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考慘落榜,歸家後父親發現曾國潘幾箱衣服沒了:千金難買我喜歡

文|顏小二述哲文

除了先秦諸子百家,要說比較受歡迎的中國古代思想家,王陽明是“狀元”的話,“曾國潘”便算是“榜眼”了。

事實上,曾國潘在歷史上,雖不及王陽明,但也和王陽明有幾分類似,他是有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一名軍事家。

他可帶兵打仗,也常手持書卷,夜不能寐。

要說什麼東西可以讓曾國潘不顧自身暖飽?除了國家層面的民族大義,或許便是那從他一介布衣時就“陪伴”於其左右的書了。

他愛書,不顧飢寒。

而他的這份熱愛,則教會他如何治國、如何帶兵、如何修身、如何安己而平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這份熱愛,讓“儒家血性”在晚清歷史舞臺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便是後話了。

要說曾國潘愛書,在歷史上有這麼一個趣聞。

道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836年。

曾國潘多年寒窗苦讀,期待有朝一日可一舉登科,實現抱負。

那一年,他和所有讀書人一樣,上京趕考。

又和大多數讀書人一樣,名落孫山。

只是,這位說不出是“傻憨”,還是“精明”的漢子,精打細算算好了來時的盤纏,卻沒有回家的路費。

沒有辦法,他費盡心思找同鄉借錢,勉強湊夠了回家的錢。

但是,這個世界充滿了“誘惑”。

美食、美女、美服,對曾國潘來說不值一提。

但是,曾國潘抗拒不了“書香”。

當書癡曾國潘經過金陵的時候,他路過一家書店,成功被《二十三史》這本書吸引到了。

對於路費都靠借的曾國潘來說,這本書不便宜,但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這本書的價錢又正好是他身上的全部路費。

於是,書癡出手了。

曾國潘用自己借來的全部盤纏,買了《二十三史》。

書是買了,家也得回呀!

曾國潘一拍腦袋,將自己現在不用穿的冬衣都當了換錢。

回到家後,曾國潘的父親看到兒子回來,發現他幾箱子衣服不翼而飛,取而代之的是幾箱書。

狐疑之餘,又好像料到了什麼。

曾國潘父親叫來兒子詢問。

曾國潘家境並不富裕,他這麼做,一般來說是要挨訓斥的。

畢竟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尋常人家的衣服,也算是難得的財產。

結果曾國潘的父親知道兒子的遭遇後,沒有責備他,反而很欣慰,囑託兒子好好讀書後,還幫他還了債。

受到父親的鼓勵與支持,他閉門讀書,才一年,就將《二十三史》爛熟於心。

曾國潘進入官場後,因爲熟悉歷史,以史爲鑑,他總是頭腦清晰、最睿智的那一個,這爲他參與國家治理,維繫社會安定,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

曾國潘愛的,不是泛黃的扉頁,而是扉頁裏、油墨間傾注的智慧。

一個愛智慧的人,不會以自身極寒爲先。

而這種對“智慧”的熱愛與專注,必定會成就這個人。

現如今,我們學習曾國潘語錄,期待能通過閱讀他留下來的靈心感悟,獲得那麼一兩分人生的真諦。

但顏小二覺得,與其學他的語錄,不如學他的“癡”。

好好學他在愛書這件事情上的“癡”。

畢竟,發跡後的曾國潘之所以能讓衆人佩服,更多源於他長年累月下來,不以功利爲目的之對書的熱愛上。

書中的聖賢智慧,鑄就了他非聖賢而似聖賢的精彩人生。

參考:《品讀曾國潘》等。

【本文爲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佈,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爲,發現必究】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兩週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

想持續瞭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電影、文學作品、人生百態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