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是陷阱,捨棄是王道

讀書分享:《習慣陷阱》

這本書的文案策劃緊跟時代:“終身自我更新的15堂必修課”,作者是一位初中畢業的日本企業家椎原崇。書名雖然是習慣陷阱,全本強調的行動方法其實就是兩個字:“捨棄”。

作者的成功經歷本身是比較勵志的,在沒有學歷、沒有作者在投入生意並取得一定成果之後,開始放慢腳步,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轉而成爲一名諮詢師。這個模式覺不覺得很眼熟?國內外,生意成功的企業家成爲諮詢師、演講者的,不在少數。那麼,椎原崇傳授的祕訣是什麼呢?

他稱之爲“輕鬆地捨棄着的生活”。

所以看這本書的時候,總是忍不住想到《斷舍離》。斷舍離:通過不斷篩選、捨棄物品而進行的自我探查法。殊途同歸,這本書說的是習慣。捨棄我們的舊習慣,從而探查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

01 有意識覺察

習慣是我們正在不斷重複着的行爲模式和思維模式。就好像電腦後臺運行的系統軟件一樣,習慣幫助我們提高效率、降低大腦耗能。同時,習慣也是陷阱,未經審視的習慣決定着我們的日復一日的生活。

在人生的某一階段養成的習慣,在過去奏效,現在可能已經反而限制、甚至阻礙我們人生順流而行。但是習慣多難改,想必大家都深有體會。所以作者的第一步,是鼓勵讀者意識到:只有自己有意識覺察,才能在下一次避開現金,進而產生改變命運的神奇效果。

在《逆商》這本書裏,同樣強調:在所有方法之前,首先是覺察。只有覺察到自己又陷入負面情緒或者負面思考中,才能實施接下來的一系列提高逆商的LEAD工具。

物理學“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告訴我們的是:“觀察者改變觀察對象”。同樣,在心理諮詢中,覺察本身就是一種療愈。

武志紅在他的心理學課上分享了這樣一個案例:一位小男孩會重複地將紙巾撕碎放入電風扇裏,同時有其他的破壞性習慣。經過觀察,諮詢師理解了這個近乎儀式的撕紙巾習慣:原來,對孩子來說,電風扇圓圓的,很像乳房的形狀,中間的凸起,也很像乳頭的象徵。更重要的是,小男孩的媽媽患有抑鬱症,雖然很有意願照顧他,但情感總是冷冷的。小男孩的行爲被理解了,於是他把紙巾放入電風扇的習慣也就消失了。

可見,改變習慣或許並不難,難的是首先有意識覺察。覺察帶來的瞭解,比如爲什麼有的人會有暴飲暴食的習慣?爲什麼有的人會有吸菸的習慣?

鍛鍊覺察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現在非常流行的正念冥想,再比如《逆商》中建議的給自己設置個提示方法,拍桌子或彈手腕上的皮筋等。

當我們有意識覺察舊習慣帶來的陷阱之後,就得學會捨棄。如果你說:不!我就要這樣!我就要掉到陷阱裏這麼不開心!這估計是不太可能的。人本能地追尋着幸福、追尋着自我的成長。

02 遠離別人口中的理所當然

成長的第一步,作者分享到,是遠離別人口中的理所當然。換句話說,請獨立思考你的人生吧!日劇《凪的新生活》講的就是:終於遠離外部評價的凪不斷放飛自我、向着自己真正渴望的狀態成長的故事。

凪是一個爆炸頭,但是她以前每天都要趁着男朋友還沒有醒,很早就偷偷起來花很長時間把自己的天然卷一根根拉直;在公司裏每天被別人要求做着不合情理的工作,但是她從來不曾拒絕;社交網絡上的消息,每條都努力點贊,無論是公司還是家裏,都習慣地過着察言觀色的生活。

別人口中理所當然的生活過久了可能自己也認爲理所當然,但是,內心深處會不會覺得有點不對勁呢?凪其實一直都覺得不對勁、不幸福,但是如果不是外部刺激,她可能繼續過着這樣自欺欺人的生活。

她的一系列捨棄從辭職開始,搬家的時候發現這麼多的東西,其實自己並不需要,所以當下決定全部捨棄,只揹着一個大包裹騎着自行車來到了郊區新租的房子裏。當然也捨棄了刺激她的男朋友。

以前唯唯諾諾的她,爲什麼突然有捨棄過去生活模式的力量了呢?她習慣察言觀色的生活方式並沒有就此終結,但是她已經踏上了找回內在力量的成長旅途。捨棄的力量,在決心改變的瞬間迸發,並且在改變的行動中不斷增強。

其實從古至今很多類似的故事,身爲人類,我們始終熱愛英雄之旅。在女性力量發展的當下,迪士尼改編的《花木蘭》2020版本其實非常順應時代趨勢。

一個揹負家族榮譽的女孩,被外部的要求限制着內在“氣”的力量,被塗得五顏六色地去相親,結果還是被媒婆趕了出來,成了所謂的“令家族蒙羞”。當她踏上成長之旅,爲父出征的時候,她無法捨棄的一切外在束縛都限制着她的力量。

當木蘭在戰場上脫下男裝,重新成爲她自己的時候,當她識破柔蘭詭計、以真誠主動請纓的時候,當她榮耀加身卻捨棄一切返回家鄉的時候,她一次次捨棄舊的信念,她的力量得以增強,她的影響力得以擴大。

03 將自己的特質作爲“武器”

木蘭一開始帶着父親的劍出發了,但是那不是她的,是她父親的。故事的結尾,她雖然丟了父親的劍,但獲得了自己的武器。和父親不同的,是在“忠、勇、真”的另一面,多了“孝”。

《習慣陷阱》裏,作者總共設計了15課,有4課闡明學會捨棄的重要性,花了同樣篇幅強調捨棄的目的:將自己的特質作爲“武器”,從而活出幸福人生。

捨棄當然不是捨棄的目的。風靡美國乃至全球的近藤麻理惠倡導的心動整理法,核心便是過上令自己怦然心動的人生。極簡主義風潮的名言“少即是多”,強調的固然是減少這個行動本身,爲的是“多”這個目的。

多什麼呢?比如,多更多的幸福、多更多的真實、多更多的熱愛、多更多的與衆不同。

印象很深的是一部極簡主義紀錄片《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裏:一個梳着馬尾的男士,曾經他從事金融行業,當他的老闆邀請他成爲合夥人的時候,他哭了。

然而,並不是即將發財的激動的淚水,而是意識到自己將被困在這裏出不去了的悲傷的淚水。他描述那個頓悟時刻是奇怪而空靈的,他彷彿成爲自己的旁觀者,這是有意識的覺察。接着,他明白如果此刻不離開,他將永遠無法放棄那麼大一筆金錢,他自己的華麗人生和冒險都將消失。

奮鬥了那麼久終於要獲得鉅額財富了,接受,不是我們認爲理所當然的事嗎?然而,他選擇了遠離,因爲他意識到了生命中更重要的事:他一直以來的渴望、符合他冒險特質的自由生活。忍不住猜想,他在投行工作的時候也許沒有現在這個藝術家氣息的馬尾辮吧。

從此以後,他決心過自己華麗的、充滿生命力的人生,悅納自己,找回前進的力量。

04 前進的力量來自“心”

很多修仙小說或者遊戲裏好像都是這樣,主人公有自己的彷彿命中註定的武器或者神獸。或許是其貌不揚的,比如《誅仙》裏的那根“燒火棍”。清晰自己的獨特,行動起來,發展自己:

找到能夠輕鬆堅持的事;找到自己的“激情觸發器”;找到新的方向,而不是過往延長線;不去做討厭的事,試着去做害怕的事;最重要的,讓“輸出”帶來變化。

這些方法作者都詳細展開,不過萬變不離其宗:瞭解自己並且去行動。這聽上去太常識了,做到的確不容易,不然各類情緒病、自殺率可能就不是現在的樣子了。

外界有那麼強大嗎?對於認同外界強大的人來說,各種條件的制約的確如此,對於不認同的人來說,會是怎樣呢?稻盛和夫先生的新書直指人“心”,本書椎原崇也提到在後面的章節提到了“心”。

喬布斯說,追隨你的心。我們自己也常常說,跟着自己的心走。結果,“心”究竟是什麼,我們可能並不清楚。

稻盛和夫說:“宇宙中存在着推動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不斷成長髮展的宇宙的意志。” “所以,當我們擁有幫助一切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前進的願望,擁有幫助他人獲得幸福的美好心靈時,就與’宇宙之心’產生了協調和共鳴,就能自然而然地將事物導向更好的方向。”

稻盛和夫先生如此明晰的分享值得作爲參考。

05 定調自己進化的節奏

升級認知、改變習慣、自我更新、改寫命運、人生躍遷、成長進化……這些是抽象的,所以很喜歡隨書附贈的《自我更新實踐手冊》,裏面有很詳細的練習。

當然不是看完書就能快速改變命運了,這些只是方法的汪洋裏的一小瓢水,成長是自己的事,行動也是自己的事。

因爲每個人不同,所以作者最後強調:瞭解自己所處的階段、瞭解是該行動還是該直面內心,定調進化節奏,從眼前的問題和內心的衝突中,發現真實的自己,並且大膽活出來。

分享《自我觀察》裏說到一個事實,你也可以認爲是一個比喻:

“在這所靈魂學校裏,自我觀察會精確地揭示出每一個靈魂的個體需求,以及滿足這些需求所需的時間、方式和速度。我們的學習速度是不一樣的,非常聰明的人可能會學得很慢。自我觀察所得到的收穫與我們的觀察能力和意願相符,不會更多也不會更快。因此,這些功課很安全,是依據每個靈魂的獨特需求量身定製的,我們可以自己控制學習量和學習速度。”

椎原崇在後記這樣問:在這個時代,生活着的我們,難道不認爲整個環境都在向我們發送“你可以成爲你想成爲的人”這樣充滿愛的信息嗎?

“請你一定要對自己重複說出這句話。”“你可以成爲你想成爲的人。” 請用心念、語言、行動,給自己的成長創造一個抱持的環境吧!

“希望這本書會讓你獲得全新的開始。” 希望這篇分享會讓你發現開始的起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