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07(該吵就吵)

今天看劉老師的分享,特貼切,因爲自己也經歷了一場。

我的理解:任何行爲都在其情景之下。
B=f(P,E)
B:行爲,
P:個體,
E:一個人所處的情景
一個人的行爲,需要看到這個人以及他所處的情景。
該吵可以吵,不能因爲學習了心理學給自己新的限制。
一早也約練了一場,謝謝盧老師和賀老師一早的陪伴,讀懂憤怒後面的委屈和難過。
盧老師的諮詢很細膩,像她的頭像,點亮一盞心燈,手像羽毛一樣撫摸着傷口,讓人癒合。
賀老師很仔細,認真揣摩語氣、聲調、用詞,特別好的一次諮詢。
傾聽就夠了,能理解就夠了,來訪者有時候要的不多,僅僅就是傾聽就足以療愈她委屈的心靈。

原文:
《活學活用》劉友龍,持續原創分享第2104天。
在今天的課堂上有位老師問:“有人說如果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咬狗一口降低你的素質嗎?老師我該怎麼辦?”,對此我的思考是:“狗咬我們一口,我們肯定不能去咬狗一口,但是如果條件合適的話我們可以用打狗棍打回去”。
許多人學習了心理學之後,記住了心理學裏邊所講到的尊重意味着無條件的接納,於是可能就開始對孩子完全的無條件的接納,不敢再去提要求,不敢有期望,好像有了期望就是不對的。接納或者無條件的接納只是心理諮詢師在做諮詢的時候的儘量去做到的一種狀態,在家裏邊可並非如此,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要求,哪怕心理諮詢師在諮詢以外也並非都要做到無條件的接納,更別說家長,家長如果沒期待,沒要求,沒規則,那孩子不就廢了嗎?接納歸接納,其他該有還要有。
也有好多朋友在初學焦點解決的時候認爲焦點解決就是隻能關注正向,當自己忍不住去說孩子,忍不住發火的時候,好像自己就做了好大的錯事一樣,感覺自己不應該這樣,自己都學了這麼久了怎麼還這樣?焦點解決強調的是關注正向,但是焦點解決更強調的是擴大白單並非消滅黑,強調的是有效繼續無效改變,強調去欣賞他人,看到他人的正向難得之處,但是並非讓我們存天理滅人慾。所以實在忍不住的時候該說說該吵吵,如果以往的方法是有效的,並非一定要必須去只欣賞,有的人好好說可能不聽,吵一頓就好了,那麼吵一頓也並非就不可以。
焦點解決深受後現代心理學所影響,後現代心理學強調沒有絕對的真理,每一個所謂的真理都是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背景下的真理,所以我們學習的很多理念本身也都不要套用在所有的情況下,不要把某一個理念分爲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都要活學活用,結合當下的實際嘗試着去摸索,然後去調整。
同理,作爲心理諮詢師或者專業助人者,也不要給別人去說你這個事情要怎麼樣怎麼樣,如果當事人把我們所說的話視爲準則之後就很難去應對在實際當中的靈活多變的現狀。我們需要更多的去詢問當事人:你感覺你這個事情大概是什麼意思?如果有可能的話你希望怎麼樣?如果你想要的實現了可能會與現在相比有什麼不同?你都做過哪些嘗試?有哪些嘗試是相對有效的?所以你的打算是什麼?等等類似的問話。
2020年12月2日。 劉友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