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象

01

俗話說:大雪不封地,不過二三日。就要到大雪節氣了,路旁的花草樹木還在枯萎裏凋敝,再過不了多久,就該冰封大地了?

這看得見的大自然,皚皚白雪的覆蓋裏,萬物進入冬眠,是在爲來年開春蘊藏能量吧?

剛剛過去的一週,表面平靜實則暗潮湧動的職場,因觸發了人事調整這一敏感按鈕,就如同深潭裏丟進了大石,產生了新波動。

波動起伏不定,蕩起了漣漪,一層層在不斷蔓延,帶來了得與失,於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是喜?是憂?或是喜憂參半?竟沒容我細細體會,人就被扯進了冬季練兵的大潮裏。

設計腳本方案,選擇人員的配置,起早貪黑,在城市南北端來往穿梭……

喫,不知滋味如何;臥,疏忽了自然醒來;行,掐着時間來去匆匆。

偶然間,湧到心頭的,無奈是有,疲倦是有,浮躁是有,心亂也是有……

02

週日午時,陽光正好,寒意銳減,清風微醺;兩人一車沿快速路暢快奔馳,一轉眼到了市中的江蘇路。

停下車,隨意從山腳下那被粉刷一新、卻依舊遮不住破舊容顏的低矮樓羣間穿過,連續着拾級而上,觀象山就在腳下。

觀象山,在德國侵佔青島前,叫大鮑島東山;1897年,德佔青島,在此建貯水池,遂取名:水道山;1905年,德國將"皇家青島觀象站”遷至此,1911年,命名:觀象山。

此刻觀象山上游人不多,登高望遠,晴朗的天空白雲朵朵;邁開大步,天然的氧吧令人舒爽;儘管不少樹木早已凋敝,但粗曠的枝幹依舊在空中呈現着奇妙的造型。

林間有新鋪出的石路蜿蜒着向前延伸,看不見的小鳥不停啾啾鳴唱;真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引得我仰頭找尋着鳥們的舞臺,一時竟忘記了前行。

山上有古堡式建築,因管轄緣故現在無法走近觀看。卻能看到它的建築說明:

青島觀象臺舊址

建於1910—1912年,德國近代古堡式建築,名爲“皇家青島觀象臺”,德國建築師保爾. 弗里德里希. 裏希特設計,塔高21.6米。

1931年,中國在此建成第一座大型天文觀察室。

這裏還是中國氣象學會的誕生地。

還有1952年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零點。

山不在高。到這兒,我就開始體會海拔只有79米的觀象山,確實不凡。

繼續向前去,不遠的山巔上有石雕,雕刻的是年輕的母親在給孩子講天上的故事。

石雕背後是一座穹頂的天文觀測室。這就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站。

高14米,直徑7.8米的穹頂天文測量室,建於1931年,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有“穹臺窺象”之稱。

在它北側,有1987年設立、紀念我國參加第一屆和第二屆“萬國測量”工作的、萬國“經度測量紀念碑”。

碑上,有幾個不朽的名字,是參與第一次測量的工作者。

順石碑前的山路再行,山巔西側建有觀景臺,站在上面,可領略城市風貌一角和遠處的大海,也能清楚地看到地標式建築:天主教堂。

轉了一圈後發現,觀象山現有不少民居和樓房,在下山的途中,見到了正在陽光下嬉戲打鬧的孩童,快樂的像一隻只小鳥。

下山後,轉念間又特意去了位於:觀象一路1號的“蕭軍、蕭紅、舒羣”舊居;雜亂的小樓,當然早已物是非人了,上下的石階上,飄落的枯葉已踩成了泥。

03

我們沿江蘇路一直朝南步行,越過幾處繁華的街區,就到了大海邊,也就看見了熙熙攘攘的人羣,聽到了不同的口音。

年老的、年青的、黃面孔、黑臉龐……人們攜手並肩,歡歡喜喜地從我的身邊經過;瞧,那個小女孩硬拖着媽媽來買泡泡機……

這會兒海水正退潮,一窪水一窪水的沙灘上,坑坑窪窪裸露出黑乎乎的礁石,不少弄潮兒還在那裏低頭彎腰翻找寶貝。

鏡頭中,波光粼粼裏,長長的棧橋逆着光線,橋上密密排列的黑點都是在觀光的人們。

在更遠的地方,有航船遠行,海鷗翩翩,海天成了一色;呼吸着大海特有的氣息,不禁豪情滿懷: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當!當!”是教堂的報時鐘,響了兩聲。

也該回去了。

折返的途中,看見路的西側,有幾個工人正在腳手架上,忙着更換商家的新門頭。

那些拆下來的、破舊的招牌,通通進了垃圾桶。

商海如潮,人生亦如潮,潮起潮落間,誰家離去了,誰家又來了。

想想,都是尋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