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時光,慢生活:幼兒園裏,孩子被咬之後

文 北歐慢時光

歡迎關注我的《慢時光,慢生活日記系列——記錄北歐生活日常》連載

時間:2020年12月4日 地點:斯德哥爾摩 天氣:陰

最近附近的華人鄰居在羣裏問,家裏兩歲半不到的小孩子在幼兒園頻繁被其他孩子咬傷,跟幼兒園約談了幾次之後,情況並沒有好轉,想諮詢其他有經驗的家庭,應該怎麼處理,才能解決好此事。

這不禁讓我想起Mike初來瑞典剛上幼兒園時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當時有一天,我去接兩歲不到的Mike從幼兒園回家,老師主動過來跟我說:“孩子今天被其他小朋友咬傷了。” 若不是她拉開孩子的袖口,看到一圈圓形小牙印,我才注意到。否則,這隱蔽的地方,估計要等回家換衣服的時候,我才能發現。老師的解釋是:“Mike始終佔着一個小汽車玩,那個孩子也想玩,是搶玩具的結果。” 按照常理,我當然特別想知道對方孩子究竟是誰,但瑞典老師明確表示,按照政府對幼兒園的相關規定,對方孩子的隱私,老師無權告知於我。老師倒是挺客觀地迴應說:“兩個孩子都做得不對。Mike以後要學會和其他孩子一起分享,那個孩子需要學會控制情緒,畢竟咬人是肯定不對的。” 

那天在回家的路上,我問Mike:“小手腕上被咬得疼不疼?” Mike倒是好了傷疤忘了疼,擼起袖子,仰着小臉說:“媽媽,你看他還給我咬出了一個小手錶呢!” 孩子的話弄得我哭笑不得。我自己都在想:是不是不需要如此介意,耿耿於懷。

沒想到,第二天我去接Mike的時候,一位家長主動跟我打招呼,上前自我介紹說:“您好,我是Ludwig的媽媽。” 我一開始還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之後才知道,原來她就是昨天咬Mike的那個孩子的母親。孩子媽媽主動向我道歉說:“實在不好意思,自家孩子如此衝動,把Mike弄傷了。” 我倆把孩子們從幼兒園接出來,他倆還在附近的遊樂場玩得起勁,就像沒發生過不愉快一樣。我自然接受孩子母親真誠的道歉。兩個孩子也“不咬不相識”,成爲了特別要好的朋友。我和孩子母親也熟絡起來。那個時候剛來瑞典,我不會一句瑞典語,孩子母親通常跟我英文聊天,還時不時教我一些孩子們常說的瑞典語單詞。

這種不打不相識的緣分,直到後來這個孩子搬家離開幼兒園才告一段落。事後,我也回憶過整個事件的過程,幼兒園老師公正的態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她跟我說了事件經過,指出了Mike的不足,同時也告知了對方孩子的家長,指出他家孩子的不是,接着就是家長的態度。這家家長算是明事理的,能主動告知,承認錯誤。最後才能讓這件事完滿解決。

我還聽說過,弟弟妹妹幼兒園之前也曾發生過類似事件。按照慣例,幼兒園老師肯定不能把咬人的孩子直接告訴受害孩子的家長。後來,受害人家長直接跟區政府相關部門聯繫,政府派了個觀察員到幼兒園考察了一週,寫了一份第三方報告。報告裏寫明是哪一個孩子所爲,甚至還寫明孩子如此行事可能的原因。之後,幼兒園、觀察員和咬人孩子的家長三方溝通,才知道原來這個家庭剛添了小弟弟,大孩子估計是在家裏感受不到關注,纔會極端行事。孩子家長馬上意識到原來是疏忽了大孩子,回家自然好好安撫。從此之後,這個肇事的孩子再也沒有咬過人。事情也就完美解決了。

說回到開頭提到的華人媽媽的求助,羣裏很多有經驗的家長都給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有的建議她也向政府申請第三方觀察員,有的建議她再跟老師、校長約談。期待最終能有個大家都樂見的結果!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