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談寫作(十)抒情要恰到好處

抒情就是抒發情感,“不得其平則鳴”。這與網絡流行的詞彙“意難平”有相似之處,當一個人不能釋懷或者情緒波動的時候,便會有表達的衝動。這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種心理訴求,或者對別人傾訴,或者對自己傾訴。對自己傾訴是爲了把這種情感和內在的能量釋放出來,使其逐漸失去能量後漸漸“平”下來;對別人傾訴呢,無非就是博得他人的同情、安慰或者共鳴,哪怕只有一個人理解了,對於作者而言,就如同見到了光明,進而釋懷。

抒情之前,要有一些必要的的敘述,交代清楚產生情緒的背景和原因,也可以在敘述基礎上加上議論,有所見、有所感之後,情緒才能自然的流露出來。抒情文中,敘述和議論都是抒情的工具,必不可少,而且同樣要保留敘述的真實性,可以不用寫得太多太細。

好的抒情文章會把意境描寫得恰到好處,讓讀者有一種忘我的狀態和身臨其境的感覺,不知不覺把讀者的情緒帶走。那麼,抒情文字的程度如何把握呢?

雖說人類的情感是互通的,但由於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對同樣情境的反應不同,程度也會千差萬別,很難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那麼只能按照自己的體驗,寫到自認爲合適的程度即可。既不能讓讀者覺得隱而未發,也不能讓人覺得情感氾濫,做作累贅。

抒情的方法大體有兩種,一種是強烈的、緊張的,一種是清淡的,弛緩的。第一種方法,毫不節制,想哪說哪,直抒胸臆,把真切而深刻的情感源源不斷地噴湧而出,層層遞進,給人以壓迫的感覺,不得不被觸動。而第二種方法則顯得比較舒緩,儘管情感多而真切,只寫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情感,但它是全部情感的靈魂,其餘部分暗示讀者自己去想象。

葉老引用了劉勰在《文心雕龍》中《隱秀》一篇中的文字,來說明抒情的恰到好處的兩個標準,“隱和秀”

並思和而自逢,非研慮之所求也。或有晦澀爲深,雖奧非隱;雕削取巧,雖美非秀矣。” 這句話大概的意思是,當內心有至深情感的時候,自然就會知道怎麼去用適合的句子去表達和抒發,並不需要苦心推究而得來。有的文章以晦澀不順暢爲深奧,雖然深奧但不是含蓄;有的文章以刻意雕琢求得工巧,雖然工巧但不是秀句。由此可見,情感一定是由內而外的迸發出來,讓讀者感受到文字中蘊含着深厚的力量,自然形成,而不是刻意修飾雕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