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區共讀活動筆記之九

因勢利導,模擬創新

——胡明道《狼》教學片段品析

在傳統教學中,有的教師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漢語,把一篇文職兼美的文章分解的支離破碎,一段一段的讀一句一句的講一字一字的解整堂課,學生都處於被動地位,他們自然會感到枯燥無味,毫無興趣。

(確實的,早上我備課的時候就在網上找了一個課件,這個課件就是一板一眼的,從作者教到字詞,教到翻譯,教到主旨,基本上都是由教師直接把內容倒給學生,看起來沒有發揮學生主體性學習的機會。在倍感無趣的時候,我就想知道我們共讀的這本書裏面有沒有狼這個課例。翻了翻,居然有!我於是非常高興地把這個課例打開來。)

師:我們現在就把流汗的人心裏的故事挖出來,請後兩排的同學組成記者團,一起設計問題,採訪屠戶和蒲松齡前排的同學,研究文本,猜猜他們會問什麼問題,從文中找出答案的依據,現在分頭準備。

師:面對面言談,開始看看發問的能否問到對方心裏去,回答的能否把問題準確的回答出來。

師:寫的是狼的故事,爲什麼故事的結尾卻說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只增笑耳,而不是說狼之變詐?

師:我懂了,不僅是狼,一切想害人的,想坑人的,最後的下場一定是可悲的。

(看到這個簡單而又有富有設計感的課堂操作,我就像撿到了寶。設計的好處在於沒有一板一眼的把學生從頭教到尾,囉哩囉嗦,那樣老師講的很辛苦,而學生學的又很被動。這個設計呢,就是能夠讓學生動起來,從文本里面去找問題,找答案。老師呢?又非常輕鬆,簡直就是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馬上就參照了這個教學案例,設計了我今天的課堂流程。

第一個環節:全班分爲男生組和女生組。

第二個環節:請女生組的同學設計五個問題採訪屠夫,男生作爲屠夫來回答問題,把問題的依據必須從文本中尋找。

第三個環節:男生組的同學設計五個問題,採訪蒲松齡,生作爲蒲松齡來回答問題,回答問題的依據必須從文本中尋找。

第四個環節:今晚的作業:出一套題。一詞多義三組,詞類活用三個,詞語解析十個,句子翻譯六個,分值100分。明天小測試,你既要出題也要完成別人的題目。

這個招數確實有神奇的效果。學生們非常活躍,而且就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他們熟悉了文本,並且理解了作者,理解了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的目的。有一個學生還比較有深度的設計了改變文章的結局,他設計的是屠戶被狼喫掉了,那麼屠戶這樣的人在社會上又是指哪一類人呢?

在快樂的氣氛中,我們結束了這一課。沒有老師的囉哩囉嗦,沒有學生的一板一眼地死記硬背,就這樣輕輕鬆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