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忍

一個人,想要成大事,必須掌握一定的忍術。即所謂,忍得忍上忍,方爲人上人。對此,王陽明告訴我們:

“一起一伏,一進一退,自是功夫節次。”

01、爲人處世,忍讓爲先


一次,王陽明的學生向他請教關於隱忍退讓的含義時,王陽明說:“起伏、退讓都是功夫。就像大海上的波浪一樣,總是此起彼伏波濤滾滾。人生的際遇也是如此,有進也必然有退。然而,退比進更需要和魄力。”

爲人處世,不失原則的忍讓是一種極富智慧的自保策略,也是一種強大的心理素質。凡事懂得忍讓的人,往往能換來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以及長遠的進步,更有助於成就一番大事。

02、耐心等待,才能苦盡甘來

耐心等待,這是王陽明成大事的一個重要“忍術”。當王陽明面對朝廷中奸佞小人,被一再迫害時,他沒有選擇向奸臣屈服,與其沆瀣一氣,也沒有選擇雞蛋碰石頭的拼命,而是用理智的堅持和忍耐爲自己贏得了生機,這纔有了日後的成聖之時。

人若欲成大事,不能急功近利,而需要厚積薄發,這就需要強大的耐性,尤其是身處逆境時,耐住等待,才能苦盡甘來。而縱觀古今中外的成大事者,他們之所以能夠獲取偉大的成功,無一沒有經歷一個堅持不懈與耐心等待的過程。


03、心狹爲禍之根,心曠爲福之門

有弟子向王陽明請教,應該怎麼理解“有所怨恨”,王陽明回答說:“每個人心中都難免有怨恨這種情緒,但這終歸是不好的。當人有所怨恨時,心就無法保持寬曠無垠了。對於怨恨等情緒,你只要順其自然,不必在意,那心胸自然會寬闊起來,福氣也就會降臨了。”

的確,心胸狹窄的人,往往做不到一個忍字,他們不能容忍別人比他強,更不能容忍他人的傷害。假如別人比他強或者傷害過他的話,他的內心就會充滿怒火,耿耿於懷,更有甚者,甚至對別人心懷怨恨而伺機報復。而這樣的人,不僅無法在生活中得到真正的安樂,想成大事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04、恕人之過,釋人之嫌

王陽明的心學剛剛開始流行起來的時候,正是宋儒理學大行其道之時。隨着王陽明所創心學的風靡,朝中當權者非常憤怒,於是他們常常攻擊和陷害王陽明,並說心學是歪理邪說。面對這些詰責,王陽明並沒有奮起與之爭執,也沒有針鋒相對,而是寬宏大度一笑了之,主動寬恕了別人對他的傷害。事後,他仍然樂此不彼地講經佈道。

從王陽明的表現中,我們看到了一種仁恕曠達,能夠恕人之過,釋人之嫌的人生境界。成大事者不糾結,能恕人之過、釋人之嫌的人才能讓自己的心坦蕩無悔,才能讓自己的人生路越走越寬敞、越走越平坦、越走越順暢。

05、退一步,得饒人處且饒人

王陽明心學中的“退”,其實就是寬容、諒解,是化解爭執的最好武器。當你明明有理,別人明明不對的時候,你若不是理直氣壯地斥責別人,而是理直氣和地寬容別人,那麼,說服和打動別人不是更容易嗎?

英國作家斯特恩曾說:“只有勇敢者才懂得寬容,才知道得饒人處且饒人。懦夫是絕對不會寬容的,這不是他的本性。”

縱觀那些能夠成大事的人,也的確都具有開闊的心胸,懂得進退之道,當進則進,當退則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