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馬克思稱馬基雅維利政治思想的革命性

        尼科洛·馬基雅維利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人文主義政治思想家,他的理想是建立混合政府,人民和君主都受法律約束,自由的秩序保障人民的自由,人民的自由反過來鞏固和保衛共和國,兩者相輔相成,造就強大和光榮的國家。馬基雅維利獨闢蹊徑的政治見解,對建立完整的近代政治思想體系有着不可或缺的貢獻,對全人類的政治思想的進步和發展有着促進作用,馬克思和恩格斯曾高度評價他爲“第一個用人的眼光來觀察國家的政治思想家”,在他之後人類開始習慣從理性和經驗出發來闡明國家的自然規律,可以說馬基雅維利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之一。

        長期以來,馬基雅維利因其“離經叛道”的思想飽受爭議,法國道德學家簡提利特批判他的政治思想是“一種邪惡的學說”,他的著作《君主論》更是被指責爲法國的“可蘭經”和法國政治家的“祈禱書”國外史學家對其政治思想的評價亦是不甚客觀,兩極分化極其嚴重,這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將馬基雅雅利主義和馬基雅維利政治思想混爲一談。據相關學者考究,所謂的馬基雅維利主義是當時有名的道德學家簡提利特所提出來用以攻擊中傷馬基雅維利的工具,後來受到各種原因的影響,馬基雅維利主義這個名詞的界限逐漸和馬基雅維利的政治思想相融合,並被賦予了背信棄義、爾虞我詐等濃厚的貶義色彩。

        事實上馬基雅維利的政治哲學堅持從人本身出發看待政治,用人性的需要規定政治的本質,對近代政治哲學沿着人性論和現實主義方向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的政治思想從資產階級的土壤里長出,符合了新興資產階級建立與王權聯盟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要求,打破了封建神學對人的思想的束縛,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和革命性。

        在政治上,馬基雅維利的最高目的是爲了促進全意大利的統一,他“認爲共和制最符合平等自由的要求”,與此同時他也認識到共和制由於缺乏強有力的王權系統不能夠促使混亂的意大利走向統一,所以他的政治思想中鼓吹君權至上,極力主張建立君主擁有“完全的與絕對的某種最高權力”的國家,爲達最高目的,馬基利維亞不惜揹負罵名向君主闡釋“政治權術”,勸戒君主爲達目的可以不折手段。“政治權術”是馬基利維亞政治思想的中心內容,體現了人本思想,是馬基利維亞在政治思想上的革命性體現,他認爲“在這普遍的混亂中,王權是進步的因素,……王權在混亂狀態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與分裂叛亂的各附庸國的狀態對抗。”所以君主爲了鞏固統一的王權,可以言行不一,可以背信棄義,因爲違反道德的政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君主需要知道“怎樣避免那些使自己亡國的惡行”,“還要保留那些不會使自己亡國的惡行”。於此,馬基利維亞將政治問題獨立爲一門實踐的藝術,並將其固定在現實的基礎上,拋棄了傳統政治思想領域內道德支配政治的觀點,促進了古典政治學向近代政治學的完全轉變。

        此外馬基利維亞被馬克思稱爲第一個用人的眼光觀察國家的人。文藝復興之前,以神權政治理論爲標誌的古典政治學長期盛行,神權高於君權,神權以神的名義干涉世俗政治,人們已習慣從神學出發對國家、社會進行意義有限的理論闡釋。馬基利維亞最早否定神學政治的觀點,認爲人類歷史上發生的各種相似的事件“是因爲人的所作爲”而非教規教則或是神的旨意,基督教的教化只會“讓世界變得羸弱不堪”,要維持長久的秩序,人民比上帝更加出色。這種以神學異端姿態出現的政治思想割斷了神學與世俗政治的聯繫,建立了遊離於與神權之外的世俗王權政治,從根本將王權和神權區分開來,這在近代政治思想中具有革命性意義。

        縱觀馬基利維亞的政治思想理論,我們不難發現他批判的矛頭始終是指向天主教會和世俗封建主,具有明顯的反封建特徵。在《佛羅倫薩史》中馬基利維亞毫不避諱的指出教皇的統治是意大利衰敗的根源,教會“使得我們的國家四分五裂”,馬基利維亞將教會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看做統一意大利最大的阻礙,爲此他在《君主論》中極力主張君主罔顧傳統道德“做一個偉大的僞裝者和假好人”通過暴力和欺騙的手段消滅以天主教會爲首的封建主。

        綜上所訴,馬基利維亞的政治思想的革命性主要提現在打破傳統古典政治學“神權之上”的禁錮,促進了近代政治思想的發展,建立了獨立於神權的世俗政治體系,其政治思想中蘊含的人本思想和共和觀念也具有進步因素,儘管他思想中的個別理論過於偏激,但是總體而言他的思想是服務於統一意大利這個最高目的,具有愛國主義性質,因此我們因批判性看待馬基利維亞的政治思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