受。

就像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爲自信是需要根據的,而自信需要根據嗎?它並不需要。

就像你的真實身份不需要你去相信它是一樣。

它不需要你去相信它,或一定得有根據纔行,不需要的。

那麼,人們爲什麼會認定自信需要理由呢?假如自信不需要任何依據的話,那爲什麼還有那麼多的人不自信呢?還有就是,自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人人都可以擁有自信嗎?

2.

說起自信,你上一次感覺信心十足是什麼時候呢?

你是否還記得當時的情景以及那種自信的感覺?是一開始就有,還是因爲得到了某人的認可、大家的誇讚,或是自我感覺還不錯,加上大家反饋也都還行,繼而倍感自信?

你有思考過,如果從一開始你便擁有了自信,再去應對那些事兒會不會不一樣呢?

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有自己的判斷,和傾向於某個答案。比如一開始我們便自信十足的話,很多事情可能完全不一樣,我們會更多的投入,更加的堅定,以及我們成功的機率也會大大提升,你是不是這樣想的呢?

問題是你爲什麼不這樣去做呢?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不自信的原因了。

是的,我們不自信的原因有很多,它可能是:事業失敗;工作不順;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認爲是某某原因才導致了失敗,而這個因素是自己沒有或無法得到的;以及希望自己有所改變,想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等等。

說到底,是結果導致了自己的不自信。因爲我們想要的太多了,而我們所能擁有和實現的卻微乎其微,尤其是在得到一些什麼的時候我們還想得到更多。

我們總是這樣,難以滿足;結果也總是這樣,並不十分令人滿意。

是嗎?你是這樣嗎?

如果是,我想告訴你,別這樣,最好別這樣。你想錯了,自信它不需要依據,這是我們的習慣,我們的思維,我們的思考模式在誘導我們。

另外,我想告訴你的是,想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到!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能得到!這是對的。

這並不是無稽之談,《自信思考》一書作者泉忠司指出:

自信思考作爲一種思考模式,其基礎是根據作者自身經驗所形成的思維模式,並結合行動心理學、腦科學等最新科學知識而形成的。

另外,作者運用社會學方法的田野調查,通過採訪商業界、娛樂界、體育界等多個領域中的成功者,以及在這些領域中無法實現目標而通過參加研討會有所收穫的人,獲得的數據、事實,加以研究,構建出了這個思考方式,並通過實驗證明了理論的可操作性,證明了——

想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到!

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能得到!

通過這種思考方式,任何人都會獲得瞬間的改變,而且在這個改變的瞬間,會給自己建立通向成功的橋樑。

這就是自信思考了。

那麼,構成自信思考的是什麼呢?是否需要遵循什麼步驟或原則呢?這就涉及《自信思考》提出的自信思考的七項絕對原則或者說七個步驟了。

3.

在正式探討自信思考的七項絕對原則或者說七個步驟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先探討一下“什麼是思維模式”。

什麼是思維模式?

《自信思考》一書指出:

思維模式包括邏輯思考、水平思考、批判思考以及槓桿思考等這些一直以來人們提倡的思考方式。其中,自然也包括自信思考。

另外,書中還提到了,自信思考涵蓋了目前爲止人類所有的思考方式。

關於這一點,我想我們從“自信思考的七項絕對原則”中可以得以窺見其所述是否屬實:

第1步,自信不必有依據。

貫穿自信思考的第一個關鍵點就是自信,這一點是基礎。

也許有人會說:“雖然自信無比重要,可我依舊沒有自信。”對於這樣的人,他們最大的錯誤就在於其思維方式存在謬誤。自信不必有依據,換句話說既然它是屬於心態的一種,你非得從具象中找答案,那得出的答案和心態關聯大嗎?這實在是思維方式的錯誤啊。

這就像“畫餅充飢”一樣:你的飢餓來源於身體的需求,它需要的是食物,你卻給它畫了個餅,你的肚子能不餓嗎?

第2步,學會運用理解。

理解,是自信思考的第二個重點,它與自信一樣,同樣貫穿於整個自信思考,是其基本概念。

人們常常認爲只要做點什麼就能改變現狀,這同樣是思維方式中常見的錯誤。你只有正確理解了事物本身的實質,掌握其核心,以及付諸關鍵行爲纔是有效的。

否則,錯誤的思維方式很可能讓你飽受打擊,而錯誤的行爲方式呢,則絕對不會令你成功,兩者結合,那不就陷入不自信的“死循環”了嗎!事實打擊,思維又難以扭轉,這怎能不叫人懷疑和動搖自信呢!

第3步,確定真正的目標。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他們無法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其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不知道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標。

試想一下,如果目標是錯的,那不就和自己想要的背道而馳了。

所以,確定真正的目標實在是至關重要啊。

第4步,掌握分析技能。

分析包括自我分析和目標分析。

如果收集信息的方式本身就存在問題,那麼分析得出的結論,它將毫無價值,甚至還可能將我們引入歧途。

所以,掌握準確分析的技巧,並學會採取適當的分析方法,將讓你在面對浩瀚如煙海的資訊時有章可循。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點還將爲你之後的調整、修正提供了有力途徑。

第5步,擬定有效策略。

“找到達到目標的最短距離。”——要達到既定目標,該如何思考,該採取怎樣的思考流程,以及該採用怎樣的思考技巧。這些將爲擬定有效策略的方法提供有力的保障。

前面都做對了,方法也對了,那距離目標自然也就更近了。

第6步,有行動,纔有結果。

“知道”和“做到”之間有巨大的距離。對於學到的知識、技能,如果你沒有運用,就等於沒有學到。

我們一定要明確行動者與沒有行動的人之間的差異,並養成行動者的習慣。

只有付諸行動才能更加明確“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距離,而這也將爲我們擬定有效策略“護城”,及時的發現並修正我們的觀念和策略。

第7步,願景會激勵你自我實現。

如果能夠做到自我實現,就會對未來產生願景。

據說,成功的必要元素中,80%都屬於精神層面。

在你心中,有無限的可能被壓抑着。自信思考,就是破除壓抑這些可能的所有障礙的利刃。

並不是你的未來是美好的,而是此刻,這份美好就已經發生在你身上。

馬雲有句話說,先相信然後看見。

自信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要求我們先有自信,要想改變“結果”,首先要改變的是你的行爲,若想改變自己的行爲,第一步就是要改變你的思維模式。

誠如一位哲人所說的那般:

“我這一輩子,從夢想改變世界,到夢想改變國家,到只想改變家庭和親近的人,結果什麼都沒改變。在我臨終之際,我才意識到:如果起初我只改變我自己,也許我反而能夠依次改變家人、改變國家、甚至可以改變整個世界。”

最後,請試想一下,如果從一開始你便擁有了自信,且堅定的認爲自信不需要依據,然後帶着這份自信去思考、行動、實現目標,是否結果會不一樣呢?如果是,爲什麼不這樣去做呢!

畢竟,重要的是結果,而自信有助於結果,這就夠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