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望之:防止對手的陷害 | 資治通鑑

蕭望之:防止對手的陷害 | 資治通鑑

《韓非子·有度》:“故忠臣危死於非罪,奸邪之臣安利於無功。”

奸臣與忠臣之間,必然是水火不相容的。奸臣想要往上走,會發現忠臣擋在他們面前。爲了自己的利益,奸臣往往會在暗中使用各種手段,剿除對手。

在《九品芝麻官》中有這樣一句臺詞:“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

爲什麼呢?清官如果不奸,不能夠識別對手的陰謀,那麼就會遭受到對手的迫害。

今天,來講一講漢元帝時期的一次政治爭鬥。

一、蕭望之被陷害

漢元帝時期,有一個叫做鄭朋的人。這個人的政治嗅覺非常靈敏,同時也有着巨大的政治野心。

鄭朋沒有背景,卻一心想要往上爬。在階級固化的朝代,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於鄭朋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依附,像藤壺一樣附着在大人物的身上。

選誰呢?此時的朝廷之上,存在着兩派鬥爭。

以蕭望之爲代表的官僚集團,與以石顯爲代表的宦官集團,都在爭奪權力。蕭望之,蕭何的後人,也是著名的大儒,是漢元帝年輕時期的老師。而石顯,則是漢元帝非常信任的宦官。

漢元帝並不是一位雄主,他體弱多病,因此很多事情都無法親力親爲,只能夠依靠得力的助手。因此,各派都在覬覦這個機會。誰擁有的話語權越重,誰在朝廷之上的地位就越高。

鄭朋選擇了蕭望之作爲自己的靠山,非常合適。他寫了一封信給蕭望之,講明瞭自己的想法,並願意爲蕭望之效犬馬之勞。但是,蕭望之卻看不上鄭朋這個人。在一次會談之後,蕭望之認爲鄭朋這個人,心狠手辣,投機取巧,便跟他劃清界限。

鄭朋在蕭望之這裏碰壁之後,並沒有死心。他投向了石顯這一邊。對於鄭朋來說,風吹兩邊倒並沒有什麼所謂,關鍵是要讓自己獲得權力,爲此可以不擇手段。

於是,他成爲了石顯手中的棋子。鄭朋在石顯的推動下,向漢元帝舉報蕭望之的罪行。漢元帝收到舉報後,便將案件交給了弘恭處理。

弘恭,跟石顯是一邊的,自然不放過這個機會。

弘恭叫來了蕭望之,蕭望之含沙射影對弘恭說:“外戚在位多奢淫,欲以匡正國家,非為邪也。”

意思是,外戚在位的時候,驕奢淫逸,我所要做的,無非是矯正他們,並不是爲了自己的慾望,也不是要危害國家。

這一句話,正氣凜然。但是,在弘恭等人看來,卻是如坐鍼氈。於是,弘恭添油加醋一番,上報給了漢元帝,說蕭望之跟周堪等人,朋黨勾結,詆譭大臣,離間陛下與皇親之間的關係。請求陛下將案件交由廷尉處置。

漢元帝剛剛上任,處置這樣的事情並沒有多少經驗,於是便同意了。交由廷尉,相當於將案件上交給司法部,意思非常明顯,就是定罪了。

漢元帝不理解其中的含義,認爲上交廷尉,就是再次向他這位老師問話。漢元帝沒有想到,此時的蕭望之,已經被收押了。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漢元帝知道蕭望之被收押,馬上就要求放蕭望之出來。但是,石顯、弘恭等人再次慫恿漢元帝。他們勸說漢元帝,如果這個時候將蕭望之放出來,相當於承認陛下之前收押他們是錯誤的,有損龍威。不如乘此機會將他們免職,一方面保住了龍威,一方面也能夠將他們釋放。

漢元帝同意了,於是,蕭望之、周堪等人被貶爲平民。隨着蕭望之衰落,石顯一方的勢力迅速壯大。

二、政治的平衡

我們來仔細分析這個事情。

政治上的爭鬥,相當於是一場拔河比賽,比賽的裁判是皇帝。

皇帝要做的,就是讓拔河的雙方,一直都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哪邊的力量弱了,皇帝馬上就得安排人補上。這是爲了防止一方獨大。一旦有一方獨大了,打贏了另一方,那麼贏家就會把目標放在皇帝上面,那麼皇權就危險了。

韓非在《八奸》裏面,就詳細闡述了這些危險的失衡。

蕭望之是大儒,又是前太傅,本身的威望非常重,皇帝也非常信任他,經常找蕭望之和周堪等人討論國事。順利的話,蕭望之將會逐漸做大,掌握整個朝堂的話語權。

但是,漢元帝在天平的另一方,引入了石顯。石顯,原本是宦官,在漢宣帝時期,因爲熟悉法令受到重用。也正是因爲這一點,被漢元帝看重。漢元帝剛剛繼位,急需要發展自己的權力圈,石顯是宦官,同時背景乾淨,正是合適的人選。

不僅如此,漢元帝非常信任石顯,將大事小事都交給他傳達,一時間,石顯的勢力大增。史書上評價石顯這個人“表面和顏悅色,內心卻是陰險狡詐。”由於對法令十分精通,石顯還經常引入法令來陷害他人,真正做到殺人不見血。

石顯的加入,使得蕭望之一方的天平逐漸失衡。蕭望之自然不會放任這種情況發生,於是他跟周堪,大量引入儒家學者進入官場。這就相當於增加自己文化戰線的力量。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多次提到了文化戰線的作用。

同時,向漢元帝進諫,不要讓國家大權,掌握在一個宦官手中。

漢元帝沒有聽蕭望之的話,因爲他也需要自己的力量,需要自己的武器。但是,漢元帝畢竟年輕,石顯的迅速壯大,使得漢元帝被遮蔽、迷惑。石顯通過鄭朋捅開了一個簍子,並藉由漢元帝的權力,將蕭望之剷除。

鄭朋的下注,實際上是加劇了官僚之間的內鬥。如果沒有鄭朋的出現,這件事情的發展,不會如此迅速。蕭望之看不起鄭朋,因爲他奸詐。但是蕭望之不明白一點,有些時候,正是需要鄭朋這樣的人。

在《琅琊榜》中,梅長蘇對靖王說,那些陰險狡詐的事情我來做,你保持純潔。

如果沒有梅長蘇的狡詐,靖王完全沒有機會上位。這也正是上文我們說到的:“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

鄭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棋子,因爲他敏銳、搖擺,是非常值得利用的小人。弘恭、石顯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大力支持他去舉報蕭望之。

蕭望之跟周堪都在大力發展自己的權力圈,但是他們只把對象放在儒家學者,希望獲得朝廷上更多的話語權,卻忽視了小人在暗中捅婁子,最終害自己的權力丟盡。

蕭望之被貶,甚至最後被逼自盡,非常可惜。他是有能力的,也是有想法的,想要讓政治晴朗起來,讓國家富強起來。蕭望之的死,實際上是敲響了西漢衰落的鐘聲。

正如韓非所說的:“忠臣之所以危死而不以其罪,則良臣伏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則奸臣進矣。此亡之本也。”

【觸類旁通】

【歡迎關注】

歷史使人明智,經典使人通達。

領略歷史魅力,感悟先賢智慧。

歡迎搜索公衆號:稽聖

微信公衆號:jishengwh

進行關注並訂閱所有文章,歡迎轉發、在看、收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