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整理学》读书笔记及感悟<2>——顺其自然好过盯着不放

        今天在看书的时候看到一个在我这里最新出现的名词:类推。

        这也使得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时候死盯着一件事却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但有时候却能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思考的整理学》一书中,类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做一件事情的惯性,套用书中所讲解的,就是我们平时最普通的看书,为什么每个字都是单独拆分开的,但我们总是能将一句话和另外一句话连接在一起呢?为什么能从中获得各种不一样的道理呢?不仅仅只是因为标点符号,更是因为我们在看书时眼睛和脑海产生的残留,这种残留现象更好解释的是在我们看电影的时候,一个画面和另外一个画面的衔接,之所以我们看着是连贯的,就是因为视觉上的残留。

        这种残留也就是惯性,好比我们坐车的时候司机踩一脚刹车,车内的所有人都会不自觉的往前倾一样,没有什么理由,这就是最普通不过的事。  而这里让我感受最深的一个观点,就是在看书的时候可能有些地方我们太过专注于一个点,而导致没能读懂其中的意思,但如果你是连贯着的,没有任何停留的看下去的,即使是比较难懂的地方我们也可以顺着惯性很自然的理解。

        其实不仅仅是看书,我们平时生活也是一样,如果什么事情只是盯着其中一个点死抓着不放非要看出来个所以然的话,很容易就会忽略更多的信息,反之如果能顺其自然一些,则能更快和更容易的跳出固有的思维,看到很多纠结于一点的时候看不到的东西。

        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们总是能看到某些情节,主角被什么坏人蒙蔽了双眼,做了很多伤害身边人的事,那时候总觉得主角太傻,后来明白只是我们是局外人看得清,主角只是身在局中不知局而已,可现在再看一看,如果其中的主角能顺其自然,而不是谁说什么都听,做到像我们一样的局外人,可能就不会有一些糟心的事情发生了。

        当然,这仅仅只是举个例子,毕竟如果所有主角都做到这样了,我们还看什么电视剧呢?一定是第一集主角就识破了某某坏人的迷局,全剧终!......

        当你遇到什么一时之间看不明白,或者理解不透的事情,也可以试试书中作者所写到的这种类推的方法,顺其自然的发展,而不是像现在大多数人一样,有什么非要刨根问底,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