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零點後》研究心得

這個特稿讀完的第一遍的感受就是描寫的內容很多,堆砌感明顯,作者沒有用傳統的文稿寫作方式,以一個故事線進行串聯,而是選擇了碎片化的表述,對40多個行業工作者在北京的零點後做些什麼進行概述。首次讀,只感覺北京的夜晚“熱鬧”無比,各行各業都在熬夜。

因爲文章不長,多次閱讀後會發現,文章絕不是簡單的素材堆砌,而是需要細細咀嚼其中的含義。每一個素材在文章中並非是單個的孤立品,它們之間密切關聯,醫院的緊張通過一個擔架,各種莫名其妙的救護被淋漓展現,這在文章開頭就奠定了北京零點後紛繁忙碌的氣氛。之後的交警、巡警、緝毒警察、消防員、都市報的熱線員是另一種形式的守護者。各式各樣的人物角色走入人們的視野,他們各自忙碌自己的生活。

文章的一個特點就是細節化描寫,每一個角色文字敘述不多,但是能夠通過數字、關鍵詞、間接的描述,讓讀的人感受到鮮活的生命。比如,從對出租車司機的用詞上可以看出,作者是個觀察細密的人,他不僅是一個人,更是一類人,他們日常就是如此,小人物卻有着大世界意識。最後的結尾,作者以清晨的早餐店爲結束點,夜裏的報紙成爲白天人們閱讀的材料,接過接力棒,開啓新的一個旅程。

對於寫新聞特稿來說,敘事是重要的表現方式,故事化的動情描述藉助深入獨到的語言,是一種方式,但是故事不會僅限於有完整的人事物,新聞敘事不同於文學敘事,講明白的基礎上加入語言的修飾即可,但是前提是基於事實,添加何種裝潢,是爲了吸引受衆興趣,非虛構的價值在於真實中的情感激發與共鳴。讀者能夠從文章的光怪陸離中找尋到自己的影子,他們都是在深夜裏奔波的人,在諾大的北京城裏,各色各樣的故事在文字的勾連中找到一個共同的名詞--生活,這是一種忙碌的人間煙火。個人比較喜歡作者的筆觸,他沒有竭盡全力去描述一個角色,然後全身心的刻畫人物,但是作爲一個採訪稿件,他又有很多的前期準備做鋪墊,每一處細節,都是悉心打磨的結果,也能看出筆者選取的角度,看似散亂,其實環環相扣,沒有懸念,但需要深入體會,才能瞭解其中的味道。

所以總結來看,這篇文章的火爆有其必然的原因,首先是突破題材的束縛,在故事化的敘述中找到自己的風格,沒有通俗的套路,但是也沒有逾越邊界,真實的故事,新型的表達,是給人眼前一亮的很好的方式,雖然文章在結構是存在爭議,但是好的文章絕對不是模板,而是事實與讀者之間聯繫的紐帶,帶給讀者的是一種他人生活的個人化纔是根本。其次是作者的描寫方式,細節之處體現卓見,準確的數字給人一種真切的感覺,而這些數字的背後是作者反覆的調研和核查,這些素材不可能僅通過查閱資料就可以獲得,文章當中對人物細節的刻畫,雖沒有篇幅支撐,簡單概括卻讓人共情會意,所以說新聞稿件來源於生活,也要基於真實的信息,採集的過程要注意以線索爲前提做到,多而雜,儘量多的素材才能體現一個面,而素材的應用和邏輯的排列,是需要作者個人意識的注入,文章不僅是作者的成品也是與讀者交流的藝術,所以在寫作時,講明白,說清楚是基礎,然後昇華自己的表達方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