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這四點是孔門學問的中堅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這句話很容易解釋,很容易懂。可是這不止是文字的問題,要在這一生中行爲修養上做到,實在很難。這裏說孔子對於這四點,是絕對做到了。第一是“毋意”(這個“毋”與有無的“無”字通用,不過在《論語》上以及古書的否定詞,多半用這個“毋”)。這是說孔子作人處世,沒有自己主觀的意見,本來想這樣做,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見,他就接受了,並不堅持自己原來的意見。第二“毋必”,他並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做到怎樣的結果。這一點也是人生哲學的修養,天下事沒有一個“必然”的,所謂我希望要做到怎樣怎樣,而事實往往未必。假使講文學與哲學合流的境界,中國人有兩句名言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還無法向人訴苦,對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兒女都無法講,這都是人生體驗來的。又有兩句說:“十有九輸天下事,百無一可意中人。”這也代表個人,十件事九件都失意,一百個人當中,還找不到一個是真正的知己。這就說明了孔子深通人生的道理,事實上“毋必”,說想必然要做到怎樣,世界上幾乎沒有這種事,所以中國文化的第一部書——《易經》,提出了八卦,闡發變易的道理。天下事隨時隨地,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在變,宇宙物理在變、萬物在變、人也在變;自己的思想在變、感情在變、身心都在變,沒有不變的事物。我們想求一個不變、固定的,不可能。孔子深通這個道理,所以他“毋必”,就是能適變、能應變。第三是“毋固”,不固執自己的成見。“毋我”,專替人着想,專爲事着想。這就是孔子學問修養的偉大處。

——《論語別裁》@陳志科·國防科大附中 [強][強][強]意必固我,也常被推崇:有主意,能堅持,善守拙,活出了自我。所以,好仁而不學,其蔽也愚,學而不明辨,其蔽也殘!

都是私我惹的惑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