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7《人間草木》汪曾祺

一提到汪曾祺,大家便會想到他是民國時期的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戲劇的代表人物。聽着這些如雷貫耳的稱謂,我們立馬就會從心中對他產生出一種無限的敬佩之情來。然而,在他的家裏,汪曾祺,汪老,卻是孩子們口中的“老頭”,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有些像小孩的老人。

其實,這一點都不難理解。汪曾祺雖然是大家眼中的名流、名人,創作出很多的佳作,但他本人卻是一個極接地氣、熱愛生活的人。人如其文,文如其人。在他的作品中包含有很多接近自然、源於生活的東西。他喜歡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喜歡平日生活所必須的瓜果菜蔬,更喜歡將自己與這些人間的普通風物交流時的心得和感受,用簡單的小文字表述出來。除此之外,他還喜歡畫畫,他畫花草、寫花草,在他的眼裏、他的筆下,花草似乎並不是我們平日裏所看到的樣子。

有人拿儒學大師馬一浮的“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這麼一句詩來評價汪曾祺,我覺得再貼切不過了。即便經歷了塵世,閱盡了滄桑,先生仍保持着一顆返璞歸真的心,細品草木的四季輪迴,卻依存憐惜之情。的確,汪曾祺先生筆下的草木,是有情感的。不像我學專業課時,反反覆覆地只會去記植物的科屬種,看一株植物就立刻盯着它的識別特徵不放,全然把美感拋之腦後。先生筆下的草木,纔是真正的人間草木。

《人間草木》收集了他關於小時候在高郵的家鄉,關於各種美食,關於在西南聯大的生活,關於西南聯大的幾位教授的文章,每一篇都帶有濃濃的人間煙火氣息。他的文章沒有說教,沒有大道理,也沒有家國變故的宏達敘事,但就是讓人過目不忘,越是小的一盤菜,就越是讓人慾罷不能,這樣的文字,不知道是因爲作者過於細緻的觀察而讓人產生趣味,還是作者的筆調輕鬆讓人愉悅。總之,讀散文,不讀汪曾祺和他老師沈從文,是不能說讀過散文的。

《人間草木》一書,沒有催人淚下的大事件,沒有恢弘豪壯的大場景,沒有縱橫捭闔的大角度,整部書中寫的都是些生活的小事或很平常的景物。像似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平凡的擡眼可見,俯首可拾。但就這些平凡的物與事,帶入感很強,它輕輕地、悄悄地、靜靜地走進內心,若露珠於晨間草木,溼潤,透明,友好。

細緻的生活:不管是汪曾祺,還是沈從文,他們都秉承了生活是寫作的老師這一個準則,沈從文的湘西,汪曾祺的餐桌,這大概是散文集最有名的兩個地方了。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細緻地讓人發現新宇宙一般,其實有心,我們也能看向自己的餐桌,故鄉的山河。

文體的錯落:詩歌是從音律演變過來的,所以它讀起來纔會讓人記住。用這樣的體裁來寫散文當然非常艱難,不過確可以效仿,汪曾祺在文中就有大量的三三四四的句子,讀起來既不費勁,也不冗長,而且富有一定音律效果,加上本身記事的微小,就像是喫一盤瓜子,不知不覺就一大盤下肚了。

思想的別緻:這應該就是西南聯大教會給學生最大的道理,不要盲從,要有別致的思想。但凡不曾見過言語,不曾重複的觀點,即便是不曾仔細觀察過的生活,都是值得書寫的文字,寫小說貼近小說人物,寫散文貼近生活,應該就是這個道理。《人間草木》這個名字取得看上去很大,卻是寫的小事小物,不過想想也是,人間何其大,自有千萬草木構成。

我最喜歡的一部分是要數《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這一部分。作爲西南聯大時期的在校學生,汪曾祺得以和沈從文、聞一多、金嶽霖等這些民國西南聯大時期最優秀的大師級名師有生活、學習上的接觸,有了不一樣的細節描寫。如作者生動描寫的聞一多先生點着菸斗講述楚辭、唐詩、神話講課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怪不得吸引其他院系的學生穿過一座昆明城來聽他講課。也打破了一直以來他在歷史教材裏留下的單一堅毅剛強的愛國者形象。比如金嶽霖先生,一直以來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愛慕才女林徽因,“逐林而居”,並能和梁思成一家和睦相處的另類癡情形象。汪曾祺作爲沈從文先生的得意弟子,對老師沈從文更是從大學時期到建國後期一直有着密切的聯繫。

每地都有各富地方特色的美食,這些美食正繁華着人間煙火,飄進尋常百姓家,那被煙火焦灼的門楣,正在時光清淺處,讓人記憶復活,留連回憶與舌尖相遇的繾綣,那份美好與欣喜多麼酣暢。

結語: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或時有佳興,伸紙畫芳春。草花隨日見,魚鳥略似真。唯求俗可耐,寧計故爲新。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君若亦歡喜,攜歸盡一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