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預測》:做一個永遠的貝塔


人們喜歡預測未來。

在我23歲的時候,我媽曾經找算命先生給我算過命,說我27歲的時候還在讀書。一個懂風水的人和我爸說,我命中大富大貴,值得好好培養。

很遺憾,他們預測我命運中會發生的事情,基本沒發生。

人們除了對自己未來命運的關心,還喜歡預測很多事情。

中國人喜歡從歷史中總結經驗,預測一個朝代的興盛和衰亡。

玩股票的人,要預測哪個股票會漲,哪個股票會跌,什麼時候可以買進,什麼時候可以賣出。

創業者則在不斷預測,未來哪個行業將成爲新的風口,然後提前做好佈局。

爲什麼人們熱衷於預測未來都不確定的東西?

我想,預測未來可以給予人們信心。也許預測的東西最終都實現不了,但是有了這個預測,心中就有一個信念,相信這樣做是對的,然後信心滿滿的投入資源去做這件事。

如果一個人即將要做一件事,自己毫無信心和動力,那麼這件事多半是完成不了的。

我也是一個喜歡預測事情發展動態的人。一般我對事情發展的預測有兩個方向:

第一,從事情的發展規律來預測,比如從因果律的角度來推算事情的發展動態。

第二,從人性的角度來預測,推算人們下一步會採取什麼行動。

這兩個方法來源於生活中所經歷的事情的總結以及對人性的理解程度,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積累,才能達到一定的預測效果。

最近看了一本書,叫《超預測》,作者是沃頓商學院教授菲利普·泰洛克。裏面介紹了一種預測未來的方法,這個方法叫費米方式。

費米方式是把要預測的問題分解爲若干個問題。分解的方法可以總結爲:

什麼樣的信息能讓我回答這個問題。

書中介紹了一個案例,要預測的問題是:芝加哥有多少位鋼琴調音師?

作者把這個預測的問題分解成了四個小問題:

1)芝加哥的鋼琴數量;

2)每年給鋼琴調音的次數;

3)給鋼琴調音所需要的時間;

4)鋼琴調音師每年平均工作的時間。

只要有了前三個信息,就可以算出芝加哥有多少位鋼琴調音師。

然後再把各自的問題再按分解的方法繼續分解下去,比如對於芝加哥的鋼琴數量的預估,從芝加哥的人口,擁有鋼琴的人羣佔的比例,學校、音樂廳等購置鋼琴的數量來推算芝加哥鋼琴的數量。

最終算出芝加哥的鋼琴數量,和實際的的數量非常接近。

這個方法的核心是:分解

把一個問題,分解爲若干問題,然後繼續分解問題,直至可以得到預測的結果。

在此基礎上,結合外部的視角,內部的視角以及其它視角綜合預測這件事情。

除了這個方法,作者還介紹了概率的思維和大量的小幅更新這兩個預測的方法。

概率思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不確定的,沒有事情是命中註定的,需要以一種概率思維來看待事情。

大量的小幅更新。主要是針對信息而言的,對信息判斷反應不足和反應過度都是不可取的。對於收到的每一個信息,都可以對預測的事情進行微調。作者用了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對待信息,像蜻蜓的複眼一樣敏銳。

蜻蜓有兩隻眼睛,它的眼睛是一個巨大的、隆起的球,表面覆蓋着微小的鏡片。由於蜻蜓這個物種的獨特性,它的單隻眼睛長着30000塊這樣的鏡片,每一塊鏡片的形狀結構都與鄰近鏡片略爲不同,所以具有獨一無二的視角。來自數萬個獨特事野的信息流入蜻蜓的大腦,在那裏合成超強視野,使得它同時看清幾乎所有方向,並且圖像的清晰度和精確性滿足蜻蜓捕捉高速飛行昆蟲的需要。

蜻蜓的複眼是獲得大量信息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來保持對信息的敏銳。

雖然有了這些預測的方法,並不能保證一個人成爲超級預測家。正如有一句話,你懂得所有的道理,卻過不好一生。因爲沒有把這些道理和方法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所以一個人依然過不好一生。

作者介紹了一個如何成爲超級預測家的方法,書中寫道:超級預測家總是在顛覆自己的觀念,然後不斷的去實踐預測,實踐中需要經歷一個循環週期:

嘗試-失敗-分析-調整-再次嘗試。

這個週期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所以要成爲超級預測家還需要韌勁。

《超預測》這本書介紹的方法有很多科學的因素,不像算名先生一樣胡亂推測,也不像我憑着自己的經驗和對人性的理解來預測事情。書中蘊含着很多數學和哲學的思維,有這樣的支撐,讓預測變得更科學。

作者也深知,沒有一種百分百能預測成功的工具,在書中介紹了一種計算機程序,叫“永遠的貝塔”:

編程人員不打算將其作爲最終版本發佈,而是不斷地使用、分析和改進。

我們也許終其一生,也成爲不了超級預測家,但對於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有一個預測,正如文章開頭所言,對於命運,股票,創業風口和事情發展態勢等,都可以應用起來,把預測的思維變成自己思維的一部分。

在自己不斷的預測當中,讓我們做一個永遠的貝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