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憤早爲好,苟晚休嫌遲

數學家華羅庚說過:“發憤早爲好,苟晚休嫌遲。最忌不努力,一生都無知。” 古人亦有云:“書到用時方恨少。”

這不,馬上面臨升學,纔開始意識到自己差得太多太遠了,該怎麼辦呢?

最近兩週,班上一位50名左右的學生家長給我打了四五個電話,說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發愁,家長也愁。

這位學生,其實就是非常典型的中等生——上課不積極,下課不搗亂,作業基本能完成,老師很難注意到。

我注意到他,是因爲英語背誦任務沒完成,並且不是一次兩次,在班級任務日日清的表格上(按名次排列),一到他那裏就出現空白,理由很簡單——英語背不下,催促很多次也不見效果,而每天又會有新的任務,他沒完成的項目也就不了了之。所以,他每次英語成績都在50分左右徘徊,這確實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分數。

如果他真的放棄自己,倒也能開開心心地上學。可是最近,他好像有所覺悟,他的英語是最差的,其餘的倒是都比英語強得多,否則總分也到不了中等。於是就想試着追趕一下。

家長給他報了補習班,但是怎麼補的家長不知道,他也慢慢地不想去了,因爲看不到進步和希望。

我最近也對他多了一些關注,他比以前要稍微用心一點兒,但是遠遠達不到用功的程度。這周的單元測試他還是50多分,我問他:“你自己覺得最困擾你的問題在哪裏?”

他說:“我連題目要求都看不懂。”他說的是閱讀理解題每一道題的題幹。

“具體一點,是單詞不認識還是句子不理解?”

“單詞,幾乎認不了幾個。”

儘管現在考試不直接考單詞,但是不認識單詞,就好像在看天書一樣,整張卷子都是密密麻麻的符號,這就不存在理解的問題了。看來,第一任務還得背單詞。

“咱們每個單元的過關小卷你都錯十來個,是沒背下嗎?”其實,錯十來個對四五十分的成績來說,錯得並不多。

“我單詞一般都對,就是句子不會寫。”說來說去,還是沒有認真對待,因爲他實際上是完全能夠背下來的。

“咱們平時要求背的小對話,你也都沒背下來。”

“我覺得背下來也沒什麼用。”

“你怎麼知道沒有用?學英語就是要背,要積累,積累得多了,纔會從量變到質變,纔會熟能生巧。你覺得沒有用,恰恰是因爲你背的太少。”

看來,問題就在這裏——他認爲背下單詞會忘記,背下小對話也不會直接考試,或者真的考試了也不會完全一樣。

“那背對話太難了,我背不下。”

這也是英語學不會學不好的一個主要原因——消極的心理暗示。還沒開始,就給自己貼了一個標籤。

“那你想不想學好?聽你媽媽說,你還在利用星期天的時間補英語,如果不想學好,咱也不用補課了,老師也不用跟你廢話了。如果想學好,那就必須先消除消極情緒,積極地去面對困難。”

“我想學好。”

“光想肯定不行,重要的是行動。就從這周開始,過關小卷認真背下,小對話也必須背下,星期一到校我會檢查的。”

我知道,這樣的學生佔大多數,想要學習好,但是又不想下太多功夫;也許經常會有三分鐘熱度,但就是不能持久;一遇到困難就會退縮。不是不想學好,而是真的“學不會”——當然,這是他放棄時的理由,也是他在開始學習之前給自己下的“定義”。

如果真的有毅力,初三努力也不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