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生命周期模型之V模型、W模型、H模型

软件测试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开发中大家总结了很多开发模型,瀑布模型,原型模型等等。测试也要遵循软件工程原理。

今天带大家来看看测试专家通过实践总结的V模型、W模型、H模型。


V模型


又称为模块测试,针对软件测试中最小单位的。单元测试需要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平行独立的进行单元测试。

定义:C中指一个函数,Java中指一个类,在图形化的软件中指的是一个窗口一个菜单。

集成测试:

又叫组装测试,通常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程序模块进行有序的、递增的测试。重点测试不同模块的接口部分。

系统测试:

指的是将整个软件系统看为一个整体进行测试,包括对功能、性能、以及软件所运行的软硬件环境进行测试。

系统测试在系统集成完毕后进行测试,前期主要测试系统的功能是否满足需求,后期主要测试系统运行的性能是否满足需求,以及系统在不同的软硬件环境中的兼容性等。

验收测试:

α测试:Alpha是内测版本,即现在所说的C8,该软件仅仅是一个初步完成品,通常只在软件开发者内部交流,也有很少一部分发布给专业测试人员。一般而言,该版本软件的bug较多,普通用户最好不要安装。

β测试:Beta是公测版本,是对所有用户开放的测试版本。该版本相对于a已有了很大的改进,消除了严重的错误,但还是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经过大规模的发布来进一步消除。这一版本通常由软件公司免费发布,用户可从相关的站点下载。通过一些专业爱好者的测试,将结果反馈给开发者,开发者们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该版本也不适合一般用户安装。

λ测试:Camma版本,指的是软件版本正式发行的候选版。该版本已经相当成熟了,与即将发行的正式版相差无几,成为正式发布的候选版本。

V模型的测试重点:

包含了底层也就是单元测试和高层指的系统测试;清楚的标识了开发和测试的各个阶段;自上而下,分工明确;

但是自上而下的顺序导致了有些BUG不容易找到根源,因为实际工作中需求经常变化,V模型步骤反复执行,灵活度低。


W模型


根据图形可以看到W模型比V更加科学,伴随着整个开发过程,而且测试对象不仅仅是程序也有测试需求与设计。


W模型的特点和优点:

▶开发伴随整个开发周期,需求和设计也需要测试,也就是测试和开发是同步进行的。

▶更早的介入测试,不仅是针对程序,还包括需求和设计。

▶分阶段工作,方便项目的整体管理。

▶可以提早发现软件缺陷可降低开发成本。


W模型的缺点:

开发和测试依然是线性关系,需求的变更和调整也不是很方便。

也就是W模型中,需求、设计、编码等活动被视为串行的,并且测试和开发保持着一种现行的前后关系。

如果没有文档,根本无法执行W模型,对于当前软件开发复杂多变的情况,不仅测试管理会面临很多困惑,对于项目组成员技术要求也很高。

H模型示意图



H模型的优点:
  >开发的H模型揭示了软件测试除测试执行外,还有很多工作;
  >软件测试完全独立,贯穿整个生命周期,且与其他流程并发进行;
  >软件测试活动可以尽早准备、尽早执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软件测试可以根据被测物的不同而分层次、分阶段、分次序的执行,同时也是可以被迭代的。


H模型的缺点:
  >管理型要求高:由于模型很灵活,必须要定义清晰的规则和管理制度,否则测试过程将非常难以管理和控制;
  >技能要求高:H模型要求能够很好的定义每个迭代的规模,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测试就绪点分析困难:测试很多时候,你并不知道测试准备到什么时候是合适的,就绪点在哪里,就绪点的标准是什么,这就对后续的测试执行的启动带来很大困难;
  >对于整个项目组的人员要求非常高:在很好的规范制度下,大家都能高效的工作,否则容易混乱。例如:你分了一个小的迭代,但是因为人员技能不足,使得无法有效完成,那么整个项目就会受到很大的干扰。


>>>领取更多资料扫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