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難倒孔子,如今好奇心爲何鮮見?

兩小兒辯日難倒孔子,如今好奇心爲何鮮見?

文:枯木

在戰國典籍《列子·湯問》中,記載了一則趣事: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爲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爲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爲汝多知乎?”


這就是著名的寓言故事《兩小兒辯日》,通過兩個兒童對太陽的不同觀感得出不同的結論,雖然放在當今可能有人會說幼稚。可是在兩千多年前,這是多麼了不起的辯論啊!由於人類對自然現象認識不足,以至於孔子都無言以對。

關於這則故事,發論很多,不少着重點放在孔子身上,有的說孔子謙遜,不知爲不知;有的則在以往用來譏諷儒聖,然而卻沒考慮到故事本身。從內容上來說,論題艱深,辯論精彩,形象有趣,引人深思,從而引發後人不斷地思考,並且進行不斷探索研究,直到近代才找出其中原因所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兩小兒的好奇心促進了自然科學的進步


再一個就是,兩小兒辯日體現了戰國時期各種學術思想林立的繁榮景象。在當時,允許有不同的聲音和見解,諸子百家,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辯難,相互爭鳴,百花齊放,精彩紛呈,因而成爲後世難以企及的文化高峯。

而引發這些辯論的緣由首先是各種學術思想的博弈,人們獨立思考,集思廣益,大膽質疑,追求真理;其次是人們對未知的渴望以及不斷探索不斷鑽研的求索精神,而這些,都源自於人們的好奇心。正是由於好奇心,促使人類面對深奧神祕的自然現象以及自身環境的各種變化產生疑問,並進一步主動探索,才形成了今天科學飛速發展、社會日臻完善的社會局面,因而可以說好奇心是人類得以不斷進步的原動力


然而,隨着歷史的進步,我們發現,人們的好奇心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們缺乏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很多人不求進取安於現狀,對很多周邊現象熟視無睹,或者認爲理所當然,人們的思維也越來越固化,拘泥於過去的成果和結論,很少問個爲什麼。這一方面是因爲人們自以爲目前科學已經非常成熟,另一方面則因爲迫於生活壓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因而漠然視之。

固然,大家都知道,上世紀以來,人類創造了歷史上最爲巨大的科學成就和物質財富,從而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思維觀念和對世界的觀感認知,也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生產生活的方式及質量,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可是如果放在歷史長河中,也許現在的科技進步就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奔湧一樣,只是人類文明進化的一小部分而已。


然而,如果就此滿足,就此洋洋自得,並故步自封,缺乏創造力,那麼,社會進化就會出現停滯期,甚至會出現倒退。這並非聳人聽聞,不說其他,就談談我們目前,單從教育來說,越來越多的孩子缺少好奇心,越來越多的兒童變得更加“早熟”和成人化,很小的年紀就顯得“無所不知”,貌似知識豐富,其實這只是一種固化思維的表現和僵化知識的填充而已,並不能誘發創造性的思維,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怎麼能夠促進社會進步?

那麼,造成孩子們缺少好奇心,或者說缺少創造能力的原因何在?首先我們要承認原因之一是科技飛速發展解決了很多疑問,但是,我們也要了解到,孩子們缺少創新性的主要原因是固化教育和應試教育的不當結果。


按說,教育的目的和本質是什麼?估計很多人能夠侃侃而談並高談闊論,諸如培養合格人才爲社會作貢獻等等,無一不是天花亂墜,可是真的做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如果讓筆者來講,教育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提供一種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如何培養這兩種能力,包括接受已有知識發現未知就是教育的本質。

然而,目前的國內教育,由於資源有限,導致應試教育的存在;而應試教育的存在(也許是不得不存在),使得很多學校和教師脫離了教育的本質和目的。


就拿學校來說,校園越來越漂亮,樓宇越來越宏偉,師生人數越來越龐大,目的只不過是爲了創收和撥款;學生高價家教、爭上名校只不過是爲了躋身富裕階層和龐大私產;教師照本宣科、填鴨猛灌只不過是爲了固定鐵飯碗;近幾十年的趨勢是名校更加有“名”,普通學校的生存越來越難,所有學校都朝着“大”的方向發展,卻沒有向着“強”的目標邁進

試問什麼叫名校?並非學校著名,也不是教師著稱,而是教育方式有名。歷數所有名校,在其創立之初,難道就是名校?概其因爲教導有方,能夠把普通學子培養的學業有成,對社會有功,這才叫名校。如果大家都把神童召集在一起,優質資源彙集一身,貪天之功,坐享其成,這叫什麼有名?只有把普通學子的潛力挖掘,施展才能,並且更上一層,這纔是鼎鼎大名,顯然,目前沒有一所能相稱。


而這一切,源自於教育的僵化和思維的固化,表面上的義務教育並不能阻擋應試教學的蔓延,一層層的遴選迫使學校、家長和學生產生共謀,在兒童時期就不約而同的開始夯下堅實的應試基礎。各種培訓班興趣班,各種特長班才藝班,只不過是爲了升級加分,卻不管孩子願不願意,感不感興趣,一股腦兒的塞進去,不爲什麼,因爲別人家的孩子都這樣,千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美其名曰:“一切都是爲了孩子!”

於是乎,兒童從讀書識字起,就被填鴨式教育塞得思維僵化、昏昏庸庸,就被各種培訓搞得頭昏腦漲、雞犬不寧;就被各種利益輸送、各種競爭養成唯重利名;幼稚年代就開始爭強好勝,小小年紀就變得成熟“持重”,哪裏有時間看看藍藍的天,白白的雲?哪裏有可能“兩小兒辯日”?好奇心不復有之,即便是有,也會被扼殺在萌芽中。


最後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不再承受應試之重,不再奔波於輔導培訓之中,不再被培養成鸚鵡學舌之衆,不再被扼殺好奇心之性靈!要知道,保持好奇,充滿童心,這纔是人類偉大光輝之本性!也是社會源源不斷進步的強大驅動!

2020/12/10榆木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