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風險的創業,是一件優雅而愉快的事情

​一直在看創業相關的書籍,並嘗試用到自己的項目中,獲得了比較良好的效果。最近也一直在十萬個創始人學習,收穫頗多。

雖然創業是複雜的,但卻有規律可尋。所以嘗試將樊登老師寫的《低風險創業》這本書進行解讀,希望能幫到有創業想法的朋友們。

這本書的主要觀點是:創業並沒有錯,錯在我們自己沒有掌控好風險。一個優秀的創業者絕不是一個善於冒風險的人,一個優秀的創業者是一個善於掌控風險的人。

書中提到,大多數人的傳統思維是:風險和收益成正比。但事實是風險和收益幾乎都不成正比。

引用書中的一個案例,李嘉誠先生和《商業週刊》的創辦人金惟純先生在一起提到過一件事。

李先生說:別人都說我善於冒險,其實講錯了。我這一輩子創業,沒有冒過一點兒風險。大家說我投資房地產是冒險,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我早幾年就開始研究那些標的了,我心裏很清楚它值多少錢。所以只是等一個最好的價格而已,怎麼會是冒險呢?產業配置也是一樣,風險只會越來越小嘛!

風險和收益之間存在這個一個巨大的變量,這個變量是能力。

當一個人鍛煉出一項能力之後,風險在其面前會越來越小。

當一個人的能力越強,身邊的資源越來越多的時候,其承擔風險的能力會變得越來越高。

所以,如果我們去創業,首先一定要提高自己創業的能力,千萬不要“梭哈”,不要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

樊登老師提到,創業之前,創業姿態得對,創業不是要去冒多大風險,而是創業者需要了解大量創業的知識,要相信一些前人總結的原理方法是真的。

NO.1 創業從找到好問題開始

樊登老師認爲:創業之初,一定要找到一個想要解決的社會問題。

創業目的應該是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看到別人賺錢了去創業。

如果創業者對一件事沒興趣,就很難成爲這個行業的專家,很難沉浸進去,因爲他沒有熱愛。

創業不僅僅是一個賺錢的工具,重要的是要快樂,沒有快樂就沒有匠人精神,匠人精神其實是符合反脆弱原理的。

例如:有很多工程師愛寫技術博客,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不是爲了賺錢,也不是爲了出名,他們就是想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分享出去。如果能賺錢更好,如果不能賺錢也無所謂,最起碼還能收穫快樂。

這種精神也被稱之爲開源精神,和匠人精神殊途同歸。如果一個人能帶着情懷去做事,那其生活質量是相當高的。

引用《經營者養成筆記》中的一句話:所有偉大的企業都是因爲解決了一個巨大的社會矛盾,你能夠解決的這個社會矛盾越大,就越有價值。

比如,蘋果解決的社會矛盾是什麼呢?

作爲使用者,我們都希望手機操作界面簡單,但手機的功能要足夠複雜,最好能和電腦相比。

此時以諾基亞爲代表的手機生產商的解決方案是:給手機配置和電腦一樣的鍵盤。當有很多人反應按鍵太小不好按時,此時一衆生產商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推出側滑鍵盤。

而蘋果給出的解決方案卻是:一個鍵,解決所有問題。

這就是典型的,別人做不了的事情,我能做的。所以蘋果迅速佔領市場,並一躍成爲行業巨頭。

所以,一定要解決一個社會矛盾,尤其是別人解決不了我們能解決的時候,這個創業方向纔是對的。

這些知識給我們的啓示是:當在生活中遇到了問題,遇到了抱怨,遇到了困難的時候,可以提醒一下自己說,這是不是一個可以解決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找到問題之後,一定要確定這個問題是一個真問題還是一個假問題。

這個社會中存在很多問題,關鍵是我們找的這個問題是不是足夠痛,痛到能不能創造一個市場,痛到人們願意花錢去解決它。

書中也提到,很多發明人創業的目的不是爲了解決社會問題,而是爲了把發明賣出去。

例如,電燈第一發明人並不是愛迪生,但愛迪生卻因爲電燈讓世界記住了他。因爲他有一個偉大的願景:我要讓電燈便宜到,使用蠟燭的家庭都是有錢人。

愛迪生的目的不是爲了宣告這個發明有多麼了不起,而是要用它照亮這個世界。所以,愛迪生最偉大的發明不是電燈,而是供電線路。

因此,當我們找到一個問題後,做的第一件事是:驗證它的價值假設。

驗證價值假設最有效的辦法不是找人問,也不是做成樣品給人用,而是賣。

嘗試將這個小產品賣出去,看有沒有人買。雖然這個產品沒有解決問題,但可以驗證這個假設。

如果假設成立,可以開始進行資產投入;如果假設不成立,則可以進行修改,或者直接放棄,以此降低風險。

選擇問題的時候也要儘量大,有很多創業者雖然選中了一個真問題,有人願意買單,但這個目標太小。就算把這個領域所有的錢都賺了,也是有天花板的。

這樣很不利於獲得投資商的青睞,因爲投資商要的是未來,一個項目可能現在掙錢少,但是市場空間卻很大。例如,阿里巴巴的崛起。

所以,如果一個創業項目不夠痛,也不夠大,那麼這個項目可能很難有發展前景,也很難獲得投資。

創業發心也很重要,發心是要爲社會做事,要去解決社會的真問題,如果做不到這件事,就不要去創業。

真正的創業者因爲心中有熱情,所以遇到困難會鐵了心想去解決這個問題。

創業真正有效的發心:能力隨着解決問題在不斷提升,最後賺到的不僅僅是錢,還有一個完全不同的自我。

還有一點是:千萬不要陷入能力陷阱。

專業人士創業和發明人創業很像,特點是:我專業幹這個事,所以創業也幹這個事。

這不叫創業,這叫自僱,我僱傭了自己而已。

原因是這種創業者還在靠販賣自己的時間賺錢,只不過覺得能夠賺的多了點而已,但事實上未必。

這些人創業所陷入的叫 能力陷阱。因爲我會這個,所以我做這個。結果是一直在這個領域徘徊,不能成爲一個管理者,不能成爲一個解決問題的人。

所以,小心能力陷阱,之前熟悉什麼,創業一定不要一直做這個事,創業是一個不斷學習進步的過程。

創業之初不要想自己具備解決所有問題的能力,如果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先上路,做着做着就會有人冒出來。

引用一個著名的心靈雞湯:唐僧西天取經之前不知道路上會有孫悟空,不知道有豬八戒,但是他做的是先上路。

如果一個人發心是真正爲社會解決問題,那麼一定會解決路上遇到的問題,因爲心中有熱情,而且熱情會感染到其他人。

如果沒有熱情只想利用其他人,最終導致結果很可能是一起創業的人都是爲了賺錢。

NO.2 一定要找到一個祕密

PayPal 創始人 彼得 · 蒂爾 曾經說過:保存祕密最好的範疇是一個公司。創業之初一定要找到一個祕密,成立一個團隊,大家一起把這個祕密推出來。

這裏的祕密指的是:項目的護城河和門檻。

大量的公司不賺錢是因爲沒有祕密。

例如:幾年前有很多人做共享單車,一度成爲風口。

但爲什麼好多人都賺不到錢呢?因爲這個行業沒有祕密,這種模式所有人都看得懂,只要投資買自行車刷成一種顏色往大街上一放,這事就能幹。

如果沒有祕密,不賺錢的時候沒有人跟進,一旦賺了錢,就會有大量的人湧入搶奪市場。

那麼什麼是好的祕密呢?真正好的祕密不是所在保險櫃裏,最典型的例子是連可口可樂的配方都能被破解。

最有效的祕密是:我有一套祕密,我告訴你你也學不會。

例如,看似海底撈的祕密就兩個部分:服務和火鍋。火鍋明擺着,服務看得見,這套東西攤開了給所有人講。開培訓班,允許參觀,甚至還寫書,書名還特別氣人,叫:海底撈你學不會。

但現實是海底撈的祕密是其優秀的運營能力,其創始人創業的第一桶金便是來自於他卓越的運營能力。

所以,真正的祕密不是靠配方,而是靠系統的生態體系活下來的。

因此必須找到行業裏的一個祕密,這個祕密可以是資源、科技、運營能力、品牌口碑、價格或者用戶等等。

祕密也是在不斷的演進。例如,可口可樂最開始是配方,後來是瓶子,然後是品牌,現在開始在瓶上印勵志的話和消費者互動。

可口可樂用自己的能力不斷構造更高的護城河,目的是把祕密越做越深。

因此,當創業者發現了一個市場,發現了一個祕密之後,不要停在祕密上,而是要不斷演進,把它變得逐漸強大。

NO.3 設計反脆弱的商業結構

反脆弱指的是:當不確定的事發生的時候,要保證自己變得更好,而不是更糟糕。

根據反脆弱設計的優秀商業結構特點是:成本有下限,收益無上限。

而糟糕的商業結構特點是反向的:只要開張,就有成本。

08年經濟危機和12年經濟下滑,倒閉的不是耐克、阿迪達斯等擁有品牌和知識產權的企業,而是這些企業的製作工廠:江浙、廣東一帶的製造企業。

這些企業雖然成本很低,但是也太脆弱。這種企業在經濟繁榮時沒有問題,一旦經濟出現困境,就會出現訂單缺失。

所以當時有很多企業爲了搶訂單賠錢都做,不做立刻關張,做就慢慢關張,此時唯一的出路就是希望能夠依靠微薄的訂單維持到經濟繁榮。

導致這些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在品牌和知識產權面前沒有話語權。

美國企業之所以產業外移,是因爲美國人不做代工,全世界的人在幫他們生產。當美國人說:我不生產了,各國工廠主哭死也沒辦法,因爲他們把脆弱的部分全抗了。

例如,麥當勞最重要的產品不是漢堡、不是薯條、也不是玩具,而是他的店和產品手冊。

麥當勞加盟費高達百萬,他們用一摞紙的成本去幫助加盟商開店,成功的用知識將一個傳統的企業扭轉過來做成了一個 IP 企業。

所以最賺錢的是提供知識的人,當我們在設計商業模式的時候,問問自己:成本底線在哪?有沒有可能把我的這個東西從一個賣實體的東西轉過來成爲一個賣知識產權的東西。

有的人會有質疑,那麼爲什麼永遠有人做實體生意呢?因爲生產實體本身也是反脆弱的,反脆弱的能力是不斷上升的。

脆弱和反脆弱之間的變量是:能力。

比如,製藥企業投資幾十億美金投資一種藥是反脆弱的嗎?

像羅氏製藥這樣的製藥公司投資幾十億、幾百億研發藥是非常反脆弱的,因爲它們有能力進行研發。並且他們的資產可以分爲很多份,只要有一個成功,之前的投資就都能賺回來。

再比如拍電影對於普通人來說肯定不賺錢,但對於迪士尼這樣的大公司來說必須要有很多不賺錢,它們只要有頭部幾部賺錢就夠了。

所以,反脆弱不是一個固定的狀態,而是一個相對的狀態,能力越強,反脆弱性越強。

NO.4 指數型增長

要獲得 Member Get Member 的效果,一定要客戶帶客戶,如果不能這樣,那增長最多是線性的。

線性增長的公司,其增長公式是:Y(業績)=N(內在變量)×X(外在變量)。

如果這樣的公司想快速增長,就要提升變量的數值。

比如,一家公司的客戶都由廣告獲得,若想獲得更多客戶,就得投入更多資金打廣告。而如果廣告停止了,那客戶量就會直線下滑。

而指數型增長的公司,其增長公式是:Y(業績)=N的X次方。

這也就是“冪次法則”的具體體現。比如,一張厚度爲0.08毫米的紙對摺50次,其最後的厚度將超過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如果一個產品能形成客戶帶客戶的效果,就能產生冪次法則的效應。所以,要下功夫的地方不是在於廣告,而是在於產品本身。在這個人人都是廣告媒體的時代,產品的促銷率比廣告重要的多。

還有一點事不要花太多的錢,當前社會上存在大量的閒置資源,要學會尋找合適的“槓桿”撬動閒置資源。

很多創業者喜歡一開始就融資,先不說能不能融到,就算能夠融到,當創業之初手中有很多錢的時候,那麼其動作大概率是錯的。

因爲每一個人都更傾向於去做自己更容易做的事情,而不是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當人們看到賬上有錢,會沒有絲毫緊迫感地按照企業計劃書的時間表來進行。

當錢花光了的時候再去融資,會發現根本融不到資,因爲投資人看到這些人之前做的事都是錯的,會產生不信任。

大量的人創業失敗是因爲一開始去融的資,沒有一個生意是按照計劃書做出來的,一定是不斷學習,不斷調整的結果。

NO.5 寫在後面的話

樊登老師認爲創始人的性格和創業是否成功有着非常大的關係,有很多人創業經受很多挫折,原因僅僅是因爲他在一開始就不相信創業會一帆風順。

很多人從小到大被父母教育的是: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所以不喫苦中苦難爲人上人,有很多人在開始成爲人上人的時候,首先做好了喫苦的準備。

比如:我相信員工是很難搞的;我相信客戶是很難搞的;合夥人是很搞的;投資人是很難搞的等等。

當潛意識中認爲這些都很難搞的時候,那麼做事的時候所有的動作幾乎都是防範。當一個人用防範的態度和世界打交道,世界也會用防範的態度和他打交道。

最終導致的結果只是驗證了這些人真的很難搞。

當一個人整體說創業好難,創業好艱辛,創業好可憐,這種時候只是在滿足自己的受虐欲。如果內心相信創業是很輕鬆的,就會發現一些事情都會很好搞。

接受生活當中的美好,如果不能接受生活中的美好,那麼當美好出現的時候也不會看到,所以只有能夠接受生活的美好,才能發現創業其實是一件相當美好的事。

筆至於此,深有感觸,我和一羣志同道合的夥伴,在工作之餘啓航,爲了一個使勞動價值像資本一樣自由流通,積累和交易的共同願景,開發了一個不同於傳統的基於區塊鏈的組織形式(DAO)與創業互助網絡。

雖然一切都非常早期,模式和產品更是非常粗糙,但作爲創新與創造者,沒有一個人提出中途退縮,很多開發者都是9點以後才下班,無數個零點以後仍然奮力敲擊着鍵盤。

帶着對於自己的嚴守承諾,對現實的永不妥協,對生活的自信樂觀,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創造屬於我們的美好生活與理想世界。

面對着行業高度壟斷、頻繁差距不斷擴大,社會創新與創業門檻不斷飆高,勞動力價值不斷貶值等等社會性問題。心懷一種善念和對自己的信仰,用智慧與汗水創造屬於像我們一樣沒有強大背景的人的新範式,我希望作爲普通人的我們可以繼續能繼續堅持。

當不斷爲自己工作,不斷實現自己的夢想,不斷實現財務自由,就算沒有實現財務自由,也爲自己活過。

讓我們一起找到合理的控制和規避風險的方法,讓創業變成一件優雅而愉快的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